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吉林?作者:鄧海建國家主席10月12日下午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強調,讓我們攜起手來,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吉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者:鄧海建
國家主席10月12日下午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強調,讓我們攜起手來,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為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參差多态的物種,共存于萬物自由的世界。去年9月30日,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發出“春城之約”,歡迎聚首春城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一年之後,《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如約在昆明舉行。春城之約,激蕩中國之聲。綠色地球、美麗世界,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在主旨講話中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以生态文明建設為引領,協調人與自然關系”,二是“以綠色轉型為驅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三是“以人民福祉為中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四是“以國際法為基礎,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行而不辍,未來可期。惟有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構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地球家園,才能真正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生态、綠色、人民、合作,這是“四點倡議”的關鍵詞。事實上,就在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這是我國首次以白皮書的形式,介紹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和經驗,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提供中國智慧。作為最早簽署和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數十年來,中國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這條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美麗中國的道路,是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之路,是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民生之路,是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的多邊之路。
萬物互聯,生息相關。陸海兼備、幅員遼闊的中國,更深谙生态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這些年來,中國将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升為國家戰略,完善生物多樣性政策法規體系,頒布和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20餘部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法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中國始終奔走在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路上。今天的世界,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态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此前,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喪失是未來10年全球第四大危機。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最要緊的是“加強合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人類隻有一個地球,無人可以獨善其身。每個物種的消逝,不隻是自然母親的“失子之痛”,更是人類文明的“斷腕之悲”。為美麗世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讓子孫後代都能聆聽生物多樣之聲,這是時代的使命,更是全球的責任。(鄧海建)
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