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40歲去世的人怎麼安葬?最近有人咨詢,編修家譜的時候六十以上去世的人可以用“殁”嗎?,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不滿40歲去世的人怎麼安葬?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最近有人咨詢,編修家譜的時候六十以上去世的人可以用“殁”嗎?
其實我們知道,家譜編修用詞,古人就非常注重。五十歲及以下去世的人,用詞“年”,書“卒于某時,年若幹歲”;五十一至五十九歲用詞“享年”,書“卒于某時,享年若幹歲”;六十及以上,用詞“壽”,書“卒于某時,享壽若幹歲”。
那麼那個年齡段用“殁”呢?
有人說:皇帝死稱駕崩;公侯、皇子皇妃死稱薨(hōng);大臣死稱卒;士死稱不祿;庶人死稱殁(mò)。
所以普通百姓去世的人,不論年齡段都可以用“殁”,書“卒于某時,殁年若幹歲”。
其實這個說法也不全對。因為《禮記·曲禮》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庶人曰死”。
《新唐書·百官志》記載:“凡喪,三品以上稱薨,五品以上稱卒,自六品達于庶人稱死”。
所以老百姓死亡開始也不是用“殁”,用詞是用“死”。
那麼有沒有用“殁”的呢?
在曆史發展的特定時期,妃子去世,用詞“殁”,史書上也有不少去世的人用詞“殁”。如:《國語·晉語四》“ 少者殁而長者存”,但是這裡的“殁”,就不是正常死亡。
那麼修家譜的時候到底能不能用“殁”呢?
現在百度百科給“殁年”的解釋就是:死于非命(未及壽終而死)!
六十歲以上的人當然也可以用殁,因為不光六十歲,就是八十歲九十歲也有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用現在的詞義理解用“殁”沒問題,但是譜書上記載離世的族人都是使用“殁”,那麼以現在的詞義讓後人怎麼看?
不要拿什麼傳統當借口,如果沒有好的用詞,就使用“殁”就算了,在有“年、享、壽”等詞性比較“溫和”的情況下,幹嘛非得使用“殁”這種詞性較“兇”的詞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