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華為的學習之路和成長之路

華為的學習之路和成長之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7 17:21:15

華為的學習之路和成長之路?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441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華為的學習之路和成長之路?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華為的學習之路和成長之路(華為的學習之路和成長之路)1

華為的學習之路和成長之路

我是卓言,我們一起終身學習,第441天。

每天一本書,今天我們來讀《華為學習之法》(上)

“學習”是華為最根本的競争力,也是華為作為一家一開始沒有先驗優勢的創業公司,在過去三十幾年中,能不斷适應新形勢,甚至跨越不同行業的核心秘密。華為,表面是一頭“銷售動物”,實則是一台“學習機器”。

這本書就講的是華為這台學習機器是怎麼學習的。這本書的作者叫鄧斌,是一位曾經在華為工作了11年的老員工,曾經擔任華為的中國區規劃咨詢總監,還是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他的代表作“學習華為三部曲”在業界知名度很高,這三部曲分别是《華為管理之道》《華為成長之路》,還有我們今天要為你介紹的這本《華為學習之法》。

今天我們聊聊華為在過去三十多年裡的學習經曆,看一看“華為向誰學”

首先是從1987年華為剛成立,到1997年這十年。作者說,在這期間,華為的學習探索還比較淩亂,主要是在被動響應問題。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了,就趕緊去學習相關的知識,見招拆招、見洞補洞,沒什麼章法。任正非也回憶說,在華為成立之初,他經常是聽任手下們自由發揮;那時,他們就像玻璃窗上的蒼蠅,亂碰亂撞,聽到客戶一點點的改進要求,就奮力找機會。任正非那個時候被人叫作“甩手掌櫃”,他後來說,其實自己也不是想甩手,而是真不知道怎麼管。

後來,從1998年開始,這種狀态開始有了明顯的改變,華為由“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

比如,在組織管理這一塊,之前任正非不是說“不知道怎麼管”嘛,于是從1998年到2008年這十年間,他們就跟着以IBM為代表的一些西方咨詢顧問,一招一式地學習怎麼構建良好的管理體系。為了請來這些老師,華為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據不完全統計,從1998年拜師IBM開始至今,華為向全球各咨詢公司支付的咨詢服務費累計超過了400億元。

對于這件事,任正非是這麼說的,“節約是節約不出一個華為公司的,抓住了戰略機會,花多少錢都是勝利;抓不住戰略機會,不花錢也是死亡”。而為了抓住戰略機會,一定要去請最好的老師;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為了省錢而選擇自學。

好,說回找西方企業來給自己做咨詢顧問這件事。這其實是一種挺常見的做法。不過,有很多企業發現,這些“外來的和尚”給自己建的管理框架,并不實用;還有的企業,原本的流程隻是效率比較低,後來請了個咨詢公司,把流程制度整個重建了一遍,結果運行起來漏洞百出,反而把企業拖垮了。

華為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們給自己定的規矩是,不能想着,花錢請了咨詢公司,就等着他們來改造自己;而是要在咨詢公司來之前,就想清楚,自己具體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這些“外來的和尚”隻是能幫着把解決問題的路徑清晰化的一個助攻而已。這樣,才能确保你的學習過程是“以我為主”,真正能“為我所用”的。

具體來說,華為向IBM學習,經曆了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進行内部調研,确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當時他們找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怎麼縮短産品的研發周期,還有一個是怎麼根據現狀和目标之間的差異來制定戰略,并且讓全員都針對這個戰略達成共識。接下來第二個階段,就是分析想要解決某個問題,公司目前差的是什麼,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設計未來的業務模型。最後一個階段,就是在全公司範圍内推行這個業務模型。

這套分階段的學習流程,後來在華為内部沉澱成了一套專用的方法論,被沿用到了他們後續在跟麥肯錫、埃森哲、德勤、安永等很多西方咨詢公司合作的過程中。

從本質上看,這套方法論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在學習這件事上,“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句話是不成立的;不管我們找了多麼厲害的“外來和尚”作為幫手,如果自己都沒想清楚要念什麼經,隻是盲目地跟着别人學,是不可能獲得提升的。換句話說,“學習”本身不是目的,通過學習解決具體問題才是目的。這個樸素的道理,卻經常會被忽視。

