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沉迷,一個中國遊戲圈永遠說不完的話題。
8月30日,國家新聞版署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各級出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有關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未嚴格落實的網絡遊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相對于2019年國家部門所發布的相關通知,此次防沉迷新規的嚴格程度再升一檔。
8月29日播出的央廣經濟之聲《天天315》節目,聚焦“網絡銷售、出租遊戲賬号成為繞開防沉迷系統的新手段”問題,與此同時,在國内也有不少地方媒體發現了類似問題,并進行了相關報道。
當日的《天天315》節目邀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GameLook CEO 洪濤、以及節目特邀評論員思遠,共同探讨了這個問題。
那麼,這些賬号出售、出租平台是怎樣讓未成年繞開了防沉迷,又該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
賬号出租成新灰産,相關平台無孔不入
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核心,便是賬号販賣與出租。
實際上,這也算是一個“朝花夕拾”的問題,自中國網絡遊戲萌芽以來,就已經有玩家私下進行賬号交易,不過由于那個年代互聯網通訊并不發達,這種賬号交易行為并不多。
但随着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加上玩家群體的逐漸擴張,這個問題也就愈發突出。
GameLook觀察下來,遊戲賬号出租以及售賣問題幾乎已經是無孔不入,玩家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進行着相關業務的商家與平台。
在淘寶等電商平台上,就存在着大量公開售賣遊戲賬号出租業務的淘寶店,銷量靠前的已經擁有超過8000餘人付款,租售價格往往與遊戲内道具息息相關,如LOL賬号,英雄皮膚齊全的賬号往往價格會更高,但總體而言,賬号的租售價格普遍在每小時1~15元。
與此同時,這些所謂的遊戲賬号出租商家并不僅僅存在于電商平台中。如果常去網吧或者電競酒店的玩家會發現,賬号出租的問題在網吧電腦頁面上,存在感尤其之高,隻要點開市場中的熱門網遊客戶端,在一旁幾乎都會出現相關的小廣告。
此外,GameLook還注意到,如果在手機應用商店中搜索“租号”,能夠找到大量的相關App,同樣,在搜索引擎中搜索“賬号出租”的關鍵詞,前排所顯示的幾乎均為提供相關服務的平台,并且這些平台大多都進行了廣告投放服務,能夠承受得起廣告投放的成本,可見這些灰産商家确實是有利可圖。
與此前“2.8元鬼谷八荒”事件有些類似,遊戲賬号出售或出租,并非是所謂的人個行為,已經成為一種遊離在法律法規邊緣的灰色産品,玩家如若想要租賃賬号幾乎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
同時,因為購買出租或出售賬号所引發的糾紛、詐騙問題也層出不窮。根據騰訊衛士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共打擊違規賬号超過18萬個,商品賬号交易詐騙舉報量最多,占51%。
成功繞開防沉迷,法律法規亟待完善
從玩家的角度而言,大部分玩家花錢租遊戲賬号的目的不外乎,因為遊戲中的某種限制比如段位差距等不能一同遊玩;省去遊戲前期的養成過程等等。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這也能解釋為什麼賬号出租擁有如此龐大的市場成為一種灰色産業,以及為什麼在網吧中尤為常見,因為大多和網絡遊戲息息相關,但同時,賬号出售與出租也成為了未成年人用來規避防沉迷的避風塘。
一般來說,這些存在于灰産平台上出售的賬号分為好幾種,一種為工作室注冊,統一管理。而有的工作室則會為這些賬号進行防沉迷注冊,未成年人隻需花費幾十塊錢便可購得賬号,基本上就繞開了原本注冊賬号上的實名制限制。
此外,賬号出租平台是一個第三方平台,除了工作室外,也存在着很多真實玩家的個人賬号。知乎上一位名為“渣教授”的網友就分享了一些在平台上出租賬号的細節,一旦将賬号放置于平台售賣确實會有玩家進行購買,但買方與賣方之間需要保持溝通順暢,并且賬号還有着被封禁的危險。
總體而言,這些平台或店家所出售的賬号基本都售價低廉,而不少未成年人也通過這樣的方式繞開廠商們花費高額資金所設下的防沉迷系統,甚至随着遊戲廠商防沉迷系統的升級,一些别有用心的工作室設置了專員用于和購買賬号的用戶溝通,以通過一些特殊的途徑繞開最新的人臉識别系統。
在央廣網的節目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在節目中表示:“保護未成年人的防沉迷很多時候是通過管制的方式實現,市場自然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類現象。”
同時,劉曉春也表示:“如果灰産采用的是技術手段“破解”防沉迷,可能會存在法律上的問題,甚至涉及刑事責任,因為涉及破環信息系統的問題。”
經濟之聲觀察員思遠認為:“法律的空白在于,交易這些賬戶的均為個人,那麼平台隻需保證交易本身不違法,過程相對透明似乎很難從法律上來界定。”
GameLook CEO洪濤則表示:“賬号交易問題是互聯網行業的普遍現象,并不隻出現在遊戲産業,遊戲企業是非常反感賬号交易的,讓遊戲企業和主管部門辛苦搭建的防沉迷系統失效,并帶來了很多交易糾紛和欺詐問題、且造成了遊戲環境的不公平。”
再者,賬号出租低廉的價格讓一些海外需要付費購買的産品門檻大大降低,相對而言,消費水平并不高的未成年人也能進行購買,而這類遊戲由于并沒有引進,所以也并沒有設置防沉迷系統。
歸根結底,如何識别遊戲中的未成年人身份成為目前防沉迷的一大難題,而因為這類灰産的存在,加大了遊戲公司的監管難度。
租号成防沉迷漏洞,如何解決?
“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賬号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這并非首次出現在未保工作的相應規定中。
實際上,遊戲公司對于這類灰産的态度也一直很堅定,十分反感賬号租售、交易等問題,因為與之串聯的可能便是詐騙、外挂等一系列頭疼問題。
前段時間,騰訊起訴淘手遊勝訴,後者正是一個第三方遊戲賬号交易平台。再往前,騰訊還起訴過交易平台DD373,這起訴訟中的不少片段如遊戲賬号所有權被玩家稱之為“聖經”而廣受關注。
但需要明确指出的,賬号不允許出租以及轉售實際上早已寫進了用戶協議中,并且不僅僅是國内,很多國外遊戲公司在用戶協議中都明确的指出了禁止出租或交易賬号,V社的Steam、育碧的Uplay均是如此。
Steam用戶協議中就明确說明了未經V社允許禁止一切出售、租賃賬号行為
正因如此,賬号出售與交易屬于違規行為本就已經是行業中的共識。
當然,回歸到問題的核心防沉迷本身上,除了不法商家與不法平台需要收到監管,父母家長與遊戲公司也需要參與其中,多方努力共同監督幾乎已經是當下遊戲防沉迷的共識。
經濟之聲觀察員思遠認為,遊戲是人類的天性,家長需要了解到孩子的真實訴求,輔助孩子去找到能夠帶給他這個年齡段的快樂。
劉曉春也有着相似的觀點,她認為家長也應該加強引導,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娛樂活動,當他們有了更多選項後,才更有可能不再沉迷網絡遊戲。
而對于遊戲公司而言,除了需要查缺補漏進一步優化升級防沉迷系統外,同樣需要起到積極監督與檢舉的工作,遏止灰産的蔓延與發展。
畢竟,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隻靠一方力量遠遠不夠,作為典型的社會問題,同樣需要全社會一同發力,通過探讨、解決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