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老年人最佳相親年齡

老年人最佳相親年齡

情感 更新时间:2024-07-20 00:17:00

阿肖 | 作者

樸素的樹、青橙 | 編輯

《90婚介所》| 圖源

老年人最佳相親年齡(老年人相親到底有多野)1

老年人相親,到底能有多野?

每周二和周六,北京菖蒲河公園都聚集着一群到處散發着荷爾蒙的老年人。

單刀直入,毫不腼腆。

55歲的李明(化名)用土味情話搭讪:“你的漂亮是你的錯,可這真不賴我。”

64歲的胡天(化名)談起戀愛來,一見面先狂吻,“愛得發瘋了。”

歲月,從未磨平老年人那顆滾燙熾烈的真心。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忙着明碼标價相親的年輕人。

年齡、戶口、學曆、收入、資産,構成了見面的“基準線”。

然後,把相親對象拆解成各項指标,從身材、學曆,到家庭、人品,一一打分,對比篩選。

愛情,被演繹成了“做題模式”,不斷刷題,隻為了追求更高的分數。

老年人最佳相親年齡(老年人相親到底有多野)2

就像一位985相親群的網友所說:

“我不僅想要小孩,我還希望我的孩子很優秀,我的妻子也要很優秀。十年後同學聚會,這個家庭會讓人覺得是幸福的。”

老年人最佳相親年齡(老年人相親到底有多野)3

這還隻是初選,接下來的溝通,就更嚴苛了。

B站9.1分戀綜《90婚介所》中,男嘉賓劉夢竹始終關注着女嘉賓左冉冉,發現二人的愛好、興趣、三觀都十分契合。

可配對成功後,劉夢竹卻隻執着于一個問題:

“單親家庭的成長經曆,是否會對性格造成影響?會不會沒那麼相信婚姻?”

盡管左冉冉的父親是在她大學時去世的,她根本算不上成長于單親家庭。

這屆年輕人太小心了,從物質到精神,生怕踏錯一步。

戰戰兢兢地,試圖在無數指标中找到唯一的答案,在茫茫人海中篩選出那個“唯一”正确的人。

婚姻,越來越像是兩個合夥人的資源互換。

“談情說愛”,反倒演變成了一種冒犯。

今天,壹心理就跟大家談談:兩代人的婚戀觀。

老年人最佳相親年齡(老年人相親到底有多野)4

年輕人,不敢去愛

到底是什麼讓年輕人甯可相信那些所謂的“指标”,也不再相信活生生的愛情?

原因可能有3個。

首當其沖的,就是“情感癱瘓”。

《90婚介所》中,韓笑找男朋友的标準就是:

“不要過于打擾我原本的生活”。

她解釋到,工作已經占了自己很多時間,連興趣愛好都顧不上了,哪有精力談戀愛,結婚,甚至是生孩子。

一項研究表明:在身體和心理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下,人們很容易陷入“情感癱瘓”。

簡言之,就是一個人解讀情緒的能力驟降,無法察覺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需求。

996、007,正不斷擠壓着人們的情感需要。

深夜下班後,你不會再想手機震動,提示有消息;

工作一周後,你隻想窩在床上,睡個昏天黑地。

生活本就夠累了,哪有心神“耗在”談戀愛上?

更别提偶爾還會吵架了。

至于理解、安撫或者深入溝通,更是太奢侈了。

第二點,是“選擇悖論”。

美國心理學家巴裡·施瓦茨研究發現:擁有大量的選擇,會導緻人們對最終做出的選擇總是不太滿意。

不可否認,互聯網讓人們尋找另一半時有了更多的選擇。

但同時,也伴随着更嚴苛的标準,更高的期待,和更多的幻想。

比如韓笑的理想型,就是《戀與制作人》中的李澤言,“永遠像星光一樣為女主引路”。

在過去,确定關系前她可能會問自己:“我們合适嗎?”

而現在,變成了“我會不會錯過更好的?”“萬一下一個就是屬于我的‘李澤言’呢?”

