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縣王氏家族?邱秋文/圖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父親在華蓥山裡一個叫作王家灣的村級小學教書,于是我也在這山清水秀的山灣裡住過幾年學校附近有兩座山寨,一座叫作敦倫寨,一座叫作青龍寨兩座山寨雖然離家很近,但因忙于上學當年竟然沒上去過最近才知道這敦倫寨是當地王氏家族的一座風水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廣安縣王氏家族?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邱秋文/圖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父親在華蓥山裡一個叫作王家灣的村級小學教書,于是我也在這山清水秀的山灣裡住過幾年。學校附近有兩座山寨,一座叫作敦倫寨,一座叫作青龍寨。兩座山寨雖然離家很近,但因忙于上學當年竟然沒上去過。最近才知道這敦倫寨是當地王氏家族的一座風水山。
這次到廣安市前鋒區桂興鎮采風,我又回到少年時代生活過的王家灣。一别四十餘年,故地重遊,眼前的山山水水是那樣親切熟悉。不過,除了重遊故地,我更想從曆史的角度對這裡作一番考察,因為這裡是桂興屏山王氏家族入川後最早的落腳點。
王氏家譜上的王家灣地形圖
康熙三十九年(1700),這支王氏家族由王仁傑、王仁信從當時的楚北道來到四川,輾轉到桂興,蔔兆白龍洞,族居白龍洞上灣、洞坪和幹洞灣。因這幾處地方皆群山如屏障環抱聳立,于是後來這支族人的高高祖王中純便将這裡取名屏山,而這支入川王氏也就稱為屏山王氏。白龍洞也因王氏家族的入住而漸漸改名王家灣。
勤勞第三代,鑿山石引塘灣以灌溉
在桂興《王氏族譜》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州沿東百裡許,大山有白龍洞焉,其間居民唯王氏家盛。山形環抱,竹木叢茂。當春夏之交,山鳴谷應,風起水湧,山地而有河畔之聲。四方來者但見一峰未平一峰又起,覺無路可入。而臨其地,則四面開闊,村居稠密,雞犬桑麻,相與往來,有桃源景,有隐士風。”
這裡所描寫的地方就是數百年前的王家灣。但是這并非屏山王氏祖先剛來此地時的景象。王氏家族剛來這裡時,此地環境相當荒涼,整個王家灣一帶據說就隻有一兩戶人家。白天林木遮天蔽日,夜晚山風呼嘯令人膽寒。而更讓人害怕的還是随處可見的野獸。
王氏家族老譜
從《王氏族譜》的記述中可以看到,王家灣發生的根本變化應在王氏入川的第三代。此時的王家三世祖王禮祥(1716-1788)是一個頭腦精明、善于開拓的人。他在前輩開墾的基礎上根據白龍洞山地多、田土少的實際情況,率族人在王家灣一帶的山上廣栽白夾竹,利用其為原材料,開紙廠,搞實業,以此興旺家族。他和族人壘石擋土,挑泥造田,種植稻谷。
山區氣候陰晴變化大,幹旱水澇時有發生。王禮祥發現當地五鬥山下有一深潭,名塘灣,其水長年不斷,尤到夏天,塘灣之水日湧數次。但因有山坳阻隔,潭水不能自流灌溉。加之山坳一帶系石灰岩石,堅硬難鑿,王禮祥便組織人力,挑來原煤堆砌于山坳石頭上,以火燃燒數日,令山石炸裂疏松,然後再用鑽子打鑿成渠,引水下山。
幹洞灣的王氏家族古墓
在他的帶領下,王氏家族齊心協力,一改王家灣一帶的荒涼之貌,使之成為桂興山區的一片江南之地。于是便有了前面文字中所描寫的情景。
