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特别是通俗小說中,設置懸念是很常見的寫作技術。懸念設置好了,能像鈎子一樣勾引讀者追讀作品。
但是,設置懸念的水平也是三六九等。懸念設置好了,就能夠充分吸引讀者;如果設置不好,不僅不能吸引讀者,反而會讓人覺得好笑,甚至産生反感。
01 懸念設置
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設置懸念的技術很高超,在小說中能随意設置出質量很高的懸念。《連城訣》第三章中,他就設置了這樣一個懸念。
丁典教授狄雲神照經之後,獄中兩年多沒有發生什麼事情,日子過得很平靜。但是日子平靜,小說就沒有可寫的了,必須有進一步的矛盾沖突,故事才能繼續。這時候,金庸安排了情節轉折。
“這一日早晨醒來,他側身而卧,臉向牆壁,依法吐納,忽聽得丁典‘咦’的一聲,聲音中頗有焦慮之意,過得半晌,又聽他自言自語:‘今天是不會謝的,明天再換也不遲。’”
但是,他卻能看到丁典的情緒不太對。“這一日丁典自早到晚,心緒煩躁不甯。”
狄雲看到丁典這麼焦慮,也感到很詫異。他轉過身來,隻見丁典擡着頭,正凝望着遠處窗檻上的那隻花盆。
狄雲在練習神照經以後,耳目的能力提高很多,比原來靈敏多了,他看到丁典看的盆裡面,三朵黃色薔薇花中間,有一朵缺了一片花瓣。
這個時候,狄雲想起來平時總是看見,丁典沒事的時候,總是凝望着這些花。經常呆呆出神,好像有什麼心事,而且這麼多年都是這樣的。
狄雲看他凝望這些花,也沒有多想,就是覺得可能是在獄中沒有什麼可以寄托的,所以心中覺得無聊,就看窗外的花來打發時間。所以,丁典賞花,本身也沒有什麼新奇的。
而且,這花盆中的鮮花長期都保持着鮮豔,不是含苞待放,就是映日盛開,不等有一瓣花殘謝,就會被換掉了。不論是什麼花,日日夜夜,總是有一盆鮮花放在窗檻上。所以,這麼長時間以來,花都是新鮮的。
平時,狄雲也沒有覺得如何,現在卻隐隐約約地感覺到好像有什麼事情。因為,這盆花已經放了六七天了,卻一直沒有更換。這是什麼原因呢?狄雲想不清楚。
到了第二天早晨,那盆黃色的薔薇花還是沒有換,甚至還有五六瓣花已經被風吹去。狄雲看着,不知怎麼搞的,他心中隐隐覺得有不詳的事情。
這一天,丁典的臉色極為難看。狄雲為了安慰丁典,故意說:“這人這一次忘了換花,想必下午會記得。”
丁典聽狄雲這樣說,大聲說“怎麼會忘記?決不會的!難道……難道是生了病?就算是生了病,也會叫人來換花啊!”一邊說,他一邊不停步地走來走去,神色不安已極。
到了傍晚,天上陰雲密布,不久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一陣寒風吹過來,那花盆上三朵黃色薔薇花的花瓣也都飄了幾片下來。
丁典在這幾個時辰中,一直目不轉睛地望着這盆花,每飄落一片花瓣,他總是臉上肌肉扭動,神色很凄楚,就像在他身上剜掉一塊肉那麼難受。
狄雲看他那麼難受,心中很少不忍,就問他:“丁大哥,你為什麼這樣不安?”丁典轉過頭來,滿臉怒容,喝道:“關你什麼事?啰嗦什麼?”然後,他臉上慢慢地顯得很凄涼,心裡面顯得很悲痛。
這一個晚上,丁典一會都沒有坐下。次日清晨,風雨也并沒有停止。晨光顯得很弱小,看那盆花,隻見三朵薔薇的花瓣已經全部掉完了,盆中隻留下了幾根花枝,它們在風雨中不停地顫抖。
這個時候,丁典大聲喊道:“死了?死了?你真的死了?”雙手抓住鐵栅,在風雨中不住地搖晃。
狄雲看到這裡,實在不忍心了,就說:“大哥,你若是記挂着誰,咱們便去瞧瞧。”丁點大吼:“瞧!能去瞧麼?我若能去,早就去了,用得着在這臭牢房中苦耗?”
狄雲不知道他說的這些話,到底是啥意思,睜大了眼睛,隻好默不作聲。這一天,丁典雙手抱住了頭,坐在地下不言不動,不吃不喝。
到了晚上二更,丁典緩緩站起身來,道:“兄弟,咱們去瞧瞧罷。”話聲甚是平靜。
讀者看到這裡,也就明白了,随着他們的行動,作者要逐漸揭開這個謎底了。
到此,金庸通過丁典情緒的五個層次,成功設置了一個懸念。
02 懸念設置過程
小說中,先是說到丁典看到花盆中的花沒有換掉,開始感到焦慮。
為什麼丁典會焦慮?因為他的武功很高,所以在讀者看來,似乎他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焦慮的事情。而且,兩年來,日子過得很平靜啊。
就因為平靜,所以丁典的焦慮才讓人感到驚心。我們作為讀者,一定可以感受到,肯定是出了什麼事情了,而且這個事情對丁典來說,應該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不會那麼焦慮。而且,能讓老江湖和豪傑般的丁典感到焦慮的,不會是小事。那麼,是什麼大事呢?
