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怎麼算出來的? 在17世紀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光是瞬時傳播的這種看法是有依據的,人們觀察到在月食期間,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位置沒有肉眼可見的延遲現象如果光速c是有限的,那麼這種延遲就應該能被觀察到,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光速怎麼算出來的?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17世紀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光是瞬時傳播的。這種看法是有依據的,人們觀察到在月食期間,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位置沒有肉眼可見的延遲現象。如果光速c是有限的,那麼這種延遲就應該能被觀察到。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是因為光的移動速度太快了,以緻于這種延遲現象難以察覺。伽利略對光速是無限的這種結論持懷疑态度,所以他設計了一個實驗來測量光速。實驗通過手動調整放置在相隔幾英裡的燈籠的亮暗進行。我們不知道他是否嘗試了這個實驗,但是c的值太大了,通過這種方法哪怕是給出一個近似精确的答案也很難。
Olaus Roemer(奧勞斯.羅默)在1676年首次測量出了光速c。他觀察到,根據地球-太陽-木星的的位置關系,木星的衛星發生日食的預測時間和這些日食被觀察到的實際時間之間有高達1000秒的差異。他正确地推測出了這是因為,由于木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變化,光從木星傳播到地球的時間長度發生了變化。他得出光速c的值為214000公裡每秒,這與實際的光速值很接近,因為當時還不知道精确的行星之間的距離。
在1728年,James Bradley(詹姆斯.布拉德利)通過觀察恒星光行差給出了另一個估計方法。恒星光行差是由于地球圍繞着太陽運動而引起的恒星的表觀移位現象。他觀察到了天龍座的一顆恒星,并發現它的位置在一年中發生了變化。所有的恒星的位置都受到同樣的影響。(這将恒星光行差和視差區分開來,視差對附近的恒星的影響比遠處恒星的影響更大。)
圖解:光行差可以由速度疊加的原理解釋。在沿EE'方向運動的觀察者看來,天體S好像位于S'的方向。
為了理解這種光行差,一個比較有用的類比是,想象一下當你在雨天奔跑時,你的位置對于雨滴落在你身上的角度的影響。如果你靜止地站在沒有風的雨裡,那麼雨滴會垂直的打在你的頭上。如果你在雨中奔跑,那麼雨滴就會形成一個角度落在你的前面。布拉德利測量了光線的角度,在地球圍繞太陽的轉速已知的情況下,他計算出了光速的值為301000千米每秒。
1849年,Armand Fizeau(阿曼德.菲索)首次沒有利用宇宙中的關系計算出了c值。他使用了8公裡外的鏡子反射出的光束。該光束對準了一個快速旋轉的齒輪的齒。齒輪的速度不斷增加,直到光束的雙向通道與齒輪上一個齒繞圓周的運動軌迹重合。上述過程測量出的光速c結果為315000千米每秒。Leon Foucault(利昂·福柯)在一年後使用旋轉鏡對這一結果進行了改進,給出了更精确的光速值即298000千米每秒。他的測量技術很好,足以驗證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更慢。
在麥克斯韋發表了他的電磁學理論之後,通過測量自由空間的磁導率和電介電常數來間接計算光速成為了可能。這一過程在1857年由韋伯(Weber)與魯道夫·科爾勞施(Rudolf Kohlrausch)首次實現。1907年,Rosa and Dorsey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了光速值299788千米每秒。這是當時最精确的光速值。
随後有很多其他的技術被用來進一步提高測量值c的精度,由于c是光線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很快校正空氣的折射率變得很有必要。1958年,Froome利用微波幹涉儀和克爾盒快門得到了光速值為299792.5千米每秒。1970年以後,具有極高光譜穩定性和精确铯原子鐘的激光的發展使更好的測量成為了可能。在那之前,米的定義一直在變化,這種變化阻礙了光速測量的精确性。
但是到了1970年,光速的誤差已經達到了正負1m /s之間。以米為單位來确定c的值并使用原子鐘和激光來測量精确的距離成為更實際的選擇。現在,真空中的光速被定義為以标準單位給出的一個精确的固定值。自1983年以來,國際上達成共識将米定義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間隔内走的距離。這使得光速精确到299792.458千米每秒。(另外,因為英寸現在被定義為2.54厘米,光速也有一個用英制單位定義的精确值。)這個定義隻有在真空中光速被所有的觀察者測量到具有相同的值時才有意義;一個有待實驗驗證的事實(參見相關的FAQ文章“光速是恒定的嘛?”)。至于光在如空氣和水等介質中傳播的速度還需要通過實驗來進行測量。
下表給出了根據Froome和Esse實驗結果的最佳測量值: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math-逐風
如有相關内容侵權,請于三十日以内聯系作者删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