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帶着生日蛋糕回去,我女兒卻一個人躲在房間裡大哭,怎麼問都不說,最後逼急了,才從嘴裡蹦出一句話:“你去看家裡的攝像頭”。看完後,我氣得渾身發抖,等我老公一回來,我就直接告訴他:“我忍不了了,你要是不把你媽送走,我們就離婚!”
我老婆婆到我家住了大半年,我也忍了大半年!
本來,我生完女兒後,一直是我媽在我家照顧。但是,我媽身體不好,在我家呆上一年多,明顯已經吃不消了,我不得不趕緊讓我媽回去休息。後來,我們換了好幾個保姆,感覺都不太行,最後才将我老婆婆請過來,照顧我女兒。
剛開始,我特别擔心婆媳關系會出現問題,我老公卻一直安穩我:“我媽這人啥都好,就是嘴碎,愛唠叨,心是好的,你就賣個耳朵給她,當沒聽見,一會兒她自己就忘記了!”
我老婆婆剛一進家門,就過來拉着我的手,說:“你們隻管上你們的班,家裡的事全部交給我,不用操心。心裡要有什麼想法,直接和我說,我要是心裡想到什麼,也會直接和你們說,我這人就是嘴笨,肚子裡有什麼就說什麼,不會拐彎抹角的,要是話說重了,千萬别往心裡去。”我聽了她這話,反而有些放心了,一家人自然是有啥說啥是最好的,要是嘴碎愛唠叨,大不了就像我老公說的那樣,賣個耳朵給她就是了,隻是後面發生的事,讓我始料不及。
我老婆婆特别勤快,手腳很利落。早晨五點半就起床,開始準備早餐,收拾家務。等到八點時,就出門買菜,回來後繼續做家務。除了中午補個午覺外,就一直在忙,直到晚上上床睡覺,才會停下。
有時候,我都搞不清楚,家裡怎麼會有這麼多家務活。周末我們在家,她也是如此,手上抓塊抹布,到處擦擦、抹抹。有時候,我都看不下去,忍不住勸阻:“媽,你休息一下吧。”
她總說:“不要緊,不累。”
從周一到周五,我和我老公都是早晨一大早就出了門,早餐都是在單位食堂吃,中午也不回來,隻有晚上才會在家吃上一頓。
但是,當我們晚上一進家門,瞄了一眼桌上的飯菜,基本都沒什麼胃口了。
每天晚上,桌上都會擺着5~6個菜,将整個桌子占得滿滿的,菜式大緻都不變,閉着眼都能數得出:紅燒鲫魚、紅燒排骨、紅燒獅子頭、 西紅柿雞蛋、清炒花菜、菜瓜肉絲、蹄髈蓮藕枸杞湯、母雞山藥枸杞湯等等,基本不超出這個範圍。但不得不說的是,隻要是綠葉蔬菜,不管是葉還是莖,都很老,嚼兩下就得吐出來,根本吞不下去。像我女兒,是基本上一口不碰。
每次,一看到我們回來,我老婆婆都熱情得不得了,使勁招呼我們趕緊洗手上桌吃飯,還不斷說:“在食堂吃哪有在家裡吃的香,你們平常工作又忙,在公司吃飯跟打戰一樣,回家要補一補……”
剛開始,我還挺受寵若驚的,雖然菜看起來有些油膩,但畢竟也是對方一片心意,怎麼着要給我婆婆一些面子。
隻是,當我第一口咬下去後,口腔内所有細胞都在拼命反抗。我硬忍着,不斷做着自己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才吞下去。味道确實是一言難盡,有點糊,有點酸,又有辣……
我硬着頭皮,輕聲說:“媽,小孩子不太能吃辣的,下次還是得……”
我話還沒說完,我老婆婆的臉就沉了下來:“我們老家那邊的孩子個個都能吃辣,你們大城市裡的孩子就是太嬌慣了,什麼都由着她……”就像機關槍一樣,吧嗒吧嗒說個不停,我硬着頭皮坐在那裡聽着,想着我老公說的話“賣個耳朵”,看來真的隻能這麼做了。
我又嘗了嘗其他菜,實在是吃不下去,幹脆喝碗湯。
“排骨蓮藕湯,滋陰養肺的,趁熱多喝點!”
