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學與問(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個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作者先陳述自己的觀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并用“金鑰匙”和“鋪路石”的比喻,形象地闡釋出“問”的重要性,再通過列舉哥白尼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緊接着承接上文,引出“解決問題要善于求教,拜能者為師。”然後列舉了沈括的事例來說明“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最後對全文進行總結,在深化中心的同時,号召學生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全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語言簡潔流暢。文章選擇了中外兩個名人的典型事例,一個側重告訴我們要學會發現問題、多提問題,另一個則主要說明要善于将“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解決問題,這樣說理層層深入,更加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二、學情分析
從學生以往的學習狀況來看,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往往停留在“課文寫了什麼?”的層面上,即文章的内容,而忽視“課文是怎樣寫的”,即文章的表達方法。而本文是一篇說理性文章,如果像平時教寫人記事的文章一樣咬文嚼字,悟情感,顯然有些不太恰當。不同的文體應采用不同的研讀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具有“文體意識”。結合教材的文體特點以及六年級語文學段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應該更多關注文章的篇章結構、文章的表達方式,所以最後确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說理性文章的寫法特點,體會作者選材的用意,學習如何合理的選擇事例。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方法,先回顧學過的三篇說理性文章,在學案中設計了填空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作者的觀點和用來證明觀點的兩個名人的典型事例。
三、教學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借助文本,讓學生懂得“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隻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養崇尚科學、熱愛探究的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内容。學習說理文的寫作方法。
2、通過閱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系,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五、教法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所以課前我讓學生進行預習,基本掌握了本課生字詞語,學生能讀準字音,為讀通課文掃除了攔路虎。《學與問》這篇課文是說理性的文章,通過回顧以前學過的說理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這一點切入,以舊促新,學生通過自學能很快理解文章的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
2.發揮範讀榜樣作用,增強學習動力。閱讀教學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欲望的産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3.自主合作,改變學習方式;團結協作,減輕學習壓力。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并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記憶難字“懈、翔”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我利用随文識字的方式,引入了口頭組詞、故事、順口溜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避免枯燥乏味的集中識字的方法。
4.教方法、養習慣。以讀、寫為主線,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由讀、快速浏覽、默讀的方法,同時也糾正學生讀書、寫字的正确姿勢,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六、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表現:
1、預習目标不明确,隻停留在中低年級的水平,即把課文讀通。
2、遇到不理解的詞懶得查閱工具書。
3、不會在閱讀過程中産生問題,不愛思考。
4、隻注重課文寫了什麼,不思考怎樣寫?(寫作方法)
5、在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沒有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有的甚至照抄别人答案,不去思考。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闆書“學問”)師:老師在黑闆上寫了一個詞——學問,你知道什麼叫學問嗎?(知識、學識、文化……)
2、(師在“學”與“問”之間闆書一個“與”字)師: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那又該是什麼意思呢?(生答)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
3、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學生質疑)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宋代陳頤說:“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情感動力,是學生學好語文課的入門向導。老師精心設計導入,先有針對性地從“學問”一詞入手、再在其中闆書“與”,讓學生質疑課題,比較思考後者與前者是否意思相同,這樣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的導語,“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
【習慣培養】: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态;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的導語,能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閱讀,逐步培養學生質疑課題的能力和習慣。
(二)、初讀感知,了解課文
1、師:我知道大家一定預習過了這篇課文,老師檢查你們的自學情況,能過詞語這一關嗎?(課件出示)
(1)認讀詞語。
知識殿堂金鑰匙哥白尼
無影無蹤科學奧秘不懈探求
稀奇古怪五彩缤紛日新月異
瞬息萬變随時随地能者為師
勤學好問觀察思考相輔相成
強健有力沈括芳菲翺翔
(2)掃除了攔路虎,相信你能把課文讀通順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想想這是一篇什麼體裁的文章? (說理文也叫議論文)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過程中,學生能否自學生字新詞和把課文讀通,這是語文學習中必須培養的一種好習慣之一,也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學生喜歡自我展示和挑戰自己,老師設計“闖關讀詞”這一環節,也為順利進行閱讀教學掃清了障礙。
【習慣培養】:學生在預習中,預習目标不明确,隻停留在中低年級的水平,即把課文讀通;遇到不理解的詞懶得查閱工具書。老師通過抽查,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利用字典查閱不會讀、不理解的字詞能力,養成查閱工具書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2、回憶說理文的結構特點(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
說理文常常在開頭提出作者自己的觀點,中間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得出結論。(闆書:提出觀點、證明觀點、得出結論)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用浏覽的閱讀方法,對照說理文的結構特點,試試你能回答下列問題嗎?
(1)作者提出的觀點是什麼?