狄雲與讀者一樣,他看到丁典這麼焦慮,也感到很詫異。他轉過身來,隻見丁典擡着頭,正凝望着遠處窗檻上的那隻花盆。
這裡金庸就開始點題,那隻花盆。對,那隻花盆,肯定有故事。因為丁典一直在看那隻花盆,他的焦慮也是因為看了那隻花盆。那隻花盆,有什麼奇怪的嗎?金庸繼續通過狄雲的感受,來告訴讀者怎麼回事。
狄雲在練習神照經以後,耳目的能力提高很多,比原來靈敏多了,他看到丁典看的盆裡面,三朵黃色薔薇花中間,有一朵缺了一片花瓣。
原來是花盆裡面的花,缺了一片花瓣?但是缺了一片花瓣又怎麼了?花朵缺一片花瓣,不是很正常的嗎?但是,肯定有文章,要不然作者也不會細緻描寫它。這樣,作者就進一步激起了讀者的好奇心。
這個時候,狄雲想起來平時總是看見,丁典沒事的時候,總是凝望着這些花。經常呆呆出神,好像有什麼心事,而且這麼多年都是這樣的。
讀者跟着狄雲的心思,也開始注意到,為什麼丁典沒事的時候,總是要凝望着這些花?還經常呆呆出神,好像有什麼心事。為誰出神?他到底有什麼心事?
狄雲看他凝望這些花,也沒有多想,就是覺得可能是在獄中沒有什麼可以寄托的,所以心中覺得無聊,就看窗外的花來打發時間。所以,丁典賞花,本身也沒有什麼新奇的。
而且,這花盆中的鮮花長期都保持着鮮豔,不是含苞待放,就是映日盛開,不等有一瓣花殘謝,就會被換掉了,花都是新鮮的。
小說寫到這裡,讀者開始感覺很不一樣了。讀者會在心中發問,為什麼這盆花會長期保持鮮豔?這個就很離奇了。按照平常道理,花盆裡的花,有開有謝,是很正常的事情啊,為什麼這裡的花常年保持鮮豔?而且,這是監獄附近啊,沒有人會要求誰老是去換新鮮的花供人欣賞。這就有巨大反差了,懸念就此進一步加深。
讀者這個時候,就會意識到,肯定是有重大的事情,而且這個事情一定與丁典有關。這裡面一定有重大隐情。
但是,越是能意識到裡面有重大隐情,讀者的心就越癢癢。原來還意識不到裡面有事情,現在意識到有事情了,而且是在以讓丁典焦慮難熬的方式,讓讀者意識到這裡面的問題。
所以,讀者會更加發問,怎麼回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就會更加有興趣去追讀下面的内容。
不僅讀者會感覺到有問題,就是狄雲也感覺到了可能有問題。平時,狄雲也沒有覺得如何,現在卻隐隐約約地感覺到好像有什麼事情。因為,這盆花已經放了六七天了,卻一直沒有更換。這是什麼原因呢?狄雲想不清楚。
這個時候,丁典的情緒逐漸走向第二層,即煩躁。
丁典的情緒很不對,整日心緒不甯。但是,他卻能看到丁典的情緒不太對。“這一日丁典自早到晚,心緒煩躁不甯。”
第二天早晨,那盆黃色的薔薇花還是沒有換,甚至還有五六瓣花已經被風吹去。狄雲看着,不知怎麼搞的,他心中隐隐覺得有不詳的事情。
這個時候,讀者也已經能夠意識到,可能是對丁典來說非常重要的人,已經死去了。丁典的臉色也印證了讀者的這個想法。因為這一天,丁典的臉色極為難看。
丁典顯然也意識到了,他的情緒已經走到了第三層,極度不安。
狄雲為了安慰丁典,故意說:“這人這一次忘了換花,想必下午會記得。”丁典聽狄雲這樣說,大聲說“怎麼會忘記?決不會的!難道……難道是生了病?就算是生了病,也會叫人來換花啊!”
