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去年以來,吉林省以生态強省建設為引領,着力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态環境高水平保護。省級層面圍繞“3 1”體系,先後出台了18項重要文件及系列行動方案,啟動實施了27個重大項目。各地區結合本地實際,謀劃實施了211個重點工程。全省綠色低碳發展的内生動力不斷增強,生态強省建設成效顯著。
綠色低碳發展紮實推進。綠色産業體系不斷夯實。工業綠色轉型深入推進,奧迪一汽新能源、紅旗新能源、比亞迪動力電池、吉化120萬噸乙烯系列工程等重大項目相繼實施。綠色農業全面推廣,千億斤糧食、千萬頭肉牛等重大項目全面啟動。綠色能源體系加速構建。加速打造國家松遼新能源基地核心區,加快推進“吉電南送”特高壓通道項目,“陸上風光三峽”1257.77萬千瓦裝機并網發電,“山水蓄能三峽”全面啟動。新引進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22個。綠色流通逐步完善。持續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今年1-8月,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8.6%。實施綠色出行“續航”工程和綠色公共交通工程,累計建設專用、公用充電樁5160個、換電站47座,更換新能源公交車417輛。
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高效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持續深化燃煤污染治理,全面完成117家燃煤供熱企業達标整治,長春、吉林、白山成功申報國家北方清潔取暖示範城市,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81.3%。嚴格實施稭稈全域禁燒,多渠道提升稭稈綜合利用能力,2021年秋季至2022年春季,稭稈露天焚燒火點數量同比下降77%。今年1-8月,全省空氣環境質量再創新高,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2.1%,同比上升0.6個百分點。全力推進水污染防治。統籌實施“三水共治”,以“兩河一湖”為重點,實行“一河一策”“一斷面一策”治理。西部河湖連通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大水網”建設全面啟動,萬裡綠水長廊加快建設。紮實推進土壤污染防治。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大力推進四平黑土地保護示範區建設,全省保護性耕作面積擴大到3283萬畝。嚴格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安全管控,安全利用率分别達到99.9%和100%。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長春、吉林被确定為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穩固。自然生态功能保持穩定。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工程,實施第三個“十年綠美吉林”行動,啟動“林草濕”連通工程。有序完善自然保護地體系,首批國家公園之一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全省累計建成各類各級自然保護地167個,總面積達到319.2萬公頃。全省生态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8年達到良好水平。環境安全得到有效維護。持續強化環境風險隐患排查,有序推進長春艾仕得和松原石化兩戶企業搬遷改造,一年來,全省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
生态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夯實。生态環境責任體系逐步完善。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等全面實施,政府生态環境保護目标責任制、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生态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生态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深入落實。中央生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序推進,第二輪省級督察全面啟動。生态環境法規體系不斷健全。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相繼出台,生态環保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生态環境監管體系日趨完善。全面實施“三線一單”分區管控,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标管理。持續推進自然資源資産産權、生态保護補償等制度,積極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社會共治作用持續彰顯。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全國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日為契機,組織開展系列生态環境宣傳活動,采取線上“雲”參觀形式組織環保設施向公衆開放。持續完善生态環境信息公開機制和有獎舉報制度,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注、參與生态環境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展現出強大合力和積極作用。
來源:彩練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