我聽着,趕緊乖巧地點頭,舉起勺子。不想,一勺子下去,半勺子枸杞,看得我兩眼發懵。正準備歪一歪,将枸杞抖進鍋裡,我老婆婆卻眼疾手快,一把攔住:“我跟你說,枸杞可是好東西,這還是剛從藥房買的,多吃點,全部吃下去!”
我哭笑不得:“好像太多了……”
“藥膳嘛,量不夠,怎麼會有效呢?”
這頓飯吃得我心裡是五味雜陳,好不容易把手裡的這碗湯喝完,就趕緊找了個借口溜了。
我老公基本上一進門就會宣稱自己在單位吃過,實在躲不過去,被抓上桌,也隻象征性地動幾下筷子,然後就找了個借口溜了。
我本來也想學他,說自己在外面吃過了,但始終覺得不太妥當,于是就謊稱自己胃不太好,要吃少點。
基本上,每天都會剩下很多菜,倒肯定是舍不得倒的,直接放到冰箱裡,第二天熱一熱再吃。時間久了,我老婆婆自然就不高興了。每次收拾桌子時,就會冷着臉,摔着筷子說:“飯做了還不吃,想吃人心嗎?”
還有好幾次,我們剛進門,她就沖着我們嚷嚷:“先和打你們個招呼,今天沒得菜,就把昨天的菜熱熱,我們窮人家,每天喝粥就飽了……”
我隻能拼命忍着,當沒聽見。
“你媽就希望你爸現在死掉才稱心呢!”
那天,我實在忍不住了,看她做了一桌子的菜,又沒人動筷子,于是我走到她面前,勸她說:“媽,我和小甯(我老公的小名)每天中午在單位食堂吃得很飽,晚上實在吃不下那麼多,菜留到第二天也不新鮮,要不以後晚上少燒幾個菜……”
我老婆婆看着我,眼珠骨碌轉了好幾圈,突然一把拉住我,直接打斷我的話:“你們每天上班很辛苦,吃那麼少真的不應該的,對自己身體不好的,你胃不好就算了,但你得好好勸勸小甯,叫他晚上多吃點……”
又吧啦吧啦說上一大通,我連插嘴的機會都沒有。
最後,我好不容易找了個借口,逃出廚房,溜回卧室裡,和我老公說了剛才的事。
最後,我沒好氣地說:“你也稍微應付一下你媽,以後動動筷子,吃兩口,不然你媽那張臉真的很難看啊!”
“我媽燒的菜,我從小吃到大都吃膩了,一看又是那幾個菜,就沒什麼胃口,你就别管了!”
“那要不你和你媽說說,讓她少燒幾個菜,省得每天剩下那麼多,放到第二天吃,既不好吃,又沒營養!”
“你以為我沒說過啊?我前幾天就和她說了,反被她直接罵一頓,說我不肯在家好好吃飯,成天在外面亂吃之類,說了半天才肯放過我。反正,我是不會再去找她說這事了!”
“那怎麼辦呢?”我愁眉苦臉起來。
我老公歎了口氣:“我也沒辦法,你女兒現在還在上幼兒園,你還指望人家幫忙接呢!”
我郁悶地瞪了他一眼:“你個死人,叫你想辦法,什麼都想不出來,要你有什麼用?”
我老公隻沖着我笑了一下,繼續玩他的電腦。
當時,卧室的門沒有完全關上,我仿佛看到一個人影從門口閃了一下,好像是老婆婆,我當時也沒放在心上,畢竟我們也沒說什麼,不過玩笑而已。
到了第二天中午,我老婆婆和我女兒單獨在家吃午飯。我女兒好像是嫌桌上的菜都是昨天的,不肯吃,我老婆婆就生氣地罵她。
我女兒回嘴說:“我媽不吃你燒的飯,我爸也不吃,為什麼非逼着我吃呢?”
這下,我老婆婆被徹底激怒了,大聲吼道:“你媽就希望你爸現在死掉才稱心呢!”