好,說回華為在組織管理這一塊的學習經曆。從2009年開始,華為發現,雖然他們通過對IBM的學習,把管理的主幹結構變得更清晰、更标準了,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最突出的就是,從後台到一線銷售的指揮流程比較僵硬、繁瑣,降低了指揮效率。華為體會到,這個問題是很多西方大企業的通病,那麼顯然,光向這些企業學習就不夠了,所以,他們決定,增加一個新的學習對象,那就是美軍。

為什麼要學美軍呢?因為他們也曾經面臨跟華為類似的問題。1991年的時候,美軍已經很久沒有遭遇過大的挑戰,在“養尊處優”中,組織變得越來越臃腫,行動效率也越來越低。所以,從2001年開始,美國政府啟動了長達10年的軍隊改革,核心思路就是向一線放權,讓在一線打仗的官兵,能對一些事情直接做決策,能第一時間得到後方的軍備支持。

這給了任正非很大啟發,所以後來,他呼籲公司内部從組織、作戰、授權等方面學習美軍。在公司這個環境裡,銷售部門就是一線,所以,其他部門要及時響應銷售部門的呼喚,給足他們彈藥炮火的支援。

比如,産品部門要研制适銷對路的産品,供應鍊要給用戶及時、準确地發貨,服務部門要做好客服,等等。還有,在很多公司,研發部門跟銷售或者客服部門的交流不多,更不太會去直接接觸客戶;但是在華為,研發經理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公司的一線銷售平台上轉悠,日常工作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進行外部交流。像這些,都體現了華為對美軍的學習成果。

好,說完了華為在管理方面的學習經曆,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在業務方面的學習經曆。

這裡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心法,叫“标杆超越法”。說的是,把本公司業務的各個環節跟行業内外的一流企業進行對比,先把他們的最佳做法複制過來,然後再進行疊代優化。

這其實回答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華為總是能完成一次又一次“驚險的跳躍”。你看,它作為一家做2B業務起步,也就是一開始隻跟電信運營商打交道的公司,後來卻又在手機2C銷售,這個面向廣大消費者的市場裡做成了國内第一;并且不管是2B還是2C,它都成功地把業務範圍從國内拓展到了全球多個地區。這裡面的每一次跳躍,它面臨的都是跟原來非常不一樣的生存環境。這種情況下,光靠自己的經驗積累肯定不夠,那怎麼辦呢?

靠的就是這個“标杆超越法”。作者認為,對于一家企業來說,低頭踏實做自己的事當然重要,但是擡頭去看行業标杆是怎麼做的也很重要。進入一個新行業,最重要的是研究行業标杆的經驗,包括客群定位、産品形态、渠道策略、運營模式,等等。一定要确保,自己盯住的是一位真正的頂尖高手。因為,“跟最好的老師學,60分也可以;跟差的老師學,100分也沒用。”華為認為,向頂尖高手學習,即使自己悟性差,至少也能學成二流高手;如果老師是三流的,自己最後很有可能變得不入流。

不過,華為并不是隻瞄準了一個公司去學,而是把業務按模塊分解,不同的模塊盯住不同的老師。比如,在運營商業務方面學愛立信,在産品研發設計方面學蘋果,在2C的銷售渠道策略方面學OPPO、vivo,等等。并且,對每一個标杆的學習,都盡量細化。比如,在産品方面,不僅要了解競品的外觀和操作界面,還要對有幾個闆卡、幾個數據接口、幾種切換模式、産品系列怎麼命名,還有各項性能指标等等,都了如指掌。

作者在這裡還補充說:很多企業向别人學習的時候,都會不經意間陷入一個陷阱,那就是,會不自覺地拿着放大鏡找别人的缺點,一旦找到一個缺點,就全盤否定别人。但是,在華為看來,一家企業想要走向成功,就不能總想着規避缺點,更重要的是,要把一個或幾個優點發揮到極緻。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五個習慣,其中的一個習慣是“發揮人的長處”,包含發揮上司的長處、下屬的長處及自己的長處。管理是這樣,學習也是這樣。時刻要記得,你學習别人,不是為了挑刺或批判,也不是為了扳倒老師,而是為了讓他的長處成為你成長的養分。