王禮祥不但人很精明,吃苦耐勞,“事親至孝,嘗割股啖親治病。”即便告别這個世界也很坦然自如,《王氏族譜》如此記載:“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二十二日,公沐浴,衣冠,集家人于堂,叮咛告誡,談笑而終,享年七十三歲。裡黨相傳為美談。”
霸氣第四代,财力富裕實力雄厚
至王氏入川第四代,家族人丁興旺,田業廣置,竹山綠浪翻滾,紙廠生意興隆,堪稱家大業大,成為桂興乃至渠江以東的一個名門望族。其家族分布也逐漸擴展,形成了三大區域:一是最早落腳的王家灣,稱為上灣;二是今天的雲霄洞一帶,稱為下灣;另有幹洞灣,即今五裡坡一帶。
後龍山王氏家族古墓上的精美石雕
王氏後代曾給我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當年廣安有三大場鎮,代市第一,花橋次之,觀閣第三,人稱“一代二花三觀閣”。每逢場期,四面八方的人都會去這些地方趕集交易。而代市離桂興最近,因此去代市趕場交易成為王氏家族的習慣。
王氏祖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王家去趕代市,不要去踩别人的田埂,要走在自己家的土地上。話語中之自信與霸氣令人驚歎。
果然,王家後來大力擴張土地,其地界漸漸由桂興山上延伸到山下,一直達到今天廣安市前鋒區的得勝鄉鳳米垭一帶。足見其财力之富裕,實力之雄厚,勢力之顯赫。
到王氏家族第五世祖王育忠(1776-1841),為緬懷祖宗功德,他重修了當年先輩所鑿王家灣雙水井。稱其雙水井,是因該井同一水源,兩孔井口。王育忠在井邊勒石刻碑,碑文曰:“吉地發祥遠,醴泉吐秀長。康熙三十九載庚辰年,高祖王公諱仁信先君自楚來川,蒙息安插斯土,地名白龍洞,上灣古屋基立宅居住,宅後左角石厚土深,亘古未出之水,今有王育忠重修。道光十四年甲午歲四月初六日良辰吉旦立。”至今,兩口已有數百年曆史的水井人們還在使用。
王家祠堂的房屋上還依稀可見當年的雕花
卓異第六代,建敦倫寨避匪患
這裡,特别要提到王氏入川第六世祖王中純(1803—?),此人頗值大書特書。王中純,字定矩,号心一,太學生。飽讀詩書,腹有韬略,大展三槐遺風,在王氏家族的發展上傾注了一生心血,為王氏家族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鹹豐二年(1852年)建築敦倫寨。敦倫寨是王家灣中一座地勢獨特的山峰,山峰與周圍的山嶺完全脫離,于山坳之中拔地而起,傲然獨立。昔有李南濱《敦倫參天》詩曰:
祠比嵯峨萬古傳,敦倫高聳接遙天。
家人探手星能摘,稚子攜床月伴眠。
繞砌香蘭烘日角,橫窗丹桂拂雲巅。
此間搔首頻相問,君到廣寒曾幾年。
詩前有一小序:“祠比尖峰,挺然獨立,蔚然深秀,群山羅列如兒孫之繞膝,因以敦倫名焉。甃石為寨,燈火輝煌,直接星月,勢若參天,動人仰止之思。”
殘留的敦倫寨宅門
當年修建敦倫寨時,許多族人不很理解,甚至反對,認為深山之中建此山寨實無必要。王中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但他力排衆議,堅持完成了這座山寨的建造。就在這個山寨完成後的同治三年(186),王家灣遭遇了一場自王氏家族進山以來的空前匪亂,一夥盜匪先後數次搶掠王家灣。最後一次,盜匪猖獗至極,欲血洗王家灣。
面對匪亂,王中純不計當年有人反對修寨的過節,冷靜沉着,組織轉移全灣百姓于敦倫寨上,躲避屠戮。盜匪見狀,數番強攻敦倫寨,然而因其地勢險要,寨牆堅固,最終未能克複。氣急敗壞之下,盜匪放火焚燒了王家灣幾代人修建起來的房屋院落。這是自入川定居王家灣以來,這裡遭受的一次空前劫難。
但因有了敦倫寨,鄉裡百姓得以免遭塗炭,敦倫寨也成為王家灣百姓的救命寨。當初人們對王中純堅持修築此寨的非議至此平息,鄉人無不贊其遠見卓識,王中純也因此備受人們尊崇。
