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常引桃花流水鳜魚肥全詩解析

太常引桃花流水鳜魚肥全詩解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21:22:19

魚箋微谕相容意

老魚吹浪

一夜魚龍舞

緘素雙魚遠

浮江漲綠魚文起

桃花流水鳜魚肥

君失臣兮龍為魚

漁父·西塞山前白鹭飛

唐·張志和

西塞山①前白鹭②飛,桃花流水鳜③魚肥。青箬笠④,綠蓑衣⑤,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湖州西南。

②白鹭:水鳥,喜好群居。毛色雪白,長喙,長頸,長腿。春夏季常常在湖沼、水田中活動,主食小魚等水生動物。

③鳜魚:俗稱“桂魚”。大口,細鱗,色青黃,有黑色斑紋,肉質鮮嫩,江南名産之一。

④箬笠:竹編成的鬥笠。

⑤蓑衣:用草或棕毛編織成的雨披。

【賞析】

“漁父”本意為釣魚的老翁,但在中國文學史中,“漁父”這一意象往往關乎仕與隐,暗含着濃厚的政治色彩。

唐代宗大曆十年(公元775年)前後,張志和在湖州(今屬浙江)刺史顔真卿處作客,宴飲間作并歌《漁父》。

白鹭、肥魚、桃花、流水、斜風、細雨,悠然山水之間的漁父共同構成了詞中的基本元素。“西塞山前白鹭飛”,此句當為遠景,其後鏡頭漸漸拉近。“桃花流水鳜魚肥”,便為近景,“桃花流水”使人想起陶淵明塑造的“世外桃源”之境。開頭二句,“飛”字為動态之景;“肥”魚加上漁父的形象,也變動生動起來,想必定是鳜魚一躍上鈎,方知其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長短相諧的句子錯落在一起,音節優美、節奏感極強。“青箬笠,綠蓑衣”當為漁父自織,斜風細雨巋然不動,心性安然可見一斑。

太常引桃花流水鳜魚肥全詩解析(飛花令魚桃花流水鳜魚肥)1

全詞二十七個字,勾勒出一幅靜谧的山水畫,其中有點有線亦有面,有動有靜,亦有清新明麗的色彩。“白鹭”之白、“箬笠”之青,“蓑衣”之綠浮于字面上,另暗含的顔色還有西塞山之翠、流水之清、“桃花”之粉紅。作者實乃調和顔色之大家,在他的筆下,色彩濃淡相宜,且同為綠色系亦有所不同。如箬笠為竹所編、蓑衣乃草所制,兩者之“綠”自然不同,春季的西塞山之“綠”當為林木茂盛之顔色。最後一句“斜風細雨”又使得它們共同在雨露的潤澤下顯現出濕漉的綠。

風雨之中,樂而不歸,張志和的“漁父”是一位“出世”的道家高人,因而本詞聲情舒緩平和,娓娓道來,恰如行雲流水,表現了作者的超塵絕俗,與世無争的情懷。

黃氏在《蓼園詞評》中評此篇:“數句隻寫漁家之自樂其樂,無風波之患,……筆墨入化,超然塵埃之外”,相當中肯。可以說漁父是一位浪迹江湖、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詞中飽含着作者悠遠曠達、甯靜淡泊的人生旨趣,讀來輕盈流暢,也使後世衆多厭倦官場、意欲歸隐的文人獲得了心靈共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