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漠漠向昏黑秋天的古今異義?最近陪孩子閱讀,兩個文言文用字的讀音問題,引起了混亂混亂的原因分兩種情況:一種來自理解性、知識性的錯誤,另一種來自專家有意無意地誤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秋天漠漠向昏黑秋天的古今異義?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最近陪孩子閱讀,兩個文言文用字的讀音問題,引起了混亂。混亂的原因分兩種情況:一種來自理解性、知識性的錯誤,另一種來自專家有意無意地誤導。
拟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hái)無味。
(柳永《鳳栖梧·伫倚危樓風細細》)
還,這裡是“依然,還是”的意思,所以讀(hái)。讀(huán)時,是“歸還;回到;返還”等詞義。按照這裡的詩句意思揣摩,當讀(hái)。讀不準的原因可能是沒有理解詩句的意義。
有人據“百度”的結果來争論,說應該讀(huán),因為這是古音,讀古詩就應該按古音來讀。
的确,(hái)這個讀音是後起的,舊讀的确是(huán),但所謂舊讀,就是已經廢棄的讀音。現在生硬地遵循舊讀,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找别扭,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相反還容易引起誤解。
另一個例子有所不同: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ēi)。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黑,有的指導老師要求孩子讀(hè),說這樣才能和上句的“色”字押韻。但黑就是黑,怎麼就成了褐呢?與“還”字的異讀情況不同,黑這個字從來也沒有讀過(hè)啊。
讀黑為褐,這有個專門的說法叫“葉韻”(”葉”讀xié。葉韻的意思就是為了押韻而自己硬把一個字的讀音改了)。舉一個遠一點的例子: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以前我們讀書的時候,斜要讀若“狹”,其依據也是“葉韻”,現在語文書不提倡這麼讀了,這是對的。
中國古詩講平仄,講格律,但語音自古即今變化太多,這是今人讀古詩時必須面對的實情。為了押韻就可以任意“葉韻”,一則缺乏學術依據,另外,古詩文中要“葉”的讀音實在是太多了,恐怕要“葉”之不及,亂作一團。
适當了解古代詩歌的音韻體系,當然有助于更好地欣賞詩歌,但強行尋求複現古音格律,一方面徒勞(稍微翻閱一下古音韻研究的專著,就知道為什麼是徒勞了),另一方面并無助于鑒賞,還是自己給自己找别扭,而且要把這種别扭強加到孩子身上去。
現在有學者提倡“吟誦”(這是個專有名詞),他們既知古音複現不可求,所以采用的方法,就是“用普通話的語音,盡量将有平仄入聲的格律詩讀得合乎格律。”所舉例子,如“野徑雲俱黑(he四聲),江船火獨(du四聲)明。”(并見于澎湃新聞采訪葉嘉瑩的文章)這些行為,作為詩詞愛好者的一種遊戲,如同茶客弄普,珠友盤玉,當然無可厚非,太當真,就沒什麼意思了。
還是回到中學生這裡。語文,在基礎知識(讀音、釋義)學習方面有兩個标準依據,一是課本,一是詞典。課本必須是你正在使用的最新版本,詞典必須具有權威性。就中學生而言,這裡僅推薦兩本詞典,足以應對中學語文學習的一切需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目前為第5版)。
解決字音、字義問題,務必勤翻課本勤查詞典,千萬不要偷懶以“百度”之類搜索結果為标準。搜索引擎是一種資料檢索工具,其檢索結果當然可作研究素材,但絕不能徑直拿來當正确答案。另外,像百度百科等網絡工具書,其内容并未經過學術層面的認真編輯和審核,往往充斥着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錯誤,所謂防不勝防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