敦倫寨與王氏祠堂的關系圖
建宗祠修家譜,族人有了精神家園
王中純完成的另外兩件大事則是在鹹豐十一年(1861),主持修建的屏山王氏祠堂大功告成;精心編撰的《家譜》也于同年告竣。如果說前之先輩在開墾家園上曾奠定王氏家族發展經濟基礎,那麼王氏宗祠的建成,則讓曾經曆經艱辛、含辛茹苦的王氏祖先們終于有了一個安身之所,也為族人提供了一個莊嚴肅穆的精神家園。據《王氏族譜》記載,當年的這座祠堂位于敦倫寨下,依山而建,蔚為壯觀,頗有氣派。堂前兩側旗杆林立,桅杆高聳,這桅杆墩礎高達80厘米,直徑120厘米。《王氏族譜》還留下了當年人們祝其落成的賀詞:
卓卓高山,爐錘何時。怪石森立,古樹參差。
千秋萬歲,俄而為祠。爾宇大啟,堂構斯基。
以憑靈爽,阜笃宗支。子子孫孫,勿替引之。
王家祠堂是被毀後重建的,稱之為王家新院子,也有數百年曆史,但規模完全不可與當年最早所建同日而語
“夫人綱,人紀之原,而為萬化之所從出者也。試思人既有是姓,則必有是祖;有是祖,則必有祖所出之原,是猶仰止者必企其極,循流者必會其源。”王中純所編《王氏族譜》即遵循這一思想進行。在王氏家族入川之前,實際已有《王氏族譜》。這本族譜最初是由王氏梅山三世祖王仲連撰寫,“僅及三世,人尚簡少,事迹無幾”,其時是明宣德四年(1429)。到正德元年(1506),六甲王永铎、二甲王以淵第一次重修族譜,增加了其間近八十年的記錄,并請大學士楊世奇為《族譜》題寫了序言。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春,王氏家族的先祖們在湖廣江南鎮開始了第二次重修,記錄了距第一次重修後兩百多年裡本族子孫繁衍等等情況,第二年七月付印。鹹豐九年(1859),王中純所組織的家譜撰寫,則是入川後在前述《王氏族譜》的基礎上,着手進行的第三次重修。
該《王氏族譜》三易寒暑,從衆多的支派中分列出屏山一支,為入川屏山王氏廣安分支編撰了這部傳世家書,讓這個越來越龐大的家族終于有了一個完整有序、真實可依的記載自己源流發展的家族系統譜牒。就如《王氏家譜》序言所言,這部家譜的完成,使王氏家族能夠“上以明祖宗之世系,下以别子姓之尊卑”。同時,這部《王氏族譜》也為後人研究這個家族的發展曆史留下了真實可鑒的珍貴史料。
同治三年(1864),盜匪搶掠王家灣幾次,攻不下敦倫寨,便放火焚燒了王家灣,這是王家老院子的旗杆桅墩
就是這位王中純,在同治元年(1862),“滇匪犯境”之際,“募勇堵隘,駱制軍嘉其功”,為其“奏請六品頂戴”。
至王氏家族入川第八代時,整個王家灣已至登峰造極之态,人丁興旺,院落鱗次栉比。從白龍洞上灣過老院子到新院子,亭台樓軒,一座連一座,宛如伏龍。至今這裡還流傳着“走遍王家灣,雨雪不濕鞋”的說法,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當年此地的宏偉繁榮。這些氣派景象我們現在還可從當年的一些詩詞中見到。有一首《元夕慶廟》這樣寫道:“裡有神廟,亭曰‘大有’。年例元宵,兩岸輪流慶賞,維時少長鹹集,把酒歡歌,輝煌徹夜,蓋本古人祈谷之意也。”
王家祠堂,現在的王家大院,已經沒有當年的風光
從王中純1861年建祠、修譜,迄今已一百五十餘年。其間,屏山王氏也與全國各地氏家一樣,經受了曆史的風風雨雨。站在一棵剩孤零零的千年大柏樹底下,我以敦倫寨為起點,将視線繞着今天的王家灣做了一次認真的掃描,當年的繁榮氣象确實已難尋覓,但我卻并不為眼前的景象而失落。曆史就是這樣,總是不斷地循着自己的軌迹,以自己的規律書寫着一個又一個新的故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