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知識點
科學探究七個環節:1 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 4 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5 分析與論證; 6 評估; 7 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運動的世界
第一節 動與靜
1、機械運動: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研究對象)相對于另一個物體(參照物)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
2、參照物:
(1)研究運動時被選作标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參照物并一定是相對地面靜止不動的物體,隻是選哪個物體為參照物,我們就假定這個物體不動。
(3)參照物可任意選取,但選取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的描述可能會不同。
選取技巧是:給了一個描述,參照物通常取描述中靜止的物體為參照物。
(4)靜止的概念: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沒有發生變化,則稱這個物體靜止。
2、時間單位:
①國際單位制的基本單位:秒(s)
②常用單位:時(h),分(min),毫秒(ms),微秒
***③換算關系:1h=60min,1min=60s
***3、用刻度尺測長度: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刻度尺的單位、零刻線、量程和分度值。
量程:要寫0—10cm;分度值= 一大格長度/格數
(2)使用時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用已經磨損的零刻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緊貼被測物體,不能“懸空”。
④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估讀!!!)
⑤正确記錄測量結果: 準确值 估讀值 單位 例如;12.58cm 12.5是準确值,0.08是估計值,cm是單位 (單位!!!)
⑥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4、時間的測量:
(1)用停表或手表測量一段時間。
(2)采用數脈搏跳動次數的方法估測一段時間。
5、測量誤差:
(1)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誤差。
(2)誤差不能避免,隻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3)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
第三節 快與慢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時間内,通過的路程更多的物體運動更快;
(2)在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時間更少的物體運動更快;
(3)物體通過的路程,及所用的時間都不相同的情況下,用速度公式計算。
***2、速度:物體在單位時間内通過路程。它是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v=S/t
速度=路程/時間
(3)單位:
①速度的單位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組合而成。
②國際單位: m/s ;常用單位: km/h 。
***③單位換算:1m/s =3.6km/h
④速度公式變形:
***做計算題時,解答過程一定要寫公式;過程的數據要寫單位且單位要一緻;最後的結果用小數表示,用科學計數法表示(都是得分點!!!)。 (自己整理速度有關計算的各類題型:如過橋問題;追擊問題;回聲問題;求比值;求平均速度;圖像題等)
第四節 科學研究:速度的變化
1、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
(1)勻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速度保持不變的直線運動。
(2)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是比較複雜的機械運動。
***(3)平均速度:V平均=S總/t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