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價值觀自信4點?每個時代、不同社會,都有由其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并與之相适應的價值觀所謂“普世價值”,是指超越階級、超越國家、超越曆史,對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适用通行的自由、民主、人權等資産階級價值觀念近年來,經過批駁辨析,“普世價值論”這種錯誤思潮在我國的泛濫雖已呈減弱之勢,但仍暗流湧動特别是一些西方國家從未放棄對我進行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普世價值論”就是這種戰略圖謀中的一個“撒手锏”與“普世價值論”的鬥争,既是價值觀念之争、思想文化之争,更是道路之争、制度之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堅定價值觀自信4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每個時代、不同社會,都有由其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并與之相适應的價值觀。所謂“普世價值”,是指超越階級、超越國家、超越曆史,對任何社會、任何時代都适用通行的自由、民主、人權等資産階級價值觀念。近年來,經過批駁辨析,“普世價值論”這種錯誤思潮在我國的泛濫雖已呈減弱之勢,但仍暗流湧動。特别是一些西方國家從未放棄對我進行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普世價值論”就是這種戰略圖謀中的一個“撒手锏”。與“普世價值論”的鬥争,既是價值觀念之争、思想文化之争,更是道路之争、制度之争。
“普世價值”并不普适
作為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關系的産物,“普世價值”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關系在價值觀念上的反映,實質就是資産階級的意識形态。超越階級、超越時空的所謂“普世價值”,不過是鏡花水月、空中樓閣。
既虛僞也虛無。從曆史的角度看,不可否認,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資産階級價值觀曾經發揮過非常積極的作用,啟蒙了思想,促進了覺醒,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一旦這些資産階級價值觀被“政治化”“普世化”“工具化”,變成維持其階級統治進而幹預、剝削、壓榨、欺淩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手段和工具,其虛僞性和殘酷性就暴露無遺了。比如,一些西方國家嘴上說的是自由、民主、平等,行的卻是“本國優先”“本國例外”“本國特權”,隻要不合其意,就動辄退群毀約、揮舞大棒,奉行典型的雙重标準。一旦資本利益與“普世價值”出現矛盾沖突時,就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自身利益、抛棄“普世價值”。事實反複證明,西方國家宣揚的“普世價值”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僞命題。虛僞之下,道義匮乏、斯文掃地,其标榜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等概念變得越來越空洞、越來越蒼白、越來越虛僞,是不可能立得起來的。
是幌子也是棋子。“普世價值論”者不遺餘力宣揚這樣一種邏輯:現代化道路隻有一條,現代國家的架構隻有一種,正确價值觀也隻有一個,全盤西化才是人類唯一的前途和出路。在這種邏輯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對不符合這個評價标準的,橫加幹涉甚至武力侵略,美其名曰“改造”。前些年在西亞、北非等國發生的“顔色革命”,便是一些國家以“普世價值”為名、行颠覆動亂之實、謀非法巨額之利,結果造成了多個對象國動蕩不安、分裂戰亂的混亂局面,帶來國破家亡、生靈塗炭的人道主義災難。
有迷惑性更有危害性。近些年,有人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地将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普世價值”混為一談,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是對“普世價值”的全面接受、認同、吸納。這是典型的偷梁換柱、偷換概念,把“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當作一個個抽象詞彙、一個個标簽符号,僅看到字面上的重合,而忽視其内在的含義和差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與“普世價值”中所謂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有着本質的區别,比如民主,我們講的民主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而不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議會制、三權分立、政黨選舉等等。還有一些人将“普世價值”等同于人類“共同價值”,借全球性治理難題,以和平發展外衣包裝“普世價值”進行兜售,看上去正義加身、信誓旦旦,實則包藏禍心、兜售私貨。必須看到,不論“普世價值”如何花樣翻新、變換手段,都無法改變它的本來面目、政治企圖和險惡用心。
道路之争、制度之争
一些人宣揚所謂的“普世價值”的目的,就是要用資本主義制度對社會主義制度進行“格式化處理”,把社會主義道路“改旗易幟”為資本主義道路。
擾亂民衆思想。一些西方國家不遺餘力地對我國推銷“普世價值”,實際上“推銷”的是資産階級的意識形态,企圖通過造成思想混亂、文化迷亂、價值錯亂,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如《十條誡令》就是這樣的邏輯,其核心就是通過持久的思想文化滲透,把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随風潛入”式灌輸給中國人民特别是年輕一代。以所謂“自由”“民主”等華麗辭藻僞裝的“普世價值”,配合嵌入其中的電影、音樂等文化産品強勢輸入,想方設法去迎合人們特别是年輕人追求個性、尋求獨立、标新立異、追趕時尚的心理特點,旨在使他們相信馬克思主義“已經落伍過時”,“普世價值”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讓他們喪失理想信念,丢掉血脈根基,轉而信奉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
