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慢慢長大》是作者劉瑜寫給自己剛滿百天的女兒的信。文章細膩、深情,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愛躍然紙上,令讀者感動至深。
該書是一本“慢養育”的名家散文合集,收錄了近30篇随筆,包括父母寫給孩子的書信、自身成長經曆之談以及對于子女的教育看法等,提供了許多值得家長借鑒的教育經驗。
這些随筆的作者來自不同領域,有教師、作家、學者、科學家、商人,也有普通人。
他們寫給子女的書信溫馨感人,對孩子個性的認知與思考真實、客觀,充滿人性,對自身的成長經曆充滿反思,對下一代的教育擁有相對獨特的看法。
本書中的作者有:劉瑜,周國平,賈平凹,慶山,劉慈欣,馮唐,李銀河,紮克伯格,林清玄,梁啟超,梁實秋,豐子恺,錢穆,法布爾,這些名字,每個都是高高在上,閃閃發光的。
他們紛紛摒棄各自身份,僅僅作為一名普通的父親母親,用舒緩、感性的文字,撒播關愛與理想的種子,滋養悲憫和感恩的心。
一場溫柔的教養旅程,一本關于教養的真心話,感受孩子成長的真實意義,他們共同為愛書寫,用人生的智慧滋養孩子的心靈。
在成為“什麼家”之前,首先讓孩子成為一個人
賈平凹說:我反對要去做什麼家,你首先做人,做普通的人。
王森說:你如果沒有給他按自己意願生活的能力,那是你的失職。如果你不願意讓他按自己的意願生活,那是自私。
王森說: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隻有一個義務,那就是長成一個自由的獨立的人,然後去好好體驗他的人生。
慶山說:有什麼可着急的呢?孩子總是要按照她自己内在的節奏慢慢生長起來的。
很多人,當上父母之初,都會驚然發現,原來自己并不比當年的父母更懂教孩子;
還會發現,自己仍然在不知不覺地延續自身的經曆教孩子,當年那些被自己痛恨的做法,依然被施加在下一代身上。
比如,對孩子缺乏耐心而大吼大叫;比如,期待他考第一名;比如,送他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生怕落在别人後面;
再比如,給孩子落後于時代的價值觀……
我們付出很多很多的辛苦,還是常常感到茫然,像被裹挾在洪流之中,停不下來。
希望他們在成為企業家、科學家等“什麼家”之前,更希望他們健康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一個除了學習,還眼裡有父母,心中有生活的普通人。
他們既是我們的孩子,也是他們自己,不是嗎?
經過努力奮鬥去成為一個普通人
在第一章第七篇《寫給兒子的一封信》裡,蔡春豬寫到:
“我再次重申,大學四年是人生最美好、最寶貴的四年,應該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要以戀愛為重。
至于學習,如果還有時間,就去抄抄同學作業。”
看到這裡,我不禁哈哈大笑。這樣的爸爸請來一打,然而越往後讀去卻是忍不住紅了眼睛。
這封信原本是作者想着兒子18歲的時候給他寫的回信,在兒子春心萌動的時刻,尋求愛的建議的時候。
但是這封信早寫了16年,為什麼早了那麼久,不求回信,甚至沒有到信地址。早早的把一位父親的期望和愛表達。
這個孩子是有自閉症的,在兩歲零六天的時候被确診了。
兩歲了不會說話,不跟别的孩子玩,沒有反應沒有感情的樣子,很是讓人傷心啊。
蔡老師簡單卻清晰地描述着當時發生的畫面,确診的交談,淩晨的醫院,消毒水的味道。
北大六院,一個精神病院。
一句一句淳樸的文字,透着對兒子輕快的叙述,壓抑着一個父親無以言表的酸楚。
當孩子誕生的時候,無論你有多少願望。最後隻剩下一個健康,是無數父母的寫照。
但在噩耗發生的時候,為人父母又該怎麼去跟孩子溝通,去養育,去盡力營造環境。
他應該有一個怎樣的人生意義。我自問如果是我,會怎麼辦呢?