(2)作者是怎樣證明自己的觀點?
(3)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什麼?
(4)指名交流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師:再看看課文中還有沒有能代表觀點的句子?
生:“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隻有在學中問,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課件出示、齊讀這兩句話。)
師: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系是——首尾呼應。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說就是要——勤學好問。(闆書:勤學好問)
師:作者是怎樣證明觀點的? 生:列舉哥白尼、沈括的事例(闆書名人事例)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學過的議論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總結出議論文的一般特點:提出觀點——證明觀點——得出觀點。這樣讓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法可依”,降低難度,很容易地理清了課文的主要結構。
【習慣培養】:“溫顧而知新”通過回顧學過的說理文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會把前後知識融會貫通。對照說理文的結構特點,理清文章思路,讓學生每次閱讀都帶着問題去讀,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
師:每一次的朗讀,我們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現在我想請5位同學分别讀課文,當然,其餘的同學看好書,一字一句跟着默讀,相信你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獲。
4、指名讀,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歸納段意。
(1)第一自然段:提出觀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個同學的朗讀聲音洪亮,聲情并茂,值得大家學習。
(2)第二自然段:哥白尼對科學的不懈探求,正是從小喜歡問“為什麼”開始的。(理解“不懈探求”,擴詞,記憶字形,指導書寫“懈”。)同學們的記字方法真是多樣,學習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能力也很強,你們真棒!
(3)第三自然段:有了問題,随時請教别人,拜能者為師。(不恥下問......)
(4)第四自然段:用沈括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沈括被西方人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标”,讓我們永遠記住他的名字。)
(5)第五自然段: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從小要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闆書:相輔相成,聯系上下文理解“相輔相成、翺翔”。輔佐劉備的諸葛亮是個學富五車,才華橫溢的人。(記憶“輔”)《羊想雲彩》羊都踢起腿,它多麼想長出一雙有羽毛的翅膀在藍天中自由飛翔。(記憶翔字)記憶并指導書寫“懈”。(解狐的解加豎心旁)提醒注意寫字做到頭正、肩平、臂開、足穩和“三個一”]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閱讀”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環節,老師用欣賞激勵的策略,在教學這一環節中,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歸納總結段意的方法。一如既往開展多種渠道自主識字的活動,并用故事、歌謠等策略突破難以記憶理解的生字詞。
【習慣培養】:培養學生傾聽别人讀書的習慣,改掉“别人發言或讀書與我無關”的壞習慣。把随文識字貫穿于教學中,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寫字姿勢。
(三)、展示書寫作品,評講書寫
有的同學認真觀察,布局合理,字形美觀。可有個别同學在起筆、運筆、收筆過程中還沒正确掌握老師所教的方法和技巧,希望以後逐步提高,大家都能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将是你一生的财富。
【設計意圖】:用榜樣引領的策略,培養學生認真書寫,規範書寫的習慣。
【習慣培養】:培養學生認真書寫,規範書寫的習慣。
(四)、總結概括全文
這是一篇的文章,課文圍繞“”這一中心論點,通過、的具體事例,告訴我們“”的重要性,教育我們。
【設計意圖】:在學案中設計了填空題,引導學生完整把握課文,了解作者的觀點和用來證明觀點的兩個名人的典型事例,并懂得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要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習慣培養】:教師通過填空式的簡潔的總結,培養學生對課文重點内容的梳理能力和課後學會總結和反思的習慣。
(五)、作業布置
1、抄寫帶有生字的詞語和你喜歡的好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富有個性化的作業,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吃飽”“吃好”,也讓學生樂于接受家作,不再認為寫家作是一項苦差事。
【習慣培養】:培養學生每天回顧所學知識的習慣和認真完成家作的好習慣。
六年級語文上冊《學與問》第一課時說課稿
[說教材]
2.教材簡析:《學與問》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文章作者先陳述自己的觀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然後列舉了哥白尼的事例來證明作者的觀點,接着緊承上文,引出解決問題要善于求教,拜能者為師。另外還舉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說明“要善于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最後對全文進行總結,在深化中心論點的同時,号召同學們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全文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語言簡潔流暢。
