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能說起“折線圖”、“甘特圖”、“魚骨圖”等大家都知道,但是說起“QC工具”大家可能就一臉茫然了。什麼是QC工具?工作中如何利用它提高效率呢?
去年,筆者第一次接觸到了QC這個名詞,了解到了其中的相關的工具方法。
QC工具中很多我們在工作中也許用到過,但是我們也許并不知曉它的來源,或是不知道它更深入的用法。
打個比方,一說QC,大家或許不知道是什麼,但是說到“折線圖”、“甘特圖”、“魚骨圖”等這些工作中常用來提升效率、表達工作内容的手法,大家就知道是什麼了,其實這些都是QC工具。而還有更多的QC工具,我們也許還未接觸到。
在随着對QC的深入了解,筆者一直在思考研究,如何将QC方法用于提高我們互聯網産品的質量改進和産品邏輯提升上面?
今天,筆者來向大家介紹QC工具,分享QC和産品結合的一些想法,希望能與大家一起交流,提升進步~
一、什麼是QC?
QC,全稱是QUALITY CONTROL,中文名是質量控制。質量控制是為了通過監視質量形成過程,消除質量環上所有階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滿意效果的因素。
QC是日本發源的用于管控提升産品質量的一個流程(也稱為活動),通常用于産品質量提升和驗收。
用于QC研究的QC工具通常有如下幾種:
QC舊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圖、柏拉圖、查檢表、層别法、散布圖、直方圖、管制圖。
QC新七大手法:關系圖、系統圖法、KJ法、箭頭圖法、矩陣圖法、PDPC法、矩陣數據解析法。
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筆者了解的QC工具,并附上如何将這些QC工具用在我們的産品質量和邏輯提升中的思考。
二、QC工具有哪些?
1. 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是指在沒有限制的輕松條件下,從自由遐想中,産生大量的想法。這裡要注意,頭腦風暴,針對某個主題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言論。
頭腦風暴不是讨論也不是辯論,不要求馬上輸出結果,不能反駁和批評其他人的任何意見,包括消極的眼神、表情都不行。
參與者也不要自謙或自卑,不要因為某些領導在場而有所拘束。
頭腦風暴的出現是為了防止 “群體思維”,在群體決策中,由于群體成員心理相互作用影響,易屈于權威或大多數人意見,形成所謂的“群體思維”,降低群體創造性,使得思維變狹隘。
頭腦風暴會議的步驟如下:
頭腦風暴運用恰當很可能出現天才的想法,并且頭腦風暴是因果圖、系統圖、關聯圖、親和圖等工作方法的基礎。
2. 柏拉圖
柏拉圖是一種條形圖,條的長度代表事件發生的頻率或成本,通過柏拉圖可以直觀的看到哪些情況是比較重要的。例如,産品經理在月末整理本周産品被投訴的客戶意見的時候,可以将投訴聲音歸類,用柏拉圖表示出來。
在制作柏拉圖的時候,我們将問題出現的原因從數量的多少按從多到少的順序排列起來,再附上問題的累計百分比,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哪些情況是比較重要的。
當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進過後,可以針對原因再次繪制柏拉圖,看到問題改進的效果。
柏拉圖的使用步驟如下:
- 第一步:确定要調查的問題及數據收集方法;
- 第二步:設計數據表,并将數據記錄表中;
- 第三步:制作排列用數據表并計算相關數據,将量值從大到小的順序填在表中;
- 第四步:确定柏拉圖坐标(兩縱軸一橫軸);
- 第五步:在橫軸上标出大小相同的矩形;
- 第六步:繪制曲線,标上累計百分比;
- 第七步:在圖上記入必要相關事項;
柏拉圖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有使用場景,例如:找出産品某個功能模塊使用人數少的原因,并加以改進、産品代碼質量差,需要改進等等。
使用柏拉圖的時候,要注意:抓住“關鍵的少數”,通常情況下80%的問題都是由于20%的原因導緻的。
柏拉圖和因果圖結合使用效果更佳。
3. 魚骨圖(又稱因果圖、石川圖)
魚骨圖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辦法。他因為長相似魚骨而得名,特點是簡潔實用,深入直觀。他長相似魚骨,問題或缺陷标志的“魚頭”外,在魚骨上長出魚刺,标志問題出現的各種原因以及各個原因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
魚骨圖的繪制步驟如下:
- 第一步:确定一個讨論主題(結果);
- 第二步:用頭腦風暴列出主要原因,做為大骨,并用方框框上;
- 第三步:列出影響大骨的原因, 即二層原因,三層原因原因如此類推;
- 第四步:标識主要根因。
在頭腦風暴的時候,思維是不受限制的,但是在使用魚骨圖的時候,就要結合現狀考慮了,必要的時候需要對原因進行驗證。
