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每個原子的質子數和電子數都相同,但中子數和質子數沒有确定的關系。
原子的化學性質與核外電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層電子數目有關;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原子化學性質相似。
原子的電子數和質子數相同。也就是質子數相同的原子,化學性質也相似。
在化學變化中,一個原子的電子可以得失,而質子不會得失。于是化學家将質子數相同的原子歸為一類,配上專用的名稱和符号,總稱為某元素。
如質子數為1,中子數不同的原子統稱為氫元素。目前的氫元素包括7種原子,都隻含有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但分别含有0,1,2,3,4,5,6個中子。
元素符号
一些常見元素的名稱、符号和相對原子質量
國際上統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的大寫形式來表示元素,如氫元素的符号為H,氧元素的符号為O ;如果幾種元素拉丁文名稱的第一個字母相同,就附加一個小寫字母來區别,如用Cu表示銅元素,Cl表示氯元素, Ca表示鈣元素。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種元素,還可以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例如,元素符号“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氧元素的一個原子。
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而元素又是質子數相同的一位原子的總稱,所以說元素是組成物質的基本成分,即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
在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原子的種類不變,元素也不會改變。
參考資料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
百度百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