3.教學要求: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及文中出現的新詞。了解說理文的結構、所要闡述的事理。
情感态度滲透點: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讀書姿勢正确,書寫做到“頭正、肩平、臂開、足穩”,符合“三個一”要求,寫出美觀的鋼筆字。培養學生每次的朗讀課文學會心靈與文本對話。
[說學情]
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順應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趨勢,必須把教育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培養、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民主、寬松、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薛法根老師說:“閱讀教學有三個不教,學生已懂的不教;學生能自己學懂的不教;教了學生也不懂的不教。”本課教學,我想,這樣一篇文章在學生預習基礎上,要教的東西很有限,課堂教學就是要将有限的時間集中在有核心價值的教學内容上。課前,我翻閱了學生課本,查看預習情況,發現很多學生将詞語意思都标做了标記。學生已了解這麼多信息了,我思考:這節課我應該教學生什麼呢?這篇文章内容簡單,結合教材文體特點,六年級語文學段特點,我認為在這節課裡應該更多關注文章的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學會概括段意,指導學生巧記生字,并把生字寫漂亮。
[說教法]
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所以課前我讓學生進行預習,基本掌握了本課生字詞語,學生能讀準字音,為讀通課文掃除了攔路虎。《學與問》這篇課文是說理性的文章,通過回顧以前學過的說理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這一點切入,以舊促新,學生通過自學能很快理解文章的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
2.發揮範讀榜樣作用,增強學習動力。
閱讀教學要樹立“朗讀第一位”的教學觀,但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不易的,所以精彩範讀往往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欲望的産生,形成學習的動力。
3.自主合作,改變學習方式;團結協作,減輕學習壓力。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并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突破本課教學難點――記憶難字“懈、翔”這一環節的處理上我利用随文識字的方式,引入了口頭組詞、故事、順口溜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避免枯燥乏味的集中識字的方法。
4.教方法、養習慣。
以讀、寫為主線,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由讀、快速浏覽、默讀的方法,同時也糾正學生讀書、寫字的正确姿勢,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說學法]
1、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語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生在本課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讀。對照學過的說理文的結構,理清課文脈絡。
2、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3、回顧以往的方法概括段意。(1)摘取原句法:首尾找中心句
(2)概括綜合法
[說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質疑課題。
激趣導入時,我先闆書“學問”一詞,學生說說意思,再在中間加個“與”意思發生變化,學生進行質疑,開門見山導入課題。
二、掃除文中攔路虎,讀通課文
針對六年級的年齡特點,采取了一帶而過的方式,利用開火車的方法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初次與生字、新詞見面,使學生為讀通課文打下基礎。
三、回顧舊知,遷移學法
課的伊始,讓學生回憶學過的說理性文章《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的寫法特點,學生不是第一次接觸此類文章,所以很快總結出了“提出觀點﹑事例證明﹑得出結論”的篇章結構,對照闆書,快速在開頭找到論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中間部分則是列舉古今中外的名人“哥白尼、沈括”的事例加以證明,最後得出“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隻有……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輕而易舉理清了文章思路。
四、指名朗讀,随文識字
老師先請一名朗讀較好的王凱同學帶頭,起到榜樣引領的作用。繼而在逐段的朗讀中老師問:你讀懂了什麼?你能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懈探求、相輔相成、翺翔”的意思嗎?引導學生學習在了解課文内容的基礎上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概括段意的方法,通過組詞、咬文嚼字、聯系語境等方法理解新詞。
對于記憶生字中的難點字“懈”,我讓學生群策群力,有的用組詞方法、有的用會意法,有的用編故事的方法,(解狐心裡一直遵循“内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用人原則。解加豎心旁就是懈。)“翔”字的記法,老師編了故事,大家還記得《安塞腰鼓》的作者劉成章嗎?他有一部作品叫《羊想雲彩》,那名字叫人浮想聯翩,小羊踢起腿想親吻天空中漂浮的雲彩,可是夠不着,它多想長出有羽毛的翅膀啊!