這位父親哭了,一邊開車一邊安靜流淚,帶着家人帶着孩子。
通知遠在家鄉的祖父母,通知最好的死黨。然後然後還能如何,難道要昭告天下嗎。
這位父親放下電話,繼續生活。
那是你的過去,不是你的現在,更不是你的未來。
他說,小夥子你勢頭很猛啊,也許80歲的時候你就可以說,其實我也是個普通人了。一個曾經的高管、現在的階下囚說:“我就想做個普通人”。不經過努力沒有奮鬥能成為普通人嗎?
他說:父母最大的願望是你做個快樂的人,這願望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主要還是靠你自己,還是希望你能幫父母親完成。
最後的最後,還讓孩子去寄信,說郵局的小姑娘長的不錯,可以考慮考慮。
蔡爸爸的豁達實在讓我動容,換位而處,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強,能不能和孩子一起快樂。
我們總是習以為常的已經擁有的普通人的生活,有時讓人忘記感恩生活的饋贈。上進心固然重要,我隻想要一點上進心就好,讓孩子成績優異、功成名是對未來社會資源的掌控多少,那是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完善,不是你我的錯,更不是孩子的錯。
不努力奮鬥怎麼會成為一個普通人,心甘情願去實現自我是我的道義,不是威逼利誘,不是揠苗助長。
對孩子有怎樣的期許,也決定了如何養育孩子
蘇轼曾經寫過一首《洗兒》: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裡既願孩兒愚且魯,又盼孩兒到公卿,可是愚魯之人又如何當的大官呢?由此可知即便是蘇轼,對于孩子的未來,也是難免是矛盾的。
但不管這期許是矛盾的還是模糊的,我們對孩子仍舊是有着無限的期望,期望他們健康,期望他們快樂,期望他們成功,期望他們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模樣,這種種期望寫出來也就成了《願你慢慢長大》。
大概父母心總是相似的,不論是林清玄、賈平凹、李銀河、慶山,還是胡适、曹禺、梁啟超,對着自己的兒女,所有人的身份都隻是父母,而他們所懷抱着的對兒女的心願也是相似的。
他們希望自己的兒女有求知欲,對這個世界永遠懷有熱愛與好奇;
希望兒女有責任感,能夠承擔起自己的夢想以及需要付出的努力;
希望兒女有健全的人格,能夠經得起人生路上的種種考驗;
希望兒女有好運氣,能過得幸福美滿。
這些希望所凝鑄的也正是父母對孩子的期許,而這種期許也并不一定非要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與成功相比,成人是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與成功相比,快樂同樣是一件更為重要的事情。
這也是本書所傳遞的一個最為重要的精神。
在李銀河寫給兒子的文章《赢在起跑線上也不一定一生都成功》中,她寫道:
“人生的境界有四類,一種是既成功又快樂,一種是既不成功又不快樂,一種是成功但不快樂,一種是不成功但是快樂。
我當然希望你的生活既成功又快樂,但萬一不成功,我也希望你是快樂的。
人生苦短,希望你珍愛自己的生命,做一個優雅而可愛的人,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但擁有快樂的人生并不意味着父母對孩子的放任與驕縱,就像王森所寫的:
“你如果沒有給他按自己意願生活的能力,那是你的失職,如果你不願意讓他按自己的意願生活,那是自私。”
要快樂成長,但不要散漫放縱;要嚴格教育,但不要失于教條嚴苛。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這個深遠不該是讓他們成為自己意志的延續,滿足自己對成功的渴望。
與之相反的是,我們要讓孩子擁有成為自己的意志,擁有實現自我的能力。
《願你慢慢長大》這本書看似是寫給孩子的,其實也是寫給父母的。
如果你讀了這本書,定會收獲滿滿,你所遇到的教育問題或許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答案。
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母,引領我們的孩子快樂自由的成長。
最後借用書中的一段話:
孩子,願你慢慢長大;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