他對狄雲說話時,一邊說,他一邊不停步地走來走去,神色不安已極。
他的神色不安,已經達到極緻的地步。可見,這個人對他來說,應該是極為重要的。
這個時候,丁典的情緒逐漸來到第四層,凄涼。
晚上下雨的幾個時辰中,丁典一直目不轉睛地望着這盆花,每飄落一片花瓣,他總是臉上肌肉扭動,神色很凄楚,就像在他身上剜掉一塊肉那麼難受。
這個時候,丁典即使不太聰明,也應該已經能猜到,丁大哥所在乎的人,已經不在人世了,所以,每掉一片花瓣,他的内心都是非常凄楚的。
讀者看到丁典這樣痛苦,心中也會産生同感,也會為他感到難過。這樣,一邊為丁典難過,一邊感到疑惑,到底是什麼,讓丁典這樣難過呢?這樣,就進一步激發了好奇心。
狄雲問丁典,然後被叱責。但是,很快丁典臉上慢慢地顯得很凄涼,心裡面顯得很悲痛。丁典的情緒從凄楚變成凄涼,進而很悲痛。
這一個晚上,丁典都一會都沒有坐下。第二天清晨,丁典心中已經有了答案,他大聲喊道:“死了?死了?你真的死了?”雙手抓住鐵栅,在風雨中不住地搖晃。
狄雲建議丁典去瞧瞧。丁典說:“瞧!能去瞧麼?我若能去,早就去了,用得着在這臭牢房中苦耗?”
這個時候,丁典的話顯得很不平常,讀者心中會想,為什麼不能去瞧啊?對啊,為什麼丁典要在牢中這麼長時間?
這樣,金庸用丁典自己的話,也就順勢激發了一個巨大疑問,即為什麼丁典武功這麼高,卻不逃離監獄?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樣,新的疑問出來以後,讀者心中會感覺到肯定有更大的疑團,肯定有更多的未解之謎。這樣,讀者也就更加好奇了。
到了晚上二更,丁典緩緩站起身來,道:“兄弟,咱們去瞧瞧罷。”說話間,語言甚是平靜。
讀者知道,纏繞在心中的謎題,可能要被解開了。所以,讀者的閱讀興趣頓時就被激發起來了。
金庸在這個設置懸念的過程中,借助丁典的焦慮、煩躁、極度不安、凄涼和平靜五個層次的情緒跨度,帶領讀者的情緒,一步步開始接近真相,接近一個不知道具體是什麼的未解之謎。
03 懸念設置方法
金庸成功設置了懸念,讓讀者好奇,到底是什麼讓丁典這麼難過,到底是什麼讓丁典心甘情願地來到監獄。這個原因重要嗎?對本書的發展起到什麼作用?讀者就很想看下去了。金庸設置懸念的手法,對我們的啟示如下。
第一,懸念必須重要。小說中,設置懸念的基本目的,是為了吸引讀者追讀。讀者追讀的根本,其實并不是你所設置的懸念,而是因為這個懸念,對他來說非常重要。假如你所設置的懸念,是如何做木匠活,那麼,大多數讀者肯定是沒有什麼好奇心,更沒有要追讀你的小說的欲望。
隻有懸念的對象對讀者來說是重要的,他們才會覺得應該追讀,并且值得追讀。如上述的懸念,讀者能夠感覺到,丁典之所以感到痛苦,背後的原因一定與他的身世密切相關,一定與他為什麼要來獄中呆着密切相關,讀者也一定能意識到,整個故事的脈絡可能要發生改變了。
第二,懸念應該融入深情。懸念如果僅僅是技術上的事情,它就會顯得幹巴巴的,吸引力就很有限。讀者即使對作者設置的懸念有興趣,這種興趣也不會太濃。如果把懸念設置與深情聯結起來,就是讓讀者意識到,懸念中間包含着深深的情感取舍,如對愛情的等待,那麼,這種深情就會激發讀者的代入感,會把讀者的情緒帶入小說之中。
能夠把讀者情緒帶入小說描寫,實際上就成功了一半。讀者在動情狀态下,會對你設置的懸念更加好奇,因為它關系到他們所在乎的情感的最後歸屬。這個時候,讀者們在乎的已經不僅僅是事情,更包括小說中情感的最後歸屬。這實際上構成了另外一種懸念,即情感懸挂起來形成的懸念。
第三,懸念必須分階段推進。懸念特别是重大懸念,往往内涵豐富,設置起來,并不是能夠通過一個段落的叙述就可以完成,往往需要很多層次的推進,才能最終完成。如金庸在對上述懸念的設置中,就是利用了丁典的五個層次的情緒,來步步推進懸念設置的。
第四,懸念需要鮮活。越真實,懸念的影響越大。這一段的懸念設置中,金庸的描寫顯得很真實,就是做了很多準備,借助很多載體來設置懸念,如對花瓣的描寫,對花枝的描寫,對丁典的神色的描寫等等,都因為描寫非常真實,而産生了很強烈的畫面感,才使讀者讀起來,更加有感,好奇心也更加強烈。
金庸做到了這些步驟,也就成功設置了重大懸念,激發出讀者的好奇心,讀者的心情已經被拉引到不得不閱讀下去的地步。追讀小說,對讀者來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