寫好鋼筆字是語文教學中第一課時的重點,我着重指導“懈”字中的筆畫“豎”,前兩豎是垂露豎,最後一豎是懸針豎,注意左窄右寬的布局。“角”的橫折鈎在豎中線上,“牛”的上一橫在橫中線上。“翔”的羊腿踢起來,兩個“習”字左邊一個稍短,右邊一個稍長。學生書寫後,老師利用多媒體投影進行評析。
五、利用練習,總結全文
教學結束之時,老師出示填空練習,總結回顧了全文:這是一篇的文章,課文圍繞“”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名人、的具體事例,告訴我們“”的重要性,教育我們。
[說闆書]
23 學與問
提出觀點勤學好問
證明觀點名人事例
得出結論相輔相成
這一闆書的設計,内容精當簡約,布局合理,美觀大方,能體現說理文的結構特點,又體現本文的文章脈絡,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年級語文上冊《學與問》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王豔紅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教學此課時,我從談話導入。闆書“學”、“問”,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學與問》。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議論文。然後與學生一起回憶學過的議論文。(《說勤奮》《談禮貌》《滴水穿石的啟示》),總結出議論文的一般特點:提出觀點——證明觀點——得出觀點。
接着讓學生自學,讀課文,找出文章的觀點,同時給文章分段。應該說這篇文章的脈絡是非常清晰的。學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觀點: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隻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中間則通過列舉“哥白尼、沈括”兩個中外名人的事例證明觀點,最後總結深化論點: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教育學生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整堂課教學思路很清晰,三讀課文,每一遍的朗讀,學生都帶着不同任務去讀。第一遍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二遍快速浏覽課文,對照說理文的結構特點,找出文中作者的觀點,如何證明觀點,得出的結論是什麼?第三遍指名逐段朗讀,并适時給予評價、糾正,在朗讀中初步讀懂課文,學會概括段意,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突出語文教學第一課時的特點。
随文識字是這堂課的創新之處,以往我們采用集中識字的方式,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機械重複。而這節課中,老師充分讓學生體現主體的作用,讓學生邊讀邊悟理解詞語,群策群力記憶字型,互相評價書寫,突出識字教學這一重點。老師加以故事補充來突破了難點。
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讀書時書的擺放,聲音的洪亮,傾聽别人發言、書寫時認真觀察,注意布局……整堂課中,老師用親切激勵的語言适時提醒學生注意良好習慣的養成。
當然,我在教學中或許也不乏有處理不當之處,學生書寫時卻忘了坐姿的糾正,評價學生的書寫環節有些過簡單。諸多的不足有待以後多學習,不斷完善
《學與問》評課稿
林曉濤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很榮幸能在這裡和大家進行探讨、交流。下面由我代表我們三義小學語文組來談一談王老師所上的《學與問》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設計中的一些思考。
《學與問》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本堂課是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教學,王老師教學的重點是識字教學、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文章情感。
這節課,王老師從談話導入。闆書“學”、“問”,人們常把有知識的人說成“有學問”,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今天我們來學習《學與問》。告訴學生這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課文,也就是議論文。
一、把握年段目标,課時特點明顯
六年段第一課時訓練點就是能夠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情感。所以王老師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把精力放在把課文讀準确、讀流利,從而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上。應該說,這節課我牢牢把握這一訓練點展開教學,進行紮實地訓練。無論是詞語的理解、書寫指導,還是分清脈絡,内容概括,步步跟進,踏踏實實。
二、識字教學
第一課時詞語教學非常重要。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性任務,也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低年級語文教師比較注重識字和詞語的教學。但到了高年級,教學中往往不如以往。如何讓高年級學生積極參與到字詞學習的過程中來,使的字詞教學走上比較有效的軌道,我認為王老師以下四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一)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課前養成了預習的好習慣。
1、學生自主學習,借助工具書完成掃清閱讀障礙,識記重點字詞的工作;2、從文中劃出生字詞組成新詞,會讀新詞,讀準字音,并做到不看注音就能讀出生字;3、分析字形時,給每個生字至少找一個字形最相近的字進行辨字組詞; 4、在讀文過程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鼓勵他們根據上下文的聯系,把不太理解的字詞的意思标注出來。
(二)、注重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課中王老師抓住重點進行字詞引導,對于字音的教學,在高年級我主要抓多音字和同音字的的學習。在課文中出現的多音字,如果是比較陌生的容易出錯的多音字,我會重點強調,對于這個多音字學生在數次接觸時會讀的不多,就需要在課堂上多強調。
(三)、注重培養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
對于字形的教學,王老師會結合孩子課前做的預習在課堂上加以鞏固。生字紮紮實實,詞語理解形式多樣。比如教學“懈”字,王老師用理解詞義、擴詞的方法教學生記憶字形,并指導書寫。我覺得通過這樣的教學,孩子掌握的效果往往會比較好。教學“翔”字時,用故事的形式,讓學生輕松記憶了字形。
四、質疑問難突現重點,理清思路循序漸進。
教學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而這一節課,就很好地采用引導學生質疑,然後自主解疑的過程達成了教學目的。在這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王老師采用讀題質疑的方法,由學生自主提出了幾個問題,然後引導學生讀文:讀正确、讀流利。接下來是借助于文章講述了兩個名人的故事,指導學生理清故事思路;借助于理清故事思路讓學生認識小标題,學會列小标題,實踐嘗試,步步推進。解疑的過程正好是概括主要内容的過程,因為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連貫起來正好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兩者合一,可謂水到渠成。把文章讀短是一種能力,概括三個問題答案的主要内容是一種本領,但精簡主要内容,甚至用一句話概括内容更是一種水平,而學生不負重望,一蹴而就。因此,舍得花時間、花氣力,把準了高年級第一課時的重要訓練點,有方指導,定有收獲。
總之,王老師教學的條理非常清晰,教學的環節緊湊。如果融入更多新基礎的教學理念,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這節課肯定會更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