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常見心電圖必會知識點,你都知道嗎?
心電圖知識點繁雜難記,一直都是臨床醫生學習的難點之一,北京地壇醫院杜志剛主任特别與醫學界合作推出精品課程《常見心電圖分析》,本次精品課的課程筆記,小編已經為你準備好了!
一、 正常心電圖的構成
想要學會識别常見的心電圖,首先就要學會正常心電圖的組成。正常心電圖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P波:反映左、右心房去極化過程中的電位和時間變化。
P-R段:反映興奮通過房室交界區電位和時間變化,因其傳導緩慢,電位變化微弱,表現為等電位。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去極化過程中的電位和時間變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複極的電位和時間變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複極過程中的電位和時間改變。
U波:一般認為是心肌傳導纖維複極所造成,也有人認為是心室的後電位,U波增高常見于高鉀血症。
二、 異常心電圖的典型表現
記住正常心電圖的要點後,我們開始逐步分析異常心電圖。
1.心房、心室肥大
心房異常将會導緻p波異常,心室異常通常表現在QRS波群上。
左心房肥大與P波有關:II導聯P波增寬,時間≥0.12秒;P波雙峰(二尖瓣型P波);雙峰間距≥0.04s。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肺型P波,多見于慢阻肺和肺心病患者中),肢體導聯P波振幅≥0.25mV。
雙房肥大:P波振幅和時間均增大。
左心室肥大:電壓增高、電軸左偏、5、6導聯ST度壓低、T波倒置。
右心室肥大:電壓增高、電軸右偏≥ 90°,1、2導聯ST段壓低、T波倒置。
2.心肌缺血
ST段壓低;出現冠脈痙攣,ST段擡高;T波倒置,雙向或低平。
3.心肌梗死
高尖T波、ST段擡高,合成單向曲線,類似“紅旗飄飄”、病理性Q波、對應導聯出現高而直立、對稱的T波。
心梗位置不同,心電圖上病理性Q波出現的導聯也不同,如下表。
病理性Q波出現的導聯 |
心梗的定位 |
V1~V3 |
前間壁 |
V3~V5 |
前壁 |
I,aVL,V5~V6 |
側壁 |
V1~V6大亮 |
廣泛前壁 |
II,III,aVF |
下壁 |
4.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過緩:P-R間期或P-P間期>1.0s。
窦性心動過速:P-R間期或P-P間期<0.6s,P-R和Q-T間期縮小、S-T段輕度壓低,T波低平。
窦性停搏:在顯著延長的PP間期内無P波,長PP與短PP無倍數關系,可有逸搏或逸搏心律。
窦性阻滞:I型 PR間期進行性縮短,出現一較長無P波的間隔,又稱為P波脫落。長PP間期<2倍短PP間期。
II型PP間期固定長PP間期=2倍短PP間期。
病态窦房結綜合征:顯著的心動過速、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窦房阻滞與房室阻滞并存、慢快綜合征、交界區逸搏心律。
房性早搏:P波提前發生與窦性P波不一緻、QRS<0.12s,代償期間大多不完全。
房室交界處性早搏提前出現QRS波群,QRS波群前後可見逆行P波,代償期間可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
室性早搏:寬大畸形QRS波無相關P波,繼發ST-T波改變,代償期間完全。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QRS形态大多正常,P波逆行性,常在QRS之内或終末部。
預激綜合征:PR間期<0.12s、出現Δ波、ST-T繼發改變。
房撲:規則的F波、F波之間有等電位線、心室率可規則或不規則、QRS形态大多正常,也可傳差。
房顫:P波消失,代之以F波,心室率不規則,QRS形态大多正常,也可傳差。
室性心動過速:3個或3個以上的室早連續出現、QRS寬大畸形>0.12s、ST-T與主波方向相反、心跳100-250bpm房室分離、有心室奪獲和室性融合波。
小測試,下列心電圖可診斷為:
你的答案正确嗎?
名醫課堂任你免費觀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