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品茶”,講究的是“品”,茶湯香醇,心情愉悅,環境優雅,這種種因素加在一起,才能謂之品茶。何謂品茶
我們常常聽到“飲茶”、“喝茶”和“品茶”,但大多數人都不清楚這三者有何差别。飲茶包括喝茶和品茶。喝茶的目的在于解渴,對于茶葉質量、茶具配置、茶水選擇以及周遭環境并無太多要求,隻要能達到飲茶衛生标準就可以了。
品茶的目的卻重在精神,要将飲茶看做是一種藝術的欣賞,生活的享受。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功夫,仔細體會,徐徐品味。茶葉要優質,茶具要精緻,茶水要甜美,泡茶時要講究周圍環境的典雅甯靜。往往邀三兩知己,圍桌而坐,以悠閑自在的心情來飲茶。通過察顔、觀色、聞香、嘗味獲得美感,升華精神。“解渴”在品茶中已顯得無足輕重了。
如何品茶
三看
一看幹茶的外觀形狀,即看之是芽茶還是葉茶,是珠茶還是條索茶;同時還要看幹茶的色澤、質地、均勻度、緊結度以及有無顯毫等。
二看茶湯的色澤,即看茶湯是否清澈、鮮豔、明亮,是否具有該品種應有的色彩。
三看葉底,即看沖泡後充分展開的葉片或葉芽是否細嫩、勻齊、完整,有無花雜、焦斑、紅筋、紅梗等,烏龍茶還要看是否“綠葉紅鑲邊”。
三聞
“三聞”即幹聞、熱聞、冷聞。
幹聞主要聞幹茶的香型,以及有無陳味、黴味和吸附了其他的異味。
熱聞是指開泡後乘熱聞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種香型又分為馥郁、清高、鮮靈、幽雅、純正、清淡、平和等類型。
冷聞是指溫度降低後再聞茶蓋或杯底留香,這時可聞到高溫時因茶葉芳香物質大量揮發而掩蓋了的其他氣味。
茶湯的顔色會因為加工過程的不同而有差異,但不論是什麼顔色,好茶的茶湯必須清澈且要有一定的亮度,湯色要明亮清晰。聞香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細細品啜,這便是“品茗”了。
四品
“四品”即品五感、品火功、品滋味、品韻味。品五感。調動人體的所有感覺器官用心去品味、欣賞茶,即:
耳品——注意聽主人(或茶藝表演者)的介紹;
目品——用眼睛觀察茶的外觀形狀、湯色等;
鼻品——用鼻子聞茶香;
口品——用口舌品鑒茶湯的滋味韻味;
心品——對茶的欣賞從物質角度的感性欣賞升華到文化的高度。
品火功。品茶的加工工藝是老火、足火還是生青,是否有日曬味。品滋味。這時應讓茶湯在口腔内流動,與舌根、舌面、舌側、舌端的味蕾充分接觸,品茶味是濃烈、鮮爽、甜爽、醇厚、醇和還是苦澀、淡薄或生澀。品韻味。
清代大才子袁枚曾講:“品茶應含英咀華,并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即将茶湯含在口中,像含着一朵鮮花一樣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吞下去時還要注意感受茶湯過喉時是否爽滑。隻有帶着對茶的深厚感情去品茶,才能欣賞到好茶“香、清、甘、活”等妙不可言的韻味。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後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後,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滿口生津;二是齒頰回味甘醇,留香盡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氣脈暢通,五髒六腑如得滋潤,心曠神怡,飄然欲仙。