但是,這個習慣的養成,對于那些曾經把業務做得很成功的企業管理者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為,過去做得越成功,當下就越難回到“空杯心态”。但華為認為,你要意識到,自己學習别人的目的,是因為要解決新問題、應對新環境,無論過去多麼成功,現在都得從零開始,虛心學人所“長”。記住這一點,你能借鑒學習的對象才會更多,學習的心态也更健康。

除了行業标杆之外,華為在業務方面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對象,那就是顧客。

為什麼要向顧客學習呢?作者在這裡用了一個笑話來說明原因。說幾位哲學家在馬路上散步,看到遠處有隻母雞,準備從馬路的一側跑到另一側。于是,他們開始争論,雞為什麼要冒着在車水馬龍中被撞的風險過馬路。一位哲學家說:“它肚子餓了,要沖到馬路對面找吃的。”另一位哲學家說:“它的孩子在馬路對面等它。”還有一位哲學家說:“它應該是瞎的,根本看不到路上的車。”言談中,幾人把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的哲學理論都搬了出來,但是誰也說服不了對方,争得面紅耳赤。這時,旁邊路過的一位老農嘟囔了一句:“雞為什麼過馬路,你得問雞啊!”

這雖然是個笑話,但是裡面的道理不假,那就是,要想生産出顧客喜歡的産品,提供顧客滿意的服務,不能光自己琢磨,你得真的去問顧客,讓顧客成為企業的老師。

這個傳統,從華為剛誕生的時候就有了。我們知道,華為是做電信設備銷售起家的。它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市場裡已經聳立着很多巨人了。這些巨人資金多、技術硬、牌子響,而華為什麼都沒有。他們隻能圍繞着銷售這一環,從顧客這裡挖掘新的需求,摸索服務優化的方向。所以,華為的銷售人員就想方設法地跟顧客深入交流,把交流中發現的客戶想法傳到後方;産品研發人員也會主動去一線尋找可以創新優化的點子。就這樣,公司才開發出一個個受到顧客認可的項目。

根據書裡的内容,我們還能發現,華為在向顧客學習的時候,有一個信條:顧客越挑剔,能學到的東西就越多;顧客的要求越高,成長的速度就會越快。

比如,在市場準入方面,日本客戶是全球最嚴格的客戶之一,但也恰恰是他們,讓華為的質量管理有了很大提升。比如有一次,華為有一批貨品被日本客戶退貨。華為開始很納悶,因為這批貨品的質量沒有問題;後來查明,是因為他們給貨品貼标簽的時候比較随意,沒有貼在固定的位置上。這些标簽,如果人工識别的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日本客戶是用機器掃碼、自動識别的,如果标簽不在固定的位置,就沒法識别;所以,這批貨品才會被全部退回。華為内部經過讨論,認為:雖然目前大多數客戶都用的是人工識别的方式,不會像日本客戶要求這樣嚴格;但是,産品質量不僅僅包括生産技術的質量,還包括對貨品交付的每一個環節的品質要求。所以從此,華為在貼标簽的時候,一律采取标準化操作,貼在固定的位置。

還有,當年英國電信在對華為進行供應商認證的時候,采用的認證體系非常嚴苛,有上百條細化的條目。當然,這并不是針對華為,在通信行業裡,大家公認,英國電信是一個非常挑剔的超級客戶。作者說,雖然,他們的這套嚴苛的認證體系,對于華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是,在長達三年的認證過程中,華為比對着認證條目,一條條地查漏補缺,系統地理解了跟世界級運營商做生意需要具備的條件。

上面這些例子,就很典型地體現了,讓挑剔的顧客倒逼自己成長的學習思路。

今天的内容就到這裡,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參考資源:得到聽書《華為學習之法》哈希解讀,欲讀原文或電子書請移步得到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