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簡稱感統)很早就出現在大衆視野,近幾年迅速翻紅,可能很多家長也都聽說過,但具體是個啥? 不知道! 再加上坊間傳言,比如:
感覺統合能改善睡眠
感覺統合能提高注意力
感覺統合能調節腸道
......
貌似感覺統合啥都管
甚至可以讓娃點燃小宇宙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感覺統合
什麼是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是指将人體器官各部分的感覺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由大腦将這些信息組合起來進行處理(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和統一),并對身體外的知覺做出包括行為、語言、思維等适應性反應的能力。
如何判斷孩子
感統是否正常
視知覺失調
▼
課文讀着讀着就竄行了,6和b和d、q和p寫反,寫作業時常把字寫出格...
聽知覺失調
▼
記不住老師說的話,經常聽漏東西。對巨大的聲音沒有反應,細小的聲音反而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等...
觸覺失調
▼
不喜歡被家人抱,社會交往能力較低,性格孤僻,反映慢、動作不靈活等...
本體覺失調
▼
方向感特别差切無法正确掌握方向,閉上眼睛就容易摔倒,坐姿不夠端正會東倒西歪,說話遲鈍、表達不清...
前庭覺失調
▼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坐不住,轉圈不容易暈,鞋子容易穿反...
感覺統合發育良好的娃:看到老母親做好飯(視覺)-----聞到飯好香(嗅覺)-----平穩迅速的跑到餐桌前(前庭覺)-----确認自己坐在椅子上(觸覺)-----拿起碗筷吃到美味(本體覺)。
感覺統合發育異常的娃:不能确認自己是否坐到椅子上、不能确認自己筷子拿的好不好(觸覺不好)-----不能确認自己從餐桌前到坐在椅子上需要移動多少(前庭覺不好)-----不知道手如何拿碗筷,不知道用多少力道拿碗筷(本體覺不好)。
隻是一個簡單的吃飯,對我們來說甚至都不會意識到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但對于感覺統合發育異常的孩子來說,這個過程就不太友好啦。
還有一些孩子會出現協調性差,不容易完成跳繩等肢體精密協作動作。手工能力低下,穿脫衣服動作笨拙,大小便後處理方式不當。脾氣暴躁,亂扔東西,不自信。過度依賴家長,自理能力差。小一些的孩子會表現出喂養困難,容易誘發嘔吐等。
感統失調如何訓練
河南省兒童醫院康複醫院副主任醫師楊冬梅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孩子行為表現,一旦發現孩子有異常行為,應及時就診。醫生會測查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及智力發展水平等,針對孩子情況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通過一些特殊研制的教具,以遊戲的形式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和腦力強化訓練,使孩子充分感知各種刺激,在大腦中進行感覺的統合,達到幹預目的。
感統訓練最佳年齡段
預防期:0-3歲是感覺統合訓練失調的預防階段。如果在這個時期給與孩子一定的感覺刺激,可以預防孩子日後感覺統合失調的發生。
黃金期:3-6歲被稱為改善感覺統合失調的黃金期,此時寶寶的大腦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也是感統訓練的最佳階段。
矯正期:7-13歲是矯正感覺統合失調的有效期,由于大腦的生長發育已經基本完成,孩子接受訓練的時間要加長,力度也要加強。(河南省兒童醫院供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