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五十七章,統治者依靠權勢,制定許多刑法禁令,用來壓制百姓,遺成貧窮、混亂。接着,老子提出了無為而治的主張,強調“無為”,“好靜”,“無事”,“無欲”,反對統治者的種種暴虐。
【原文】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使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大意】治理國家要靠無為、清淨之道,用兵打仗要靠奇巧、詭秘的辦法。相安無事不去擾民,天下才能治理得好。這些道理我怎麼知道呢?根據就在此:天下的禁令越是多,而百姓就會越窮沒法生活。人民的銳利武器越多,國家就越會陷于混亂,人們制作技術越是高超,邪風怪事就會越鬧得厲害;法令越是嚴厲,盜賊反而會不斷的增加。所以,有道的聖人會說:“以身作則搞‘無為’,人民自然會守法規。率先垂範搞‘清靜’,人民自然就會純正。對待百姓不加幹擾,人民的生活自然會好。人沒貪欲的時候,人民自然就會淳樸。”
《道德經》 第五十八章,政洽上寬松,社會風氣就淳厚。政治上嚴苛,人民就會抱怨不滿。福與禍、正與邪、菩與惡相互對立,又能相互轉化。在這一章裡,老子的辯證法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原文】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謎,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大意】政治情況若寬宏,人民就會淳樸忠誠。政治若嚴苛黑暗,人民就會狡黠、抱怨。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裡面;幸福啊,在哪邊?災禍藏伏在它的裡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禍還是福呢?他們并沒有确定的标準。正派可以變得邪門,善良可以變為惡。人們生出的迷惑,由來已久了。因此,有道的聖人做事有規矩,為人方正不生硬,雖有棱角但卻不傷人。坦蕩直率,而不放肆,地位顯赫,卻不炫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