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辛棄疾的故事簡短40字

辛棄疾的故事簡短40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7:23:23

今年5月28日是辛棄疾誕辰880周年。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是詞人也是将領的辛棄疾,其愛國主義情懷受到世代敬仰。前不久,記者就前往辛棄疾的故裡,了解他的故事。

辛棄疾的故事簡短40字(辛棄疾誕辰880周年)1

辛棄疾出生于濟南府曆城縣四風閘村,四風閘村位于小清河畔,1998年辛棄疾紀念館在這裡落成,2008年免費對外開放,并成為濟南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據村裡老人們說,四風閘村辛氏的始祖叫做辛維葉,他們家自甘肅臨洮遷居至此,宋朝中原淪陷之時,由于辛家人口衆多,不便于遷徙南方,辛棄疾的祖父辛贊一家滞留在山東。雖然辛贊在淪陷區為官,但是他一直心念故國。辛棄疾的降生讓辛贊倍感安慰,他特别看重這個茁壯成長的孫子,希望他能恢複中原、報國雪恥。辛棄疾紀念館副館長孟慶燕:“辛棄疾幼年喪父,母親生下他不久也去世,辛棄疾是由他的祖父辛贊把他撫養長大。”

每逢閑暇,辛贊就帶領兒孫們登高望遠,指點哪裡山勢險要可駐兵馬,哪些曾是古戰場等兵家必争之地,進行愛國教育。孟慶燕:“14和16歲的時候,兩次利用赴燕京考試之機,偵查敵情,公元1161年的時候,22歲的辛棄疾就在家鄉聚集了兩千人馬抗金,後率衆參加耿京義軍,任掌書記。”

如今,四風閘村裡沒有一戶姓辛的人家。村裡的老人們說,辛棄疾少懷壯志,22歲在家鄉聚義抗金,起義後便離開家鄉。當時,擔心因為辛棄疾抗金受牽連,辛家後人便遷到泰山附近。曆史悠久的四風閘,真正有年頭的東西,隻剩下村中一幢二層老樓和一棵古槐。青磚砌成的二層老樓,兩側山牆還都有雕刻精美的垂花窗。老樓的房檐、外牆都已損壞。86歲的村民任志明告訴記者,這個樓是明朝任家祖輩任萬春出資在辛家花園藏書樓原址複建的。“原來那個樓坍塌了,翻修了七八次。”

辛棄疾的故事簡短40字(辛棄疾誕辰880周年)2

據介紹,這座老樓去年已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離老樓不遠的一戶人家裡,還有一棵古槐。村民說這古槐已有800多年曆史,枯死後又冒新芽,中間還曾長出過一棵梧桐。“樹的北面,我們村有個叫任傳生的,他家裡原來有個地契,很多人都見過,現在找不到了,地契裡寫的很清楚,南臨辛家花園,這棵樹就在辛家花園裡。這是劉安栽的一棵樹,劉安是辛棄疾家裡的一個仆人。”

記者了解到,今年一座總投資220億元,占地5平方公裡的“稼軒文旅城”即将在這裡開工建設,這也是全國首個詩詞文化旅遊項目。

辛棄疾出生于濟南,不僅僅是濟南的一張名片,更是中華民族一個閃耀的曆史文化符号。近年來,濟南也在不斷挖掘辛棄疾的文化品牌影響力。

今天晚上,一場“濟南二安”詩詞京劇演唱會将在濟南上演,這是在辛棄疾誕辰880周年之際,市文化和旅遊局重點推出系列活動之一。京劇《辛棄疾》獲得第五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優秀劇目一等獎。市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李保良:“邊排戲,我邊翻看了僅存于民間的600多首辛詞,達到了酷愛的程度,八年磨一劍,打造辛棄疾。以京劇這種藝術形式來打造辛公,非常合适。京劇的形态跟辛棄疾的人生有很多相似之處。”

記者了解到,1992年經國家民政部批準,“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在濟南成立。2014年起,“濟南國際合唱節”陸續創作推出二安詩詞合唱曲目,并将其作為每屆藝術節閉幕式上的必選标配項目。

辛棄疾的故事簡短40字(辛棄疾誕辰880周年)3

盡管如此,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副會長、市文聯原黨組書記、主席鄒衛平認為,挖掘、傳承、弘揚稼軒文化大有文章可做。鄒衛平告訴記者,辛棄疾晚年居住地鉛山縣稼軒文化氛圍特别濃厚,稼軒廣場、稼軒湖、稼軒宴、辛公古道、路邊文化牆上随處可見稼軒詞、辛公品牌标志,青少年中還流行稼軒詞吟誦、稼軒詞歌舞,真正做到了“鉛山無處不稼軒”。“可不可以借鑒外地做法,把高新區内道路命名、新産品命名,中小學名字等,都應盡量向“二安文化”上貼靠。如作為辛棄疾故鄉的遙牆中學、大李家小學等就應盡快改名為“辛棄疾中學”“幼安小學”等。辛棄疾曾長期遊曆在江南的一些城市,濟南和這些地方的文旅部門和單位深度關聯、密切對接,多設計些二安文化、二安蹤迹等體驗式、研學式、康養休閑式旅遊産品。設計建設二安題材的體驗式互動景區。”

讓曆史名人“活”起來,打造文化IP、城市名片,聚攏人氣激活産業鍊條,已然成為風向标,鄒衛平認為,要通過多種形式拉近曆史名人與市民遊客的距離。“最近,高新區一些文創産業單位開發出辛棄疾卡通人物形象和一系列表情包,很受歡迎。還可以借助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百家講壇》等品牌欄目,策劃二安主題專場,可以借助已經形成品牌效應的“山東省文化創意産業博覽交易會”和“濟南國際合唱節”以及各地的文宣平台等放大“二安文化”效應和文創聲量。”

這些年,辛棄疾故裡四風閘村黨支部書記王如虎一直在尋找辛氏後人,去年,他終于和居住在江西撫州菱湖辛村的辛氏後人建立起了聯系。王如虎告訴記者,他希望能讓“稼軒”這張濟南的名片擦得更亮些,以便日後辛氏後人重歸故裡。“他們知道咱們這個地方,但是沒有來過,讓人家來看啥呢,辛文郁、辛贊的墓地都沒有,辛棄疾故裡就是20墓地的小景點。如果有一天,辛棄疾故裡打造的有模有樣了,我會積極主動邀請他們來的。”

來源/濟南新聞廣播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