使用魚骨圖的時候要規避不規範的使用方法,例如:
- 待改進特性描述不清晰;
- 沒有進行多次次根因分析;
- 沒有對主要根因進行标識;
- 一般情況下無須對二層次以上的原因加置方框。
魚骨圖的類型和用途一般有如下三種:
- 整理問題型魚骨圖(各要素與特性值間不存在原因關系,而是結構構成關系);
- 原因型魚骨圖(魚頭在右);
- 對策型魚骨圖(魚頭在左,特性值通常以“如何提高/改善……”來寫);
魚骨圖使用範圍廣泛,不僅可以用來分析産品中出現問題的原因、産品設計策略,還可以用來設計軟件測試用例等等。
3. 系統圖
簡單的說,當我們在做某一個事情比較難達成,一時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或是某一個結果令人失望,卻又找不到根本的原因的時候,建議使用系統圖,将目的——方法或是結果——原因層層展開分析,依次展開直到找到措施。
系統圖一般有兩種用法,一個是對策型系統圖,以【目的——方法】展開,然後針對目的查分一次方法,針對一次方法該如何做到再拆分二次方法,依次類推;另一個是原因型系統圖,以【結果——原因】方式展開,依次尋找某一結果的産生原因。
4. 關聯圖
關聯圖就是把現象和問題有關系的各種因素串聯起來,通過連圖可以找到一系列與此問題有關系的一切要圖,從而進一步抓取重點問題并且尋求解決對策。
關聯圖用于解決關系複雜、因素之間又相互關聯的原因與結果或目的與手段的單一或多個問題的圖。
關聯圖的繪制步驟如下:
- 第一步:确定要分析的問題;
- 第二步:運用“頭腦風暴法”,找出影響問題的各種因素;
- 第三步:邊記錄、邊繪制、反複修改關聯圖;
- 第四步:用箭頭表示因果關系,箭頭指向是:原因→結果;
- 第五步:層層深入分析,末端原因應是可以直接采取對策的原因。末端原因的标志是:箭頭隻出不進,對末端原因進行必要的标識。
相比較魚骨圖和系統圖這種适合對單一原因進行分析的工具,關聯圖不僅适用于單一問題,還可以對兩個以上問題進行分析。另外,魚骨圖和系統圖适合那些原因之間沒有交叉影響的情況,而關聯圖還适合原因之間有互相交纏交叉影響的情況
5. 親和圖
親和圖(又稱KJ法),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實、意見或構思等資料彙總起來,按照親和性(又稱相近性)歸納整理起來,使問題明确。
親和圖比較适合用于解決較為複雜的問題,或是整理較為複雜的思路,例如年度工作規劃可以用到該方法。
将大量資料放在一起,将相關的觀點組合在一起,然後可以再将相關組做超級組合。
親和圖使用示例:
6. PDPC法
PDPC,英文全稱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即過程決策程序圖法。PDPC就是為了針對為了達成目标的計劃,盡量導向預期理想狀态的一種手法。
簡單理解就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标,在開始做之前,盡可能的去預測會偏離目标發生的突發狀況,防止重大事故發生。
在做産品設計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到PDPC法來提前設想盡可能多的突發狀況,尋找解決辦法,以求得産品邏輯的嚴密。
例如在設計淘寶購物流程的時候,可以設置一個目标:淘寶購物,然後設想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以及解決辦法,以求達到目标:完成整個購物周期。
PDPC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順向思維法;一種是逆向思維法。
順向思維法是定好一個理想的目标,然後按順序考慮實現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為了能夠穩步達到目标,需要設想很多條路線。
逆向思維是,當Z為理想狀态(或非理想狀态)時,從Z出發,逆向而上,考慮從理想狀态開始,實現這個目标的前提是什麼,為了滿足這個前提又應該具備什麼條件。一步一步退回來,一直退到出發點。
通過正反兩個方面的連接,倒着走得通,順着也可以走得通,這就是PDPC法一個正确的思考辦法。
7. 矩陣數據分析法
矩陣數據分析法,用來表達特性之間的多重關系,可以用于進行顧客調查、産品設計開發、方案選擇等等情況下,适合用于涉及面較大,比較複雜的問題分析。
使用步驟:
- 第一步:确定L列内容,其代表的可以是問題、顧客需求、質量目标等;
- 第二步:确定R行内容,其代表的是問題的原因、顧客需求轉化來的質量目标或針對質量目标提出的措施等;
- 第三步:用◎表示強相關,用〇表示有關系,用△表示可能有關系(也可用其它方式);
- 第四步:根據圖中各要素的相關性找出關鍵着眼點。
8. 簡易圖表
有很多簡易的圖表,我們在工作中會經常用到,這裡就不再多說了,例如:柱狀圖、折線圖、甘特圖、雷達圖、餅圖等等
關于QC工具就先這兒,期望大家能多多留言交流,一起成長~
本文由 @歪歪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