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小編活捉一個東北自信鬼。可怕的是,這個自信鬼引來了一大波支持者。其中有我們《楚喬傳》男主——林更新。
東北普通話到底标準到什麼地步,大概就是下面這種情形吧:
我還特意去查了漢語詞典,上面白紙黑字寫着:“刺撓”華北、東北方言。還有這個,一個被家裡人騙了二十年的東北姑娘。
再來看一組常見詞語,你能看懂嗎?
大一的時候,學校附近有位家長到我們學院找英語家教老師,然後有幾個東北同學自告奮勇……
東北人不僅能把小朋友帶偏,還能把領導帶偏。
還有些東北社會人想用拳頭說話。
女友跟我說不能總黑東北人,要雨露均沾,全國各地的方言都吐槽一遍,哈哈哈!緊挨着東北的天津也有蜜汁自信,他們一張口就讓人誤以為進了相聲劇場。
一向以全國文化中心為傲的北京人也會犯這樣的錯誤,比如“墩布”。
來自中原大地的河南人覺得自己的普通話跟“新聞聯播”一樣。
來自儒家文化發源地的山東人也會翻車,比如“蛤蜊”讀成“gala”。
山東南邊的蘇北人特别溜,還能利用方言特性區分“many”和“some”兩個單詞。
講完蘇北當然就要說蘇南了,常州人把“不高興”當口頭禅,外地人聽了就一臉懵逼。
偏安于大西北的新疆漢族人在出省之前也以為自己的普通話很标準,創造了神奇的詞語“奶子”。
新疆旁邊的甘肅人也加入了這場遊戲:
甘肅南邊的四川人當然不甘示弱:
同樣講西南官話的雲南人也喜歡講椒鹽普通話,亂用“操”這個字。
近年來,福建騙子越來越猖狂,騙術高超的他們還是輸在了普通話上面。
福建人來了,嘴饞的廣東人自然會緊随其後了。早在90年代,全國人民就在春晚上聽過廣東人的塑料普通話“母雞啊”。
其實上面說的小故事都不算啥,最讓人無語的是常見生活到底該怎麼命名。下面這個打掃衛生的工具,全國各地的叫法都不一樣:簸箕;畚鬥;撮頭;笤頭;垃圾鏟;抄子;掃鏟。
下面喝湯用的工具,至少有7種叫法:調羹;勺子;湯匙;條居;挑子;瓷羹;細挑。
從美洲進口的黃色主食,也有N個概念:土豆;馬鈴薯;番薯;洋芋;山芋;歪歪;山藥蛋;土蛋;地蛋;薯仔。
下面這個從石油中提取的化工産品,到底該叫什麼名字:塑料袋?薄膜袋?塑料兜?油袋子?背心袋?馬甲袋?蠟袋?膠袋?亮光袋?
下面這個常用的金屬工具,名字也是多得一塌糊塗:螺絲刀;螺絲錐;螺絲掰;起子;起錐;起刀;旋子;錐子;十字批。
小夥伴們,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搞笑場景呢?請在留言區交流一下吧,哈哈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