當時,我女兒聽完這句話,“哇”的一聲哭得一塌糊塗,直接跑回自己房間,就再不肯出來。
我老公看完後,直接走出去找我老婆婆去了。我把門關上,心裡還窩着一肚子的火。
過了半小時後,他才進來,跟我說,這是個誤會。
昨天晚上,他媽路過我們卧室,正好聽到我說的最後一句,前面也沒聽到,就開始胡亂猜想,然後就産生誤會了。
他說,現在已經把誤會解釋開了,他媽特别内疚。
“我不管她是怎麼想的,這話能随便和小孩子說嗎?‘你媽盼着你爸死‘,你讓我女兒心裡怎麼想?會給她心裡留下多大的陰影?”
我老公一直陪笑着安慰我,說他媽當時是氣糊塗了,自己說什麼,恐怕都不知道呢!又說,她媽來了也有小半年了,起碼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照顧我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等等。
我剛要說話,老婆婆也走了進來,不斷地說自己是老糊塗了,還保證說以後再也不會幹這事了。我女兒也跑了進來,說:“奶奶剛剛和我道歉了,媽媽别再生奶奶的氣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能怎麼辦,畢竟以後還得求着人家接送我女兒呢,但我心裡始終很不舒服,仿佛一根刺卡在那裡。
之後,我每次下班回到家以後,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大聲喊“媽”,隻卷着舌頭,含含糊糊地咕噜了一句,也不管她聽沒聽到,就迅速鑽進我女兒的房間,陪女兒一起看看書,或是打遊戲。直到吃飯時間,才帶着女兒一起出來。
好在,我老婆婆總算聽進我們的話,晚上通常隻有兩菜一湯。但是,我基本都借口胃不舒服,再也不上桌吃飯了。回自己房間時,一定會注意把門關好,即便和我老公說話,聲音也會刻意壓低,感覺像做賊一樣。
我不知道我老婆婆還會在我家待多久,但我肯定的是,有她在,我真的很不開心。
她似乎也感覺我的變化,于是前段時間和我們提出,等我女兒上小學後她就回去。
“到時候,你們還是請專業的機構來接送妞妞,還可以輔導她功課。畢竟,我年紀大了,看她也看不住了,更别說輔導功課了。”
“我回去也能享享清福,等妞妞放假時,你們帶她回老家來看我就行了!”
再回到先前的問題——“人老了,千萬别和子女住一起,那樣誰都不開心”,我以我自己為例,舉雙手贊同。
建議:可以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便于互相照顧,但盡量不要住在一起,否則很可能是無窮無盡的問題。為什麼呢?
第一、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存在着很大的差異,住一起很難遷就彼此。譬如,老人習慣早睡早起,而我們大部分人因為習慣或工作等原因,常常會拖到11點以後才睡,早上自然就會晚起。特别是到了周末,大部分年輕人都有睡懶覺的習慣。再者,我們大部分人要是不想做飯菜,就會第一選擇——點外賣,但老人大部分都不贊同,認為外賣是高油高鹽高糖,很不健康。偶爾在一起住幾天,彼此還能容忍,時間一長,矛盾自然會出現。
第二、兩代人的思想觀念不同,住一起容易産生沖突。譬如,對于剩菜的認同,我們和老人就會産生不同的意見。老人生活比較節儉,認為剩菜熱熱,明天還能吃,但在我們看來,剩菜吃不完就應該倒掉,放到第二天,口感不但變差了,營養也丢失了。如果分開住的話,自己愛怎麼吃就怎麼吃。
第三、生活圈子不同,住一起不方便。很多年輕人認為,老人和子女住,會影響子女的私人生活,包括子女的夫妻生活。其實,這種影響是相互的,老人也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和夫妻生活。如果分開住,叫上老友到家裡喝茶、打麻将,都很方便。
第四、婆媳之間難相處,住一起容易觸發矛盾。就拿我來說吧,我和我婆婆剛開始關系還是不錯的,但相處久了,看到對方的缺點多了,就容易産生矛盾了。所以,如果分開住,我們之間見面次數不多,産生矛盾的機會自然也就減少,即使意見不同,分開一段時間後,各自冷靜,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了,婆媳更容易相處,家庭也更加和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