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常常有來訪者來抱怨自己的婚姻:
“TA以前不是這樣的呀,為什麼結婚後就變了呢?”
“我們認識沒多久就結婚了呀,我不知道TA原來是這樣的人!”。
來訪者總是習慣把一段婚姻的失敗歸咎于:自己婚前對對方的不了解、不熟悉,所以才會看錯了人!才會導緻婚姻失敗!
但是在我看來,事情并不完全是這麼簡單!
至少一段婚姻的失敗除了和你們互相不了解對方有一定的關系外,還和你們的原生家庭也有一定的關系。
據調查顯示,個性、價值觀不同,是導緻婚姻失敗的第一大原因,其次才是第三者介入和性生活不和諧。
所謂價值觀不同,就與原生家庭有很大關系,人的個性、價值觀是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
比如:
“TA為什麼不喜歡小孩,為什麼老打孩子”,原因是什麼?是小孩真不聽話?還是你們夫妻關系不和諧?又或者 TA的原生家庭本來就是這樣子?
“TA一點主見都沒有,什麼都聽TA家裡的,什麼都往TA家裡送。”是TA性格太過自卑?還是你在這段關系中沒有給TA過多的安全感?又或者TA在原生家庭中就已經被安排了這樣一味付出的角色。
所以說,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每個人在婚姻中的不幸,都和原生家庭有關。
下面我将從三個方面給姐妹們好好講講:為什麼說原生家庭的陰影,成了我們婚姻的隐形殺手?
01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心理學上早有證明: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個人性格、行為、心理起着決定性作用。無論你多不願意承認,這都是事實。
比如你的父母總愛把你與其他人作比較,成年的你往往比較自卑,容易對自我産生懷疑;
比如父母常常吵架,或是離婚,成年後的你或許會恐婚、排斥親密關系;
比如小時候缺失父母某一端的關愛,長大後常常因為缺愛容易遇到渣男,或在感情裡沒有安全感;
也許每個人的童年經曆都不一樣,也有着不同的原生家庭,但是無論小時候的我們,是常常獨自在家、常常忍受家暴和虐待,不被父母重視,或者被父母溺愛,但成年後我們總是有着相似的生活狀态。
有些人甚至會發現,長大後其實變成了和曾經自己想遠離的父母一模一樣的人,就比如《都挺好》裡的明玉,口口聲聲說不想成為父母那樣的人,但不知不覺中卻活成了母親的翻版。即使成年後事業有成,但身上卻到處都是母親的影子。
所以說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直到我們去經曆後才會知道,原來這些痛苦創傷,都是原生家庭所欠的債。
而這一點,同樣适用于婚姻中,其實很多婚姻矛盾看似是夫妻之間的問題,其實則不是,大多都是彼此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心理問題。
02 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結”會不斷重複
心理學家認為,人在成年之後,與原生家庭仍或多或少有些殘存的心理情結。這些未得到解決的心理問題,常被帶入婚姻之中。
婚姻關系,可以說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互動模式的重現。
比如,一個人從小缺少母愛或父愛,那麼在他長大以後,就會變成一種未完成和沒有處理好的情結,可能導緻他在擇偶過程中,另一半不僅要滿足他建立家庭的需求,還要滿足他原生家庭中缺失的親情和關愛需求。
這一意味着你們結婚後可能就會出現一方承擔過多,一方承擔過少,一方付出過多,一方付出過少的情況。
比如一位姐妹從小看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很強的處事能力,在生活中處處受到他人欺侮,那麼她長大後,可能就會期望自己的丈夫是一位很強勢的男人。在她的頭腦中,父親的懦弱是自己痛苦生活的根源,所以,在她自己的婚姻中,她無論如何都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這些殘餘的“心理情結”,好似婚姻之河中的漩渦暗流,帶進婚姻中的殘餘情結越多,這段關系的危險系數就越高。
可見,原生家庭對于我們每個人的影響,會讓我們形成“原生情結”!
這種“原生情結”會在成年後的夫妻相處中不受意識控制地重複出現,從而使很多夫妻在一定程度上“重複”了父母的婚姻模式。
03原生家庭中的親密關系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婚姻關系。
例如,我的學員肖敏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肖敏說,結婚後,她和丈夫吵架了。那天,老公突然說:“你還說你讨厭你媽媽自私霸道、控制欲強。你看看,你簡直跟你媽一模一樣!”
肖敏很委屈,但經過理性的回憶和比較,她驚訝地發現,她和丈夫的相處模式真的和自己的父母如出一轍!
肖敏問我:“常老師,你說原生家庭的陰影,真的躲不過去嗎?真的會成為我們婚姻的隐形殺手嗎?”
