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所謂的“九合諸侯”,是由齊桓公發起,指的是:春秋時期齊桓公與各國諸侯國締結盟約,由他成為霸主。請注意,這裡是齊桓公,不是齊恒公。他是姜太公呂尚的第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齊襄公之幼弟,其母為衛國人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原本,按照齊國的繼位順序,齊桓公是幾乎不可能繼位的。但是,本應繼承王位的一個因為信奉極端享樂主義,日日溺于女色遭到了刺殺,另一個因為昏庸無知被殺。此時,齊國面臨着群龍無首的局面,于是,齊桓公憑借其智慧和膽識,赢得了衆人的欣賞,最終,奪得了此次王位争奪戰的勝利。齊桓公登基後,沒有像之前那些被殺的庸君一樣,而是想方設法讓齊國強大起來。
在政治管理中,他制定相關制度,将國家政事分給三個部門來管理。而自己則管理五個鄉,設立五屬,每年初由相關大夫向他彙報政務,使得全國形成有機整體;在軍事管理中,他設立嚴格的軍規,強調寓兵于農,以狩獵的方式訓練軍隊,同時,宣布可用武器來贖罪,以解決裝備不足的問題;在經濟方面,他提出合理法規征收賦稅,減緩了人民的經濟壓力,使齊國得以繁榮。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讓他管理政事。此後,兩人同心,共同治理齊國,啟用了大批優秀人才,使齊國強盛發展。
而且,他還接受了管仲的建議,舉行了第一次會盟。
關于齊桓公組織的會盟,曆史上的記載不盡相同。
《論語》中記載着齊桓公匡定天下;
《谷梁傳》記載齊桓公曾召開11次諸侯之間的會合,4次兵車會合。
此外,有人考證說:齊桓公即位的四十三年間,與諸侯見面的次數為26次。
然而,齊桓公召集四國想要結成會盟,這是曆史上第一位有諸侯參與的會盟。後來,齊桓公多次組織諸侯國會盟,以鞏固之間的關系。公元前651年,周朝王室發生了一場戰亂,齊桓公幫助周襄王登基,保住了他的王位,同時,齊桓公又借機在葵丘與諸侯國會盟。
此外,“九合諸侯”中的“九”字說法衆說紛纭,很多人認為:這是齊桓公組織會盟的次數。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九”應該是動詞,通“糾”,有聚集之意,意思是聚集諸侯會盟;另有認為:“九”并不指确定的次數,而是個虛詞,是多次同盟的意思。
那麼,“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背後,有着什麼樣的故事呢?
春秋時期,齊桓公和衆多諸侯簽訂合約結成同盟,而齊桓公成為了盟會的霸主,這就是所謂的“九合諸侯”。再者,齊桓公有效治理了當時的混亂局面,使局勢穩定下來,回歸平和,這就是“一匡天下”。
而且,早齊桓公登基後,他一直緻力于齊國的發展,同時管仲給予了他最大的支持,使齊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之後,北方的燕國被山戎侵占戰亂不停,便向齊國求援,齊桓公率軍營救燕國。在齊國的支持下,燕軍赢得了勝利。此後,魏國遭遇了蠻人的入侵,齊桓公不僅率軍幫助魏國作戰,還幫魏國築牆。
此外,楚國想要占領中原的時候,齊桓公率領軍隊一起進攻楚國,不僅逼停了楚國對中原的攻伐,還逼迫楚國與中原八國簽訂了同盟。由此可見,齊桓公一直緻力于穩定局勢,匡平天下。
後來,周朝王室因繼承的問題發生争執,齊桓公幫助周襄王登基。
為了報答齊桓公,周襄王派節度使将用作祭祀的昂貴肉品與好車好馬送給齊桓公,這是周襄王對諸侯國最高級别的獎賞,說明周襄王認可了他霸主的地位。随後,齊桓公趁機與諸侯在葵丘會盟,而這次是多次會盟中最重要的一次,因為,這是在齊桓公稱霸的基礎上展開的,标志着齊桓公霸權的巅峰。
在葵丘會盟上,齊桓公代表諸侯各國宣讀了共同遵守的盟約。
其主要内容是:
不準把災難引向别國;
不準因别國災荒不賣給糧食;
不準更換太子;
不準以妾代妻;
不準讓婦女參與國家大事。
這些内容,有些是各國在經濟上互相協作的要求,有些是維護宗法統治秩序的需要。條約規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後,言歸于好。”
由此,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首位霸主。
綜上所述,齊桓公以多次會盟的方式,領導着各個諸侯國團結起來,在諸侯與諸侯之間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而在同盟之外,則是多次幫助鄰國平定戰争,抵抗蠻人的入侵,建立起了中原良好的共處秩序。因此,他成為了春秋第一個霸主,這就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故事。
但是,在後來管仲過世後,齊桓公卻忘記了管仲的教誨,變得昏庸腐敗。當時,重金招進的賢臣紛紛去世,使得奸臣當道把齊國搞得烏煙瘴氣。而此時,齊桓公病重,各個皇子為了繼位問題打得沒日沒夜,朝廷一片混亂,民間更是疾苦。甚至,齊桓公死後屍首在床上放了六十七日,腐爛生蛆也無人過問。
從此,齊國日漸消亡。
參考資料:
【《史記·齊太公世家第二》、《國語·齊語》、《齊桓公葵丘兩次會盟諸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