很多人,就是在“就這個吧”與“再等等中”單身至今。

第三,“自我保護”。

學者桑德拉·默裡和約翰·霍姆斯研究發現:由于害怕被拒絕,人們更傾向于自我保護,而不是自我表露。

自我保護的方式有很多。

可能是不斷展示自己的強大:比如女嘉賓韓嬌嬌在每一次交流中,總是在表現自己的專業技能。

可能是否認、指責乃至打壓:比如一位事業女強人在《90婚介所》剛出場,現場男嘉賓就議論紛紛:“太女強人了,駕馭不了。”

還要暗戳戳問人家:“你覺得優秀是不是造成你單身的原因?”

彷佛“單身”是原罪,“優秀”是一種錯誤。

然而,這些充滿抗拒意味的表達,其實隻是為了自保。

在愛情到來之前,提前豎起堅硬的刺,建起厚厚的牆,不過是為了避免想象中的,對方的“拒絕”而已。

所以你看,與其說是愛情變得不那麼重要,不如說是愛情變得太重要了

以至于人們制定了嚴苛的标準,帶着警惕的眼光,小心翼翼,深怕踏錯一步。

他們或許渴望着靠近他人,卻害怕在關系中失去自己;

他們或許期待着被看見、被理解、被愛,卻恐懼展現出真實的自己後受到傷害;

他們或許追尋着一段有深度、有溫度的關系,卻缺乏經營關系的能力。

于是,想觸碰又收回了手。

老年人最佳相親年齡(老年人相親到底有多野)5

老年人,更勇敢?

那麼,為什麼老年人卻有勇氣,投入一段充滿激情的關系呢?

答案可能是,他們一生都處于一段陪伴型的婚姻,從未體驗過熾烈的激情

直到死亡的腳步越來越近,才認真地想要愛一次。

紀錄片《和陌生人說話》中,64歲的胡天說:“我有一顆滾燙的心,随時想獻出來。”

他可以牽着戀人的手散步到淩晨,在大街上見面先接吻,“我喜歡你”從不離口。

但他的前半生,卻截然不同。

采訪中,他一直在說:“我不喜歡我媳婦。”

然而,妻子生病後,他在病床前陪伴了整整7年,撐起一個家,從未有過二心。

壓抑,是他前半生的主旋律。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會發現:

兩代人對愛情的觀念并沒有那麼的不同。

如今的年輕人不過是試圖跨過沖動和激情,直達過日子和陪伴。

但這其實很難。

我們如果無法在一段關系中,去融和激情與陪伴,那麼在老去後,很可能也會覺得“這輩子白活了”,進而踏入“中年叛逆”,渴望放縱一下。

這屆老年人的今天,很可能就是這屆年輕人的未來。

融合“激情”與“陪伴”,是所有年齡段的共同課題。

那麼,如何才能長久“陪伴”的同時,又讓“激情”保鮮呢?

我們需要這3種能力:

a. 成長型的戀愛觀

心理學家雷蒙德·尼提出了一個關系内隐理論,認為人們的愛情觀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宿命型,他們對愛情和另一半具有許多十分具體的想象,認為存在一個命中注定的“對的人”。

比如,韓嬌嬌的理想型就是偶像劇《惡作劇之吻》中的江直樹。

每一次認識新的人,都期待偶像劇式的關系:對方一見傾心,執着追求,自己被打動,然後過上王子與公主的童話生活。

另一種是成長型,他們更願意和對方共同努力,一起去解決關系中的問題,相信通過磨合,共同成長,可以讓關系變得更好。

雷蒙德·尼的一項縱向研究發現:

持有宿命型愛情觀的人,很難在長期關系中感到滿意,他們更容易陷入一種“激情型愛情”。

一旦現實與理想脫節,他們就會難以接受,給對方頻頻扣分,繼而快速分手,或者陷入痛苦之中。

成長型愛情觀,則會讓人們在關系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建立一段更好的長期關系

b. 安全依戀的能力

《90婚介所》中,女嘉賓付邦早早确定了自己的心動對象。

老年人最佳相親年齡(老年人相親到底有多野)6

然而直至結束,她都沒有和對方有任何互動,男嘉賓完全不知道她的心意。

這其實是“回避型依戀”導緻的。

依戀課題包含兩個核心的問題:

  • 我能信任他人嗎?
  • 我值得被愛嗎?