撕裂社會共識。在一些突發公共事件當中,這種表現更為突出。值得警惕的是,通過西方勢力的“不懈努力”,“普世價值論”在國内俘虜、收買了一些人,錯誤思想已經内化為他們的價值認同和思維定勢,認為中國隻有接受“普世價值”才有“光明前途”,隻有按照西方模式進行改造才有“美好未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橫加指責,公然唱反調、對着幹。應該看到,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就必須有共同的精神紐帶和廣泛的價值共識,否則隻會一盤散沙、一塌糊塗、一事無成。
沖擊執政根基。大肆宣揚“普世價值論”,就是要沖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動搖黨的執政根基,危害黨的執政地位。比如主張經濟上搞全面私有化,實行完全自由的市場經濟;主張政治上搞三權分立,實行多黨競選制;主張文化上搞指導思想多元化,實行所謂的新聞自由;等等。這些錯誤論調一旦坐大成勢,就會對我們黨的執政根基造成沖擊。
堅定自信 堅決鬥争
必須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旗幟鮮明地批駁和抵制“普世價值論”,切實維護意識形态領域安全。
堅定“四個自信”,決不做“普世價值論”的思想俘虜。面對錯誤思潮,我們必須跳出“普世價值論”的思想誤區和理論陷阱。一要堅持道路自信,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實踐來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普世主義”的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跳出西方資本主義模式“道路選擇”,中國照樣可發展、能強大。二要堅定理論自信,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颠撲不破的科學性、真理性,在重大實踐和理論問題上保持足夠的理論清醒和思想鑒别力,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決不做西方“普世價值論”的思想俘虜。三要增強制度自信,善于從“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中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價值和優勢,認識到隻有符合中國具體國情的、由人民自己選擇和實踐的制度, 才是解決中國現實問題和持續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好制度。特别是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發揮制度優勢,快速高效有力地應對與一些國家混亂失控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其“普世性”的天方夜譚不攻自破。四要增強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為依托不斷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态的凝聚力引領力,堅決破除“以洋為美”“唯洋是尊”的“洋教條”觀念,堅決破除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在堅定文化自信中消除“普世價值論”在意識形态領域的流毒和影響。
堅決開展鬥争,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面對沖“普世價值論”。一方面要堅決進行鬥争,真理從來就是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鬥争而發展的,對那些把“普世價值論”工具化,惡意攻擊我國主流意識形态的必須堅決予以還擊,有理有利有節地開展鬥争。另一方面要擴大我國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自覺抵制“普世價值論”思潮。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赢得了與西方“普世價值論”相比較的優勢,我們要繼續捍衛鞏固中國主流價值的精神基座,努力搶占價值和道義制高點。要堅決捍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純潔性,對刻意混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西方“普世價值論”區别的,要從理論上進行辨析澄清,劃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西方“普世價值論”的界限,糾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西方“普世價值論”等同起來的錯誤傾向,幫助人們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提高辨别能力。要積極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話語體系,不斷提升我們的話語權,以話語權赢得主動權、提升影響力,不斷形成可以引領人們正确價值追求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逐步打破西方“普世價值論”話語壟斷,着力破除“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傳了叫不響”的被動尴尬局面。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社會風尚與行為自覺,增強人民群衆對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自覺抵制“普世價值論”的幹擾破壞。
(作者:湖南省委《新湘評論》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