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房地産市場仍處于探底過程,有必要從供需兩端進一步推出有力度的政策舉措。考慮到政策向投資傳導的時滞性,适當的政策調整宜早不宜遲。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 連平
植信投資研究院研究員 李曉晴
在外需放緩、内需波動的經濟下行時期,推動房地産投資早日企穩對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标、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具有重要意義。從1-5月的數據看,房地産市場仍處于慣性下行階段。房地産銷售何時能夠企穩?在需求端發生明顯變化的情況下,銷售增速是否還能大幅回升?房地産投資增速又會在何時見底?政策又應如何發力?本文将對上述問題展開讨論。
一、“銷售底”何時到來?
房地産投資企穩的重要前提是銷售企穩。2021年以來,受“三道紅線”“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等規則影響,房企融資受到嚴重影響,銷售回款成為房地産到位資金的主要來源。截至2022年5月份,定金及預收款和個人按揭貸款分别占房地産開發資金來源的31.7%和16.2%,二者合計占比将近一半。因此,銷售回暖會使房企資金狀況改善,有助于提高房企拿地和新開工的積極性。同時,銷售回暖有助于抑制房價下行趨勢,穩定預期,增加房企利潤空間,進而加快房企拿地和新開工的速度。
釋放購房需求是銷售回暖不可或缺的前提,這需要放松限購限售和給予金融支持兩方面共同配合。金融支持包括降低首付比例、下調按揭貸款利率、放松限貸标準等,這些舉措有助于降低居民購房負擔與成本。回顧過去房地産下行周期的經驗,在放松限購和積極的金融支持下,商品房銷售增速于半年左右後開始觸底企穩回升。
從“政策底”領先“銷售底”的規律看,本輪房地産下行周期可能于二季度末迎來銷售底。央行于2021年9月率先發聲“兩個維護”,政策底開始顯現。今年1月份,住建部提出“充分釋放居民購房需求”,陸續有多個城市放松調控政策,2月住房銷售面積增速下降幅度開始收窄。疫情的沖擊導緻3月銷售增速再次大幅下降,本輪房地産下行周期銷售底的出現将晚于曆史經驗。4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支持各地從當地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産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預計下個階段調控政策有望進一步放松,二季度後期可能将迎來銷售底。
從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領先指标看,一季度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利率步入下行通道。回顧2010年以來的三個地産短周期,2011年12月、2014年9月和2018年12月分别迎來住房貸款利率向下的拐點,并在2012年2月、2015年2月和2019年2月迎來銷售增速向上的拐點,分别曆時2、5和2個月到達下行周期的“銷售底”,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領先銷售一個季度左右。2022年以來,為充分釋放住房需求,央行下調5年期LPR報價,多個省市也下調了住房貸款利率。一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49%,較去年年底下降14bp,本輪房地産下行周期的按揭利率向下拐點開始顯現,這似乎也預示“銷售底”将在二季度末出現。
二、本輪周期銷售觸底回升幅度可能有限
本輪地産周期商品房銷售觸底後回升幅度有多大在讨論這些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分析影響商品房銷售的四個因素在本輪周期和過去三輪周期表現的不同之處。
首先,迄今為止,住房貸款利率還未出現大幅度下調。回顧2010年以來的地産周期,2012——2013年和2014——2016年期間,房貸利率下調最大幅度分别高達142bp和244bp,銷售面積增速從-13.6%和-9.2%上升至37.1%和33.1%,漲幅高達50.7和42.3個百分點。2022年一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出現下調,但較去年年末高點僅下調14bp,下調幅度遠不及2010年後前兩輪周期。
其次,限購限貸放松政策集中在局部省市。近日,二線城市南京、杭州、蘇州、成都、鄭州等和三四線城市西甯、泰州、安陽、菏澤等多個城市公布了購房鼓勵措施,主要包括放松限購限售、下調首付貸款比例、放松公積金貸款政策、發放購房補貼等方面。與曆史上相比,當前房地産調控政策仍聚集在城市層面,邊際放松力度偏弱,在放松限購限貸方面,并無全國層面的政策出台。在2021年至今的下行周期中,房地産調控的放松政策仍然以地方層面為主,全國層面的僅央行下調房貸利率下限這一政策。在堅持“房住不炒”原則下,房地産政策将堅持“因城施策”的思路,預計本輪政策放松力度将介于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之間。
