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陪丈夫做康複訓練。
47歲的王莉,是濉溪縣雙堆集鎮高家村的一位普通農家婦女。守着孩子、丈夫和家裡的幾畝地過着安穩的小日子,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可對王莉來說,卻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日前,記者走進王莉的家。雖然心裡早有準備,但還是有些驚訝,家裡連件像樣的家具也沒有,更别說什麼電器了。陳舊的水泥院子裡有一小片稀疏的雜樹小草,外人看來顯得荒蕪,王莉卻十分喜歡,因為攙着丈夫練習走路時,可以讓他看到代表希望的綠色……
上世紀90年代,二十出頭的王莉從老家蒙城縣來到雙堆集鎮高家村,嫁給了老實本分的村民管振。幾年的光陰,三個孩子陸續降臨,一家人其樂融融,小日子也算過得有滋有味。1998年,一張診斷單改變了家庭的命運。王莉的婆婆查出胃癌,送到蚌埠治療,最終還是陰陽兩隔。沒過多久,王莉的公公又被查出患有腸道糜爛。為了給老人看病,一家人東拼西湊,負債累累。
經親戚介紹,管振來到離家不遠的建築工地做小工。一來能掙點錢,墊墊醫藥費,二來離家也近,來回方便。然而,災難的鐵錘再次揚起。1999年11月14日上午,王莉接到村口小賣部的電話,說管振在幹活時不小心從三米多高的架子摔下,昏迷不醒。經過搶救,管振雖然保住了命,但是被确診為全身癱瘓,重度腦震蕩。
本想在大醫院多住兩天,但是一天千把塊錢的醫藥費實在承受不起。無奈之下,她隻好把丈夫轉到任集中心院。每天晚上,王莉都會守在管振身邊。每當看到丈夫吃飯時難以下咽的表情,妻子的淚水止也止不住。夜深人靜時,王莉甚至産生過輕生的念頭,但一想到上有年邁的公公、下有沒成年的孩子都得有人照顧,一次次喚起了戰勝風浪的勇氣。
擦幹淚水的王莉決定用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除了在地裡幹活、收拾家務外,她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照顧癱瘓在床的丈夫。三伏天,要一天幾次為丈夫擦洗身子。卧床不起會造成肌肉僵硬和萎縮,每天睡覺前都要為男人捏捏腿、捶捶背。丈夫不能嚼硬東西,王莉就把食物熬成湯,一勺一勺地喂……也許是妻子的執着感動了上蒼,一年之後,管振幹瘦的臉上慢慢有了紅潤,身體也逐漸有了知覺。
在院子的角落裡,一個特殊的“健身器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原來,家裡沒錢買康複儀器,王莉就把樹幹修理之後釘成了木架子,幫助丈夫練習走路。長年累月的訓練,當初的木架已經磨得光滑無比,木架兩側的地面也留下了兩道深深的小溝。從剛開始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到下床擡腳走上兩小步,再到現在能拄着拐杖走走轉轉,管振每一個小小的進步,王莉都銘記在心。
生活就像調味劑,有甜也有苦。讓王莉高興的是管振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讓她憂愁的是家裡看病欠下的十多萬元還沒有還清,那些錢都是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在自個最困難的時候湊齊的,無論到什麼時候都得還。2011年,王莉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帶着丈夫到外地打工。
由于文化不高,又不懂啥技術,王莉多數是在小服裝廠和建築工地幹活。為了照顧丈夫,她會選擇住在離廠最近的出租房,中途休息、吃飯的時候都能趕回去看看。心裡挂念着管振,幹活時難免出現意外。前年,王莉在搬磚時一不留神被絆倒,厚重的地闆磚像砍刀一樣齊刷刷地砸向右手,手指頭瞬間耷拉着,隻連着一片肉。幸好搶救及時,手保住了,可至今都無法握拳。回想起這段往事,幾滴淚水順着王莉的兩頰滑了下來。
王莉悉心照顧丈夫的故事感動着左鄰右舍,也傳遍了四鄰八鄉。離她家70多裡外的五溝鎮,有位經營養殖場的好心人得知她的遭遇後,主動邀請她和丈夫到養殖廠幹活,并為他們提供了住處和生活用品。隻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王莉79歲的公公老毛病又犯了,她放心不下,還是選擇回到家,在村子周邊的飯店或超市打打零工。等地裡的活忙完,老人的身體有所康複,再考慮出去打工的事。不過,有一點王莉說她永遠不會變:無論到哪,都要把管振帶在身邊。(記者 王晨 攝影 記者 萬善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