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于鄢》選自于《左傳·隐公元年》,是《左傳》中第一篇記事完整的篇章,也是《左傳》中反映統治階級内部權力之争的名篇,它通過鄭莊公與其弟共叔段争鬥并取勝、與其母姜氏反目而後和好的過程的生動記叙,反映了他們兄弟、母子之間尖銳的矛盾沖突,展現了鄭國統治集團内部為争奪最高權力而勾心鬥角的情況,揭露了春秋時期統治者殘忍無情、卑鄙虛僞的醜惡面目。
作者把人物置于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加以刻畫,褒貶之意從文章的場面和細節之中自然地流露出來。通過對人物語言和行為的描寫,表現其鮮明的個性,魏禧在《左傳經世鈔》中說:“此篇寫姜氏好惡之昏僻,叔段之貪癡,祭仲之深穩,公之呂之迫切,莊公之奸狠,考叔之敏妙,情狀一一如見。”
鄭莊公是個頗有權術、心狠手辣、陰險狡猾、虛僞至極的國君。他明知在母親的縱容下,弟弟正在野心勃勃地從事擴張和篡權活動,卻裝作毫不在意的樣子。面對臣下關于要有所提防的進谏,他不動聲色地說道:“多行不義必自毖,子姑待之。”在共叔段的擴張活動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他仍然穩坐釣魚台,讓共叔段繼續膨脹奪權的野心。當臣下因此而憂心忡忡,建議除掉共叔段時,他又冷冷地說了一句:“無庸,将自及。”他要讓弟弟自己走向滅亡。見共叔段吞并西北邊邑,擴張到了廪延,莊公仍是不慌不忙,并對臣下預言:“不儀不昵,厚将崩。”直到公叔段“繕甲兵,具卒乘,将襲鄭”,姜氏作為内應,準備打開城門之際,莊公才決定下手。因為弟弟的罪案已經釀成,母親的把柄也已抓到,他可以師出有名地讨伐叛亂活動了。于是,他大兵壓境,一舉把共叔段打垮。
莊公不僅奸狠毒辣,而且十分虛僞。他在盛怒之下把母親幽禁于城穎,并發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但馬上就覺察到自己的失策,害怕蒙上不孝的罪名而極思解脫。當穎考叔 “食舍肉”,請求留給母親享用時,他裝出一副很難過的樣子,假惺惺地說道:“爾有母遺,繄我獨無!”穎考叔為他想出“阕地及泉,隧而相見”的辦法時,他總算找到了台階下,因為這樣做既可以免除不孝之名而逃避指責,又不怕違背誓言而惹人譏笑。當他走進隧道時,居然裝模作樣地賦起“其樂融融”之詩,無以複加的虛僞暴露無遺。
共叔段與他哥哥的老謀深算、攻于心計相比,這位狂妄而貪得無厭的弟弟顯得那樣幼稚愚蠢。他熱衷于擴張,得寸進尺,視莊公的放線釣魚為軟弱可欺,有機可乘。他擅自擴大京邑的營建規格,見莊公沒有反應,即“命西鄙、北鄙貳于己”。自以為莊公對他無可奈何,“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廪延”。擴張得手,越發無所顧忌,準備襲擊國都。他視奪權為易事,沒料到自己的一切活動都在莊公嚴密監視之中,跳來跳去,跳不出莊公的手心。在莊公大軍所向披靡的攻擊下,他狼狽逃竄,奪權的希望成了泡影。
作品最後叙述了莊公母子的握手言和。這是一個極不自然卻又極其自然的結局。它出乎讀者的意料,令人難以置信,但卻符合雙方的思想性格和心理動機。莊公後悔,絕不是悔他報複母親的手段過于殘酷,而是悔這種手段過于 “真誠”,未加掩飾,不僅違背了“父慈、子孝、兄愛、弟敬”的倫理道德,而且敲碎了罩在自己臉上的假面,露出了陰險殘酷的真容,這樣會使他失去人心。作為國君又難以違背誓言,收回成命,他故意露出的悔意,不過是為了蒙蔽國人的一種虛僞罷了。
作者集中筆墨,描寫戰前戰後各種人物的活動,傳神地刻畫他們的性格,生動地揭示他們的内心世界,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對春秋亂世統治階級内部爾虞我詐、互相殘殺的醜惡現象予以猛烈抨擊。顯然,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戰争本身,而在引起戰争的社會原因,在于反映政治鬥争的某些本質規律,這就比單寫戰争過程要深刻而有意義得多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