品飲之法清飲法
清飲是指将茶葉放入茶壺中,加沸水沖泡,然後注入茶杯中細品慢飲,不在茶湯中加入任何調味品,體味的完全是紅茶固有的芬芳。蘇東坡曾有詩比喻,“從來佳茗似佳人”。清飲的紅茶,正如一位天生麗質的美人,不需要人工的雕飾,也能散發出自然的韻味。
一杯好茶在手,慢慢啜飲,默默賞味,最能使人進入一種忘我的精神境界,歡愉、輕快、激動、舒暢之情油然而生。中國人多喜歡清飲,特别是名特優茶,一定要清飲才能領略其獨特風味,享受到飲茶樂趣。
調飲法
既然佳茗堪比佳人,那自然是濃妝淡抹總相宜。除去中國人傳統的清飲法外,在西方盛行的美味豐富的調飲法也同樣流行。
調飲法是在泡好的茶湯中加入奶或糖、檸檬汁、蜂蜜、咖啡、香槟酒等,以佐湯味。所加調料的種類和數量根據個人愛好任意選擇調配,風味各異。也有人在茶湯中同時加入糖和檸檬、蜂蜜和酒同飲,或置于冰箱中制成不同滋味的清涼飲料,都别具風味。
調飲法在現代廣為流行,尤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調飲用的紅茶,多是用紅碎茶制的袋泡茶,茶汁浸出速度快,濃度大,也易去茶渣。
品茶之趣
品茶之趣,不僅注重茶葉的色、香、形、味和品茶的心态、環境、茶友、話題,還要講究用什麼茶具加以配合。
品茶有三樂。一曰:獨品得神。一個人面對青山綠水或高雅的茶室,通過品茗,心馳宏宇,神交自然,物我兩忘,此一樂也。二曰:對品得趣。兩個知心朋友相對品茗,或無須多言即心有靈犀一點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腸,此亦一樂也。三曰:衆品得慧。衆人相聚品茶,相互啟迪,可以學到許多知識,這同樣是一大樂事。
品茶之境
茗的樂趣在于茶,也在于境。古往今來的愛茶之士無不在茶境上下足工夫。茶境既包括品茗時秀美素樸的風景和清雅别緻的氣氛,也意指恬淡疏闊、甯靜悠然的心靈之境。或禅韻、或清流、或樓台、或田園的物境,或超脫、或詩意、或幽遠、或閑适的情境。物境與情境二者天然結合,便構成了幾乎完美的品茶境界。曼妙的音樂、縱情的書畫和寂靜的棋局對弈,在如畫的茶境之中,又增添了幾分雅緻。
從本質上說,茶境是生活基礎上的一種形式和追求。自然與心境在個人的品茗之中合二為一,直達物我兩忘。完美的茶境能夠給人以獨特而高雅的精神享受。
人文環境
古人飲茶多在自然環境中,幹淨清冽的泉水,自然清新的空氣,春山、夏雨、秋風、冬雪,無一不為飲茶增加樂趣。現代的人們往往身處鬧市而遠離山野,無法體會到古人之樂,因此,茶舍的裝飾更要增添自然之趣。不僅茶舍的選址要讓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相呼應,同時還要用心營造人造景觀與品茗時的文化氛圍。
除了建築與創造的人文性之外,人文環境還追求一種自然與人和諧的氛圍。茶,正滿足了這種需求,能夠很好地營造出優雅、恬然的人文氣氛。
為了享受品茗的樂趣,愛茶之士精心布置、創設了各種人造設施和條件,以求在品茗過程中達到自然與個人深度融合的身心享受。例如,現代茶舍在注重營造返璞歸真的自然氣息的同時,也傾向于安排脫離城市喧嚣和嘈雜的人文環境要素。書畫、音樂、圍棋、曲藝均能很好地創造出别緻的人文環境。飲茶的環境不拘泥于一定的模式和固有的元素,無論是喧嚣的都市還是僻靜的山村,都可以利用已有的環境特點因地制宜地打造出雅緻适宜的人文環境。
内部環境
内部環境是指人文環境之内富含創意的各種陳設布置,例如館閣中陳列的名家書法、舒緩曼妙的樂韻、古樸天然的茶具、别具匠心的雕飾、精心搭配的鮮花等。現代茶舍中,要尤其注意營造品茗時怡然優雅的内部環境。
