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魚去腥,這4個部位一定要洗淨,比抽“魚腥線”管用多了
中國人的春節講究的就是好彩頭,所以年夜飯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魚的身影,因為魚的諧音便是“餘”,有富裕、盈餘的意思,所以都一年的開頭希望家裡“年年有餘”。所以,魚也是年夜飯的硬菜,想要做好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隻要是魚,就免不了會有魚腥味,一不小心沒有處理好,那麼炖出來的魚是非常難以下咽的。好在有的朋友做魚時,還懂得将“魚腥線”抽掉,認為這是魚腥味的主要來源,其實隻抽魚腥線是不夠的,魚腥味的主要來源并不是魚腥線,而是魚身上的其他4個部位,隻要把這4個部位去除,那麼做出的魚隻有鮮味,沒有腥味,怎麼吃都好吃,一起來看一下吧!
1、黏液
首先我們要去除掉魚身上黏糊糊的液體,因為這些黏液是魚腥味的主要來源,這種黏液中含有三甲胺,在常溫條件下,三甲胺從黏液裡揮發出來散在空氣中,我們聞到的腥味其實就是這種氣味。
去除魚身上的黏液方法很簡單,第一種就是撒一把鹽在魚身上,然後用力的揉搓2-3分,然後再抹上一層面粉或者澱粉,繼續揉搓2-3分鐘,然後沖洗幹淨即可。
第二種方法就是先用刀把魚身上的黏液刮一遍,然後用80度的熱水淋在魚身表面,就會看到黏液變白,用刀繼續刮掉,沖洗幹淨即可去除。
2、内膜做過魚的朋友都知道,魚的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的薄膜,這層黑色的内膜是最腥而且泥土味最濃的部位,不僅是腥味的來源,如果沒有去除幹淨,做出的魚肉還會有一種苦味,所以這層黑色的内膜一定不能留。
這層内膜滑滑的而且特别薄,去除起來也比較費力,這裡我們可以借助廢舊牙刷,用溫水浸泡,然後牙刷簡單一刷就能直接去除了!
3、貼骨血和魚腥骨這兩個部位是很多朋友做魚時都會忽略的位置,貼骨血在魚腹腔中刺骨的位置,魚腥骨在魚的後部接近魚鰓的部位,這兩個位置也是魚腥味重要的來與之一,魚身上最腥的血液都聚集在貼骨血的位置,處理魚的時候千萬不要把這兩個部位落下。
去除貼骨血隻要用指甲或者勺子稍微一用力,這層貼骨血就會破,然後我們用力的擠壓出來給它多沖洗幾遍即可。
去除魚腥骨時,将這塊骨頭的兩側各使勁推一下,聽到斷裂的聲音,然後就可以取出來了。
4、魚腥線魚身兩側各有一條白色的線,大家都稱之為魚腥線,其實叫“腥腺”,這條線同樣也是會分泌出帶有三甲胺的黏液,同樣是腥味的重要來源。
去除魚腥線非常簡單,在魚鰓下方大約1厘米的位置切上一刀,注意不要用力太大,大約是整條魚厚度的五分之一做魚即可,把切口用手撥開,看到一個白色的小點,這裡就是魚腥線了,拉出魚腥線同時用另一隻手拍魚的背部,感到魚腥線可以拉動的時候,就可以了。魚腥線一共有兩條,别忘了用同樣的方法把另一條也去掉哦!
所有腥味的來源都去除掉以後,不管哪種做法,最好是把魚再腌制一下,這樣做出來的魚就會完美無腥味了!
腌制方法很簡單:一勺白胡椒粉,适量的蔥蒜和姜片,再加入兩勺料酒,給它前前後後,裡裡外外地做個SPA,然後靜置15分鐘左右的時間,然後去除輔料,如果下油鍋的話,别忘了把表面的水分處理幹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