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在冬天吃些什麼?
俗話常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描述大自然四季輪換的特點。北京是個四季分明的城市,現在正是冬季,北京也下過雪了,雖然有時候白天陽光明媚還挺暖和,但是很多公園裡的水面已經結冰了。闊葉樹的樹葉大多已經脫落,再也聽不到夏日“熱啊……熱啊……”的蟬鳴,也不見蜻蜓蝴蝶飛舞,一派蕭索冷清的景象。
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
我們都知道,為了減輕覓食的壓力,一些動物,比如北方的熊、蛇和刺猬都會在冬季冬眠。但是鳥類極少有冬眠的現象,那它們在冬天吃些什麼呢?
首先,咱們來按食性給鳥分個類。跟人一樣,它們也有吃肉的和吃素的。那些隻吃肉的鳥,我們就稱為肉食性的鳥;很少有隻吃素的鳥,即便是以植物為主要食物的鳥類,在繁殖季也會捕食一些昆蟲。那些既吃肉也吃素的鳥,我們就稱為雜食性的鳥。
先說說肉食性的鳥。根據鳥的大小、生存環境不同,它們的食物也不一樣,可能是各種昆蟲、水中的魚蝦、老鼠、小型的爬行類甚至其他鳥類或較大的哺乳動物。冬天有些鳥離開北京,去南方食物豐富的地方越冬。這一類行為,被稱為遷徙。鳥類中大概有一半的種類會進行遷徙。
北鷹鵑吃美國白蛾 ©Anne
每年北京的各大水域都會來很多雁鴨類越冬,比如頤和園的團城湖,冬季會有上千隻普通秋沙鴨捕食小魚、泥鳅。這樣的地方,有時候也會吸引一些猛禽。北京的十三陵水庫,就會有白尾海雕光臨,那些鴨子就是它們的美食。
普通秋沙鴨 白尾海雕的美食
長耳鸮也是北京越冬鳥類中肉食性的代表。長耳鸮進食後,會把無法消化的動物皮毛骨頭吐出來。它們吐出來的這種東西被稱作食丸。雖然外形和氣味都和屎很像,但真的不是屎。如果看到長耳鸮吐食丸,千萬不要說它在吃屎啊!通過收集、拆解長耳鸮的食丸,可以對它們的食物有所了解。對長耳鸮食丸進行分析的研究表明,多年前,在天壇越冬的長耳鸮,主要以鼠類、蝙蝠等為食;而在通州某地的長耳鸮,近幾年主要以鼠類為食。近幾年的冬天南海子公園也都有長耳鸮光臨。
長耳鸮
長耳鸮的食丸©任超
從長耳鸮食丸中拆出的骨頭 © 任超
再來說說那些雜食性的鳥。夏季昆蟲繁多,又是很多鳥的繁殖季,所以即便是以植物為主要食物的鳥,也會捕食一些昆蟲。但是到了冬天,外出活動的昆蟲的種類和數量急劇下降,很多人就感覺在室外看不到蟲子了,其實不然。水邊的空中依然可見大量的搖蚊,還有很多蟲子會躲進土裡、石縫或樹皮下越冬。黑頭䴓就會啄開樹皮,把裡面的蟲子捉出來吃。不過冬天黑頭䴓主要以植物種子為食。
黑頭䴓在樹幹上捉蟲
北京的公園裡種植了很多種類的樹木,有喬木,有灌木,大多數樹木的果實、種子,都是鳥的美味佳肴。咱們人喜歡吃的柿子、黑棗、海棠,都會吸引衆多種類的鳥。常常一棵柿子樹上,能看到灰喜鵲、喜鵲、紅嘴藍鵲、斑鸫、紅尾鸫、灰椋鳥、絲光椋鳥等等多種鳥走馬燈似的輪流進食。
吃海棠的白頭鹎
就算是一些人不愛吃的果子,像小葉女貞的黑果子、金銀忍冬的小紅果子,也一樣大受鳥類歡迎。
小葉女貞上的斑鸫
松樹柏樹的種子,也會吸引很多雀形目的小鳥。很多公園的柏樹上會站滿麻雀,人從旁邊走過,它們也毫不在意,自顧自地叽叽喳喳。
滿樹麻雀
喜歡磕柏樹籽的還有領雀嘴鹎。領雀嘴鹎原本在北京沒有分布,近年因為放生或擴散,在北京植物園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小種群。
領雀嘴鹎吃柏樹籽
除了果實、種子,樹的葉芽、樹汁也是鳥類絕不放過的美食。很多樹木,在冬季就會長好花芽、葉芽,待到春季來臨,溫度适宜的時候,發葉開花。槭樹的樹汁帶有甜味兒,冬季食物匮乏的時候,樹汁就成為衆多鳥類的美食。就連灰頭綠啄木鳥都吸得上頭,停不下來。
喝樹汁的灰頭綠啄木鳥
黑水雞冬季會在水裡搜尋水生植物,當然,如果上面有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它們也會一并享用絕不浪費。頤和園西門一進門,站在京密引水渠的橋上往下看,可以看到骨頂雞潛下水面,在水下取食水草的過程。
黑水雞食水草
很多遊人熱衷于到公園的水邊用饅頭、面包什麼的喂野鴨子,這種行為其實對人和鴨子都不好。對于人來說,野生鳥類有可能攜帶禽流感等病毒或其它緻病菌,投喂時難以保證安全距離,有被傳染的風險。對于鴨子來說,人類的食物并不适合鴨子長期食用,會引起營養不良,影響換羽和繁殖。所以,在此呼籲大家,不要投喂野生動物!
遊人投喂野鴨
作者:人間四月天
編輯、校對:魏 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