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總結?回想幾十年的教學生涯,深深體會,孩子健康的成長曆程,行為習慣的養成是老師最重要的教學内容之一從小教育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是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的品德、态度和習慣作為我們教師,如果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幹了一件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事當然,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件長期的、艱苦的工作,如何做好這件工作,更是值得探讨,下面我談一點體會與反思 一、明理 要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的道理,隻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在對學生進行“自覺排好路隊”、“遵守紀律”、“按時完成作業”、“認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時,經驗豐富的老師總是先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這麼做?不這麼做又會怎麼樣?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明白這樣做的意義然後結合生動的故事,有趣的遊戲,班隊活動等進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導行 解決了“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問題後,下面就是“該怎樣做”的事情了如: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教育孩子讀寫姿勢要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和“胸離桌子一拳”;路隊、集會要做到三個字“快、“靜、齊、”,課堂上專心聽講,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現在六一班的劉詩奇同學總是不寫作業,喜歡跟老師頂嘴,我對他說你在學跟老師頂嘴在家裡肯定也跟父母頂嘴,對父母不孝,作為學生要知道怎麼尊敬老師和孝敬父母,中國自古就倡導“百善孝為先”!通過這次談話後來他改了許多,慢慢的對老師尊敬多了 三、訓練 習慣”要“習”才能“慣”,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在教師嚴格的訓練下養成的在和李輝老師搭檔的過程中我看到她常常利用晨會、班會加強對學生行為的訓練,如:行隊禮的訓練,禮貌待客的訓練,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還有上下樓梯左右行走的訓練等等,為了加強訓練效果,有時還采用表演的方式,學生編小品、相聲,利用教材編成課本劇,通過這些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将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落到實處在潛移默化、耳眩目染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許多好的方法和作為一名老師所具備的一些基本素質 四、反思 作為老師不能一味的去強調學生必須這樣那樣去做,也要換位思考,體諒學生:我們知道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習慣的養成也有個過程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現在的水平有時真得很難達到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值,過分的強壓和管束也許會達到适得其反的結果現在的孩子通過家庭環境、各方面信息返回到他大腦中的事情太多了,想象昨天下午考試我們班的三個同學劉詩奇、朱熹、唐昊就是不答題在後面玩,說了一邊又一邊,我的手底下也在忙,心裡很着急,因為明天要上課,而課件還沒有做好,自己心裡着急而他們三個似乎故意跟我作對,就是不答卷在那兒搗亂,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憤怒地撕了他們的卷子,讓他們站在了教室後邊反省當時就是因為我的師道尊嚴的面子在作怪,如果當時我冷靜點,換個方式跟他們說也許他們會是另一種樣子,也許會乖乖的答卷,但是就因為自己心裡着急還有我的師道尊嚴而撕了他們的卷子,殺雞給猴看,他們倒是鎮住了,可是我的尊嚴也在那一刻垮了,畢竟還是孩子我這樣做對嗎?想象我們的教育最終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有着重要的意義一個粗暴暴躁的老師能給學生起到垂範作用嗎?隻能帶來壞的影響,我們為師者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對學生其着良好的作用反思自己的行為撕毀學生卷子真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方法冷靜下來我也很後悔,把他們的卷子撿起來粘好讓他們進行補做并給他們好好說了說,十二三歲的學生了,他們也有尊嚴的今天早晨兩人重新做了一份試卷拿回來讓我看 總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上還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隻要我們老師耐心細緻的去抓,就會有成效、就會有收獲我們的學生就會把禮儀帶進學校、把微笑帶給隊員、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給社會、把尊敬帶給老師,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學生行為養成教育總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回想幾十年的教學生涯,深深體會,孩子健康的成長曆程,行為習慣的養成是老師最重要的教學内容之一。從小教育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是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的品德、态度和習慣。作為我們教師,如果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幹了一件使學生終生受益的事。當然,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一件長期的、艱苦的工作,如何做好這件工作,更是值得探讨,下面我談一點體會與反思。 一、明理 要讓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我為什麼要這麼做的道理,隻有明白了道理,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在對學生進行“自覺排好路隊”、“遵守紀律”、“按時完成作業”、“認真做眼保健操”等教育時,經驗豐富的老師總是先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這麼做?不這麼做又會怎麼樣?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明白這樣做的意義。然後結合生動的故事,有趣的遊戲,班隊活動等進行。使學生真正認識到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導行 解決了“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問題後,下面就是“該怎樣做”的事情了。如: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教育孩子讀寫姿勢要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離書本一尺”和“胸離桌子一拳”;路隊、集會要做到三個字“快、“靜、齊、”,課堂上專心聽講,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現在六一班的劉詩奇同學總是不寫作業,喜歡跟老師頂嘴,我對他說你在學跟老師頂嘴在家裡肯定也跟父母頂嘴,對父母不孝,作為學生要知道怎麼尊敬老師和孝敬父母,中國自古就倡導“百善孝為先”!通過這次談話後來他改了許多,慢慢的對老師尊敬多了。 三、訓練 習慣”要“習”才能“慣”,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在教師嚴格的訓練下養成的。在和李輝老師搭檔的過程中我看到她常常利用晨會、班會加強對學生行為的訓練,如:行隊禮的訓練,禮貌待客的訓練,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還有上下樓梯左右行走的訓練等等,為了加強訓練效果,有時還采用表演的方式,學生編小品、相聲,利用教材編成課本劇,通過這些生動活潑,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将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落到實處。在潛移默化、耳眩目染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許多好的方法和作為一名老師所具備的一些基本素質。 四、反思 作為老師不能一味的去強調學生必須這樣那樣去做,也要換位思考,體諒學生:我們知道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有一個過程,習慣的養成也有個過程。靜下心來想一想,孩子現在的水平有時真得很難達到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值,過分的強壓和管束也許會達到适得其反的結果。現在的孩子通過家庭環境、各方面信息返回到他大腦中的事情太多了,想象昨天下午考試我們班的三個同學劉詩奇、朱熹、唐昊就是不答題在後面玩,說了一邊又一邊,我的手底下也在忙,心裡很着急,因為明天要上課,而課件還沒有做好,自己心裡着急而他們三個似乎故意跟我作對,就是不答卷在那兒搗亂,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我憤怒地撕了他們的卷子,讓他們站在了教室後邊反省。當時就是因為我的師道尊嚴的面子在作怪,如果當時我冷靜點,換個方式跟他們說也許他們會是另一種樣子,也許會乖乖的答卷,但是就因為自己心裡着急還有我的師道尊嚴而撕了他們的卷子,殺雞給猴看,他們倒是鎮住了,可是我的尊嚴也在那一刻垮了,畢竟還是孩子我這樣做對嗎?想象我們的教育最終是對學生的行為發生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促進兒童健康成長有着重要的意義。一個粗暴暴躁的老師能給學生起到垂範作用嗎?隻能帶來壞的影響,我們為師者在教育學生的同時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對學生其着良好的作用。反思自己的行為撕毀學生卷子真是一種失敗的教育方法。冷靜下來我也很後悔,把他們的卷子撿起來粘好讓他們進行補做。并給他們好好說了說,十二三歲的學生了,他們也有尊嚴的。今天早晨兩人重新做了一份試卷拿回來讓我看。 總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上還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隻要我們老師耐心細緻的去抓,就會有成效、就會有收獲。我們的學生就會把禮儀帶進學校、把微笑帶給隊員、把孝敬帶給長輩、把謙讓帶給社會、把尊敬帶給老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