而回避型戀人的答案,兩個都是“不能”。

他們好像站在幾十米遠的地方,心門關閉。

相比之下,安全型戀人更相信對方,也更相信自己。

在關系中,他們願意跟對方并肩而站,去理解對方,解決沖突,把獨木橋走成陽關道。

c. 解決“刺猬困境”的能力

簡單點說,就是如何在不受傷害的同時,獲得深度關系

《90婚介所》中許多體現着兩性差異的問題,皆源于此。

比如:“如果你男朋友說不喜歡貓,你會為了他放棄養貓嗎?”

再比如:“到底要不要孩子?”

人們需要在關系中,一邊保護自己的利益,一邊為對方做出一些妥協。

老年人最佳相親年齡(老年人相親到底有多野)7

真正能滋養人的關系,

不在于有多烈,而在于有多深

《和陌生人說話》中,妻子去世後,胡天有了新女友。

他終于可以像年輕人那樣熱戀了。

可沒多久,兩個人就陷入了“一見面就吵架”的境地。

為了對抗寂寞,他再一次日日徘徊在菖蒲河公園。

不斷認識新的人,一次次投身于熾熱的愛情。

可身邊的人來了又走,留下的隻是越發可怕的孤獨。

胡天常常淩晨3、4點躺在沙發上,徹夜開着電視,聽着裡面的聲音才能入睡。

關系,永遠解決不了孤獨。

好的關系才可以。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關系,可以幫助我們走過那些至暗時刻?

騰訊研究院旗下 S-Tech 做過一個 “社交齋戒” 的實驗。

所有參加實驗的人,每天使用微信不得超過 30 分鐘。

15 天後,雖然減少了線上的社交時間,可參與人員的孤獨感卻明顯下降了。

信息時代,我們每天都花大量的時間維持着“社交”,卻忽略了:

重要的從來都不是身邊的人有多少,感情有多熾烈,而是“重要他人”的存在,以及一種更為深刻的連接。

“重要他人”并不需要時時刻刻在我們身邊,回應我們的每一個需求;

而是一直在我們心中,和我們緊密連接着。

“深度關系”,說的也是人和人之間深刻的、自由的、互相回應的聯結。

很多人認為:關系會帶來束縛;

實際上,深度關系的盡頭,才是真正的自由。

心理學中有一個“斷崖實驗”;

當孩子看到“懸崖”,出于本能,會停下,甚至後退;

然而,當他們聽到媽媽在“懸崖”另一邊叫自己的名字,看着媽媽的微笑,他們沒有絲毫猶豫,就爬了過去。

因為“有人在”“有人等”“有人愛”,我們才得以鼓起勇氣,更加自由地探索這個世界。

好的深度關系,是一個幫助你完整的過程。

當你完整時,你就有了更多的力量和精力,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你會發現,愛,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财富。

對老年人而言,愛是對抗死亡與虛無的安全繩。

而對年輕人來說,愛會指引着我們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前者,點亮我們的歸途;

後者,照亮未知的前路。

試着去愛吧。

願你卸下防備的盔甲、重新相信愛,也擁有踏出一步的勇氣。

也願你找到那個可以愛的激情狂熱,也可以愛得細水長流的另一半。

世界和我愛着你。

參考資料:

綜藝:《90婚介所》

紀錄片:《和陌生人說話——老年人的情愛江湖》

艾略特・阿倫森:《社會性動物》

- The End -

作者簡介:阿肖,自由撰稿人,心理咨詢師,一個有點溫暖的普通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