再次,購房信心偏弱。一方面,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轉弱,限制了人們加杠杆買房。央行2022年一季度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未來收入信心指數為50%,處于曆史較低水平。另一方面,居民對房價上漲的預期轉弱。“買漲不買跌”的購房心理在房地産下行周期中加強了對商品房銷售的沖擊。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樣本城鎮居民持有房價上漲預期占比為16.3%,為2015年6月以來的最低值。
最後,潛在首次置業群體規模收縮和城鎮化增速放緩。回顧2000年以來的房地産市場,可以發現滞後25——27年的出生人數與商品房銷售面積走勢一緻,這主要是因為首次置業群體通常集中在25——27歲的青年人群。其中,2009年的銷售高峰對應了1984年出生人口小高峰(滞後25年)。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初婚年齡也逐漸推遲,商品房銷售小高峰從對應滞後25年的出生人數轉變為對應滞後26年的出生人數。2013年和2016年的銷售高峰分别對應了1987和1990年出生人數小高峰(滞後26年)。2017年之後,26歲左右的人口規模呈現快速下降趨勢,商品房銷售增速也随之下降。與此同時,我國已經進入城鎮化中後期階段,城鎮化增速将不斷放緩。2021年我國城鎮化率是64.7%,城鎮化率增速為1.3%,較2020年下降0.58個百分點,較“十三五”期間平均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由于今年并未有顯著人口小高峰,同時疊加城鎮化增速放緩的影響,潛在的購房需求也會相應受到影響。
基于上述原因,本輪地産下行周期銷售增速回升幅度可能較為有限,将弱于過去的曆史周期。
三、“投資底”何時到來?
穩定房地産投資增長改善房地産企業的融資環境也是關鍵所在。2021年,房企融資環境全面大幅收緊。間接融資方面,房地産開發貸款增速持續下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房地産開發貸款餘額同比下降0.4%,比上年末低1.3個百分點,比2018年三季度減少近25個百分點,處于曆史低位。直接融資情況也不容樂觀。截至4月,房企内地信用債年内累計發行1820億元,同比下降34%;地産美元債融資餘額1943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增速較去年年末下降8.5個百分點;股權融資功能基本消失。嚴峻的房地産融資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的回升。
截至一季度末,房地産開發貸款餘額12.56萬億元,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是該數據統計以來首次負增長;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8.84萬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上年末低2.3個百分點,比2016年末低将近30個百分點,住房金融環境需要進一步放松。4·29政治局會議和5·23國常會強調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在政策積極推動下,下一階段房企融資堵點有望逐漸打通,融資狀況将逐步改善。
當前,土地市場初現回暖迹象。去年下半年以來,供給端的住房金融政策開始放松,包括并購貸款不計入“三道紅線”,保障房貸款不納入房地産貸款集中度管理,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融資等。與此同時,相較于2021年前兩次土拍,2021年第三次土拍和今年前兩輪土拍規則都有所放松,包括下調保證金、延長土地出讓金交款期限、取消“限房價”“限銷售對象”等措施,同時釋放更多優質地塊提振市場信心。從去年12月至今年4月,成交土地溢價率從2.5%連續四個月上升至5.2%,土地市場初現回暖迹象。經測算,土地溢價率變化通常領先地産投資三個季度左右。因此,從土地市場來看,房地産開發投資有可能在三季度企穩。
從流動性的角度看,M2同比增速持續回升。M2同比增速是地産周期較好的領先指标。在過去的地産周期中,M2領先房地産投資時間并不一緻,有一個季度的,也有三個季度的。2021年12月,M2同比增速再次回到9%以上,結束了之前連續10個月下行的趨勢;2022年5月M2增速達到11.1%,較上月上漲0.6個百分點,意味着房地産開發投資在今年三季度企穩的可能性較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解釋,房地産開發投資是指報告期内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設工程、土地開發工程的投資額以及公益性建築和土地購置費等的投資。從土地購置費和建安工程投資運行情況看,本輪房地産投資築底時間可能較長。