答案:是的!我們從小就生活在那個家庭。一方面會習得父母的溝通方式,另一方面也會習得父母的相處方式。并把這種模式帶到自己以後的人際交往、戀愛和婚姻中。
肖敏說她自私霸道是因為安全感低,總懷疑老公不愛自己。兩個人吵架後,她痛苦得要死要活。她的老公煩膩不已,就會關掉電話,躲起來。本來婚前是老公苦苦追求她的,但是婚後卻變成了她拼命追,老公拼命跑的模式。
肖敏問我該怎麼辦?
怎麼辦?就依戀模式而言,肖敏是徹頭徹尾的焦慮型,而她的丈夫是徹頭徹尾的回避型。
肖敏小時候父母脾氣都不好,對肖敏忽冷忽熱,沒有穩定的感情。結果,肖敏變得特别沒有安全感,内心很空虛。一旦進入親密關系,她就會想盡辦法控制對方,也會因為關系的一點變化而焦慮。
而肖敏的婆婆和她一樣都是焦慮型,對丈夫和兒子嚴格控制,這讓肖敏的丈夫感到非常窒息和壓迫,不得不選擇回避模式。結婚後,肖敏的丈夫發現自己的妻子和他媽一樣都喜歡控制自己,于是更想回避了!
這就是家庭間的“代際傳遞”。我們小時候在家裡習得的互動模式、溝通方式、情緒處理方式等等,會随着我們被帶進新的家庭,重複我們童年的模式,或者重複我們父母的婚姻。
因此,原生家庭中的親密關系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婚姻關系。
當父母相親相愛時,這是給孩子的一份大禮。當父母互相傷害,會給孩子心理留下創傷。當他們面對幸福時,不懂得珍惜,不懂得争取,總想着逃避,想着放棄。
所以,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快樂、大度、無所畏懼的人,請好好愛你的另一半,讓你的孩子獲得一個健康的情感模式。
不要讓原生家庭的父母關系成為子女婚姻的隐形殺手。
PART02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呢?
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01與原生家庭和解,看見真實的自己
其實每個人的内心深處,都想與原生家庭和解。
很多人可能會和自己伴侶抱怨自己的父母,但當伴侶抱怨他們時,自己往往會憤怒。忍不住會說,你憑什麼說我媽?或者,你憑什麼說我爸?
自己爸媽,自己可以說,但不允許别人說他們不好。其實維護的背後,還是愛。家人之間的愛不需要言語。表面上再大的矛盾,内心也是想和解的。
其次,和解才能達到真正的療愈。
在咨詢過程中,有些來訪者因為被積壓太久的情緒突然爆發,可能一會兒想和父母對抗,一會兒想不理父母,甚至恨不得和父母斷絕關系。
這時候來訪者ta自己的力量其實就顯現出來了,ta敢于去表達了。
但是,ta這個呈現,隻是一個療愈的過程。更好的療愈是,當ta充分表達自己的情緒時,ta内在真正足夠強大時,ta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和父母,才能不斷承接自己的悲傷和父母的悲傷。
這時候才是真正走向和解了,這個來訪者心裡也會真正踏實。
當然,難免會有個别情況。
當來訪者隻是看到了憤怒,便停止了探索,ta可能就卡在了憤怒中。憤怒給ta帶來力量,讓ta在心理上離開父母的時候,也能獨自面對很多事情。同時,卡在憤怒中的分離對ta來說是痛苦的,甚至是撕裂的。
所以建議大家在進行心靈探索的時候,最好能堅持到底,走完這個過程,真正走向和解。
02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
結婚之後,首要的任務就是經營好與另一半的關系,這需要夫妻兩人都主動與原生家庭劃清界限,保持獨立,把另一半放在第一位,同另一半共同讨論,為保護小家庭的獨立與自由樹立一些原則,彼此嚴格遵守。
首先梳理一下,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原生家庭對你的依戀模式有什麼影響?它們是怎麼影響你的?
隻有了解問題的源頭,才能有所突破。
其次清理各自的原生家庭,分析各自原生家庭裡的種種陷阱,意識到哪些東西是不好的,把它挑出來丢掉,不要再傳給下一代。
03尋求專業的幫助
認識彼此内在心理狀态,是解決沖突、建立親密關系不可缺的一環。
雙方可以借着“原生情結”引發的機會,做一次心靈回溯。
然後尋求專業的幫助,幫助你回顧自己在成長曆程中曾發生的事,用更客觀的立場幫你檢視探尋問題源頭,盡早擺脫原生家庭對你的惡劣影響!
最後我想說:不幸的原生家庭可能會“摧毀”一個人的婚姻,但一段好的關系同樣也可以治愈曾經的創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