茶舍對内部環境的設計和布置,體現着品茗者對品茗佳境的努力追求。
美妙心境
品茶用口也用心,因此品茶時的美妙心境便不可或缺。美妙心境如其字面意思,即心情要無憂、舒暢、放松,心無挂礙的同時要悠然閑适,不牽纏世俗的煩瑣,忘卻生活的勞頓。
古人品茶講究心境的3個層次:首先就是有空閑,即不受瑣事牽絆;其次還要清靜,即淡泊甯靜的心情;最後是與三五知音共飲,在品茗過程中伴以閑談,通過意識的碰撞,達到心靈的共鳴,進而進入啟迪心靈、感悟人生的境界。煩惱的時候不妨适度進酒,悠閑的時候可以細細地品茶。因此,品茶需要有相對美好的心境。
六藝助興
詩助茶興詩是詩人對生活的感悟,亦是一種即興的暢言。品茗時吟詩是一件雅事。茶詩緣深,茶益人思,詩助茶興,可兼而愛之。
在品新茶的同時吟幾句詩似是自娛,亦是一種助興。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詩可信手拈來,在與友人對飲時一展文采,既高雅脫俗,又怡情悅志。如唐代白居易的《琴茶》、唐代元稹的寶塔詩《茶》、宋代蘇轼的《詠茶》,宋代林逋的《茶》等,無一不是詠茶佳作。“詩興茶風,相得益彰”便是由此而來。
音樂增趣
音樂與茶有着陶冶性情的共通之處。舒緩曼妙的音樂可以營造品茗時甯靜幽雅的氛圍,具有很強的烘托和感染性。品茶時伴以音樂,無疑是一種高雅的精神享受。古人在飲茶時喜歡臨窗傾聽月下松濤、風吹竹響,抑或是雪落沙沙、雨打海棠,以獲得心靈放松。如白居易在《琴茶》詩中所言“琴裡知音唯渌水,茶中故舊是蒙山”。品茶時的音樂以古典輕音樂為主,以旋律悠揚、節奏舒緩、樂音清雅者為佳。
《梅花三弄》、《雨打芭蕉》、《平湖秋月》等樂曲,古筝、古琴、洞箫、竹笛、琵琶等樂器,都能發人思古之幽情,均為入茶之上選。品茶時與音樂為伴,不僅平添了許多優雅,也傳送出縷縷的文化韻味。
聞香品茶
中國人自古就有“聞香品茶”的雅趣。香與茶以及音樂仿佛是天然的相生相伴,從嗅覺、味覺和聽覺等方面來觸動人的感官,使人怡神清心。焚香除了平靜心神、調和氣息之外,還平添一分優雅和禅意。有茶而無香仿佛情趣不足,有香無茶則稍嫌清淡。香之于茶就像美酒之于佳人,二者相得益彰。飲茶時焚的香多為禅院中普遍燃點的檀香,不僅能夠與茶香協調,還能促使品茗者消散雜念,澄澈心懷。
書畫相伴
與書畫相伴來品茶,可以營造濃重的文化氛圍,并激發才學之士的靈感。書畫與品茶二者之間自古就有着緊密的關聯。曆來文人名士往往在品茗之間靈感突發,從而創作出千古卓絕的詩文和畫作。元代着名畫家趙孟的《鬥茶圖》、清代畫家薛懷的《山窗清供圖》以及南宋山水畫家劉松年的《鬥茶畫卷》等均為古代書畫家抒發茶緣的名作珍品。因為書畫與茶之間的關系,甚至出現了茶畫、茶詩等專門的藝術門類。
在現代茶社内部人文環境的布置上,要注重書畫的安排,品質高雅的書畫能烘托出具有文化底蘊且甯靜緻遠的品茗氣氛。在品茶之時有書畫相伴,可融入曆史與藝術氣息,情趣中浸透着高雅。
棋藝添趣
棋局與品茗相伴随,悠閑的趣味沖淡了勝負争逐。一杯香茶和一盤棋局,雅靜而和美。棋局對弈凝聚着默然深思的甯靜智慧,而在僵持猶疑之間,輕啜一口清茶,舒滑綿軟的香氣彌漫于口中,猶如清風拂面,令人神清氣爽。或者僅僅手持一杯清茶,靜靜地觀看他人對弈,同樣可以增進品茗的快意與雅緻。
花藝添香
香花伴茶亦可助茶興。花能協調環境,亦能調節心情。花有着柔美的色彩,美妙的姿态,芬芳的氣息和獨特的品質。品茶時周邊擺放幾枝鮮花可為茶藝增輝不少。提壺一把,鮮花數枝,給人一片清雅甯靜的天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