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 尹小劍 翁應峰
10月2日下午,信陽市潢川縣隆古鄉王圍孜村萬通養殖種植基地,村民們正在水塘裡收割芡實。
池塘連着池塘,芡葉連着芡葉,布滿水面,煞是壯觀。
“這片芡實有1000多畝,5月下旬至6月上旬插苗種植,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割。”村支書周樹才說,2019年,農戶開始小面積種植,2021年推廣,2022年,村裡先後有四位大戶開始承包土地,育苗種植。“芡實現在的價格每斤2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畝可收入3000元。”
芡實,俗稱稱雞頭米,形似蓮子、色如珍珠,被稱為“水中人參”,是一種具有較高的營養及藥用價值的水生植物,深受人們喜愛。
規模的擴大也給周邊農戶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
村民司正琴快速地從水下撈出芡實,然後熟練地用小刀割斷底部,狀如雞頭的芡果就收割上來了。“今天一大早就來了,日工資150元,每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在家門口幹活,既掙了錢又顧了家。”司正琴笑着說。
下午6點,工人們收工,種植戶們将工人采摘的一兜兜芡實集中裝上三輪車,拉回家銷售。“一般都賣給周邊縣區,産品供不應求。”種植戶陳從軍說。
據粗略統計,潢川縣種植芡實面積約5.6萬畝,年産值2.5億元,帶動全縣2300餘脫貧戶創收,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發揮了較好作用,成為農民緻富增收的“金豆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