2021年土地成交相對冷清,拖累了今年土地購置費增長。2021年,在銷售回落、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房企拿地意願低迷,土地成交價款同比不斷下降,直到三季度後才止跌回升,全年僅增長2.8%。考慮到土地成交價款同比領先土地購置費同比10個月左右,今年土地購置費增長狀況也不容樂觀。2010年以來的三輪地産周期,前兩輪房地産投資上漲主要是靠建安工程投資拉動的,2015——2018年的房地産投資上漲主要是由土地購置費增長拉動,土地購置費占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比重也從2015年的18%上升至2021年的29.5%。因此,土地購置費的低迷對全年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支撐也會下降,甚至會造成拖累。
銷售回暖幅度有限和庫存高企以及去年土地成交面積低迷将拖累今年新開工。回顧2015——2018年,受房地産供給側去庫存政策影響,棚改工程的推進促進商品房銷售快速回暖,但房企新開工與擴大投資态度仍比較謹慎,較高的去庫存壓力造成了銷售回暖期間建安工程投資并未出現明顯上漲,甚至還有小幅回落。而在本輪地産周期,商品房庫存處于曆史高位,房企去庫壓力較大。去年土地成交占地面積大幅下滑導緻房企土地儲備不足,影響今年新開工進度,預計新開工增速仍會繼續負增長一個階段。因此,在高庫存、房企現金流緊張以及銷售回升幅度有限的多重因素影響下,建安工程支出增速有可能較低,甚至轉負。
綜上所述,在房地産銷售反彈力度較弱、房企融資情況尚未明顯好轉、土地購置費和建安支出缺少支撐的情況下,本輪房地産投資可能于三季度觸底企穩。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不排除房地産開發投資在四季度出現小幅回升的可能。
四、房地産仍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短期來看今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房地産作為支柱性産業,亟須發揮其“穩定器”作用。當前房地産市場仍處于探底過程,有必要從供需兩端進一步推出有力度的政策舉措,着力促進購房需求釋放,改善房企融資環境,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從需求端看,一是進一步提供穩定的居民住房信貸支持,适度下調房貸利率。當前全國個人房貸利率水平與2020年6月份水平相當,但較2016年二季度4.52%的利率水平高約90個基點。與此同時,全國住房公積金貸款5年期以上利率自2015年8月起就維持在3.25%的水平,而目前商品房銷售狀況與2016年同期相比下跌幅度更大。因此,建議全國範圍内進一步下調房貸利率,适度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二是增加改善型需求的金融支持,減少非市場化限制性購房政策。相較于前兩輪地産周期,本輪26歲左右擁有潛在住房需求人口規模處于下降階段,同時本輪地産周期城鎮化進程也開始放緩,這意味着首次置業需求群體規模縮減。但值得注意的是,1982——1987年出生的人口小高峰在今年進入35——40歲改善置業的窗口期。為充分滿足改善型住房需求,可鼓勵商業銀行對滿足具體條件(比如已還清首套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降低居民購房成本。三是應堅持因城施策,推動更多城市下調房貸首付比例。對于庫存較高、土地财政依賴度較強的城市,可通過取消限購限購、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促進需求釋放。對于庫存水平偏低,需求本就旺盛的部分一線和強二線城市,可通過下調房貸利率、取消限購限售等措施促進房地産銷售企穩回升,帶動低能級城市銷售回暖。
從融資端看,一是商業銀行應加快開發貸審批和發放速度。一季度房企開發貸餘額同比增速為-0.4%,是該數據自統計以來(2004年)首次出現負增長,商業銀行對房企的資金支持遠遠不夠。建議商業銀行不停貸、不抽貸,保持預期穩定,滿足房企合理的資金需求。商業銀行需擺脫“一刀切”的固有思維定式,改善風險偏好,合理評估房企信用狀況和還款能力,增加對優質房企的貸款支持;二是創造寬松的融資環境,增加對優質房企的直接金融支持。受銷售下滑、房企資信狀況不佳和預期偏弱的影響,當前大多數民營房企發債情況仍未好轉。建議後續适度增加優質民營房企的直接金融支持,包括債券融資、信托融資、股權融資、資産證券化ABS、供應鍊金融等。三是可考慮适當延長“三道紅線”“房地産貸款兩集中”制度的考核期,緩解房企現金流壓力和債務壓力,穩妥化解債務風險。四是對現行土拍規則中較為嚴苛的條款做出适當調整,增加土地供給,重新激活土地市場。建議取消或調整競高标準建設方案、競自持或配建、現房銷售等部分較為嚴苛的條款;建議适當降低保證金繳納額度,延長出讓金繳納周期,助力房企控制拿地成本,提高參拍積極性。考慮到政策向投資傳導的時滞性,适當的政策調整宜早不宜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