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就醫過程中,大家通常最容易問的一個問題就是:“醫生,我這個病得了,有沒有哪些需要忌口?”很多時候,醫生給出的一些飲食方面的指導,無外乎清淡飲食,加強營養等。
但是回到家裡,家裡的長輩們卻往往自成一套理論“是不是不能吃發物啦?”“這些少吃點”。那麼,生病了,需要忌口嗎?
生病了,真的需要忌口嗎?
所謂忌口,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層意思是在中醫方面,指的是所吃的中藥與食物性味有無關系;另一層意思在現代醫學方面,指的是所吃的食物對于疾病有無不良反應。
中醫層面的忌口和藥食同源有關系。中醫認為所有的食物和藥物一樣,都是分寒、涼、溫、熱、平五個性味。在《黃帝内經》裡面,很早之前就有記載:“病熱少愈,食肉則複,多食則遺,此其禁也。”
以前古人講的這段話,就是現代中醫所謂的“忌口”。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醫的忌口,一方面産生在病人身上,如果用藥和食物相克,影響藥性實為不佳;另一方面,對于正常人群來說,在不同地區、不同季節,要選擇與體質相适應的食物,如果吃了與自身體質相反的食物的話,就會傷正氣,引起一些疾病。
而現代醫學層面的忌口,其實和疾病等有關系。如食物過敏,肯定是要對于帶來過敏的食物忌口的;患病服藥期間,一些特定食物最好不要吃,否則不利于藥物發揮作用;很多藥物在服用期間,明确禁止飲酒,因為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加重疾病。總體來說,都是經過循證醫學認證以後的不良反應。
傳說中的發物,到底是什麼?
一旦生病“上火”,雞鴨魚肉蛋奶統統被長輩們打為“發物”不能吃。這種忌口,是出于對“發物”的誤讀。
什麼是發物?
發物,不是簡單粗暴指葷腥食材,而是一種中醫概念。在《中醫飲食營養學》裡,對發物的描述是為:能引起舊疾複發,新病增重的食物。
中醫認為藥食同源,藥物和食物都有它本身的性味,而食物又有一種“發性”,發即為誘發、引發、助發之意,對于不同體質和患病人群來說,有些食物的性味可能會誘發原有疾病或者加重現有疾病,還可能削弱服藥的藥效。
這些疾病,确實應該注意飲食
其實,中醫的忌口在醫食同源的傳統理念上,關聯到日常的養生過程中,也不是一刀切讓人什麼都不要吃,而是對症忌口。
中醫角度細分發物的話,會按性味分為不同的類别,而不同的體質有不同的忌口。
整體來說,發物不是指的什麼都不能吃,而是指的不同體質的人,謹慎吃助發的食物,從而維持體内的動态平衡,讓自己保持健康的身體。
01 發熱之物:
指在人體産生火熱之象的食物,比如蔥、姜、蒜、辣椒、羊肉、煙及煎炒油 炸之物。素體熱盛,陰虛火旺,諸熱所緻病症不宜食用。
02 發風之物:
指在人體生外風或引動肝風的食物,比如魚、蝦、雞頭、雞翅、豬頭肉、蘑菇、木耳等,荨麻疹、丹毒、濕疹、瘡癰疔疖等皮膚膚病及中風、眩暈不宜食用。
03 發濕熱之物:
指肥甘厚膩之品直接在體内生濕熱,或妨礙脾胃運化間接助濕化熱,比如甜食、面食、肥肉、芒果、鵝肉、酒糟、奶酪等。濕熱病、黃疸、淋證、痢疾等不宜食用。
04 發冷積之物:
具有寒涼的特性,能傷陽生寒,如冬瓜、苋菜、西瓜、柿子、冰糕、莴筍等。素體陽虛、陰寒内盛、洩瀉、冷痛等不宜食用。
05 發燥之物:
使人體産生幹燥、津液不足的食物,比如炒瓜子、炒花生、炒闆栗等。陰虛火旺、口腔潰瘍、剝苔等不宜食用。
06 發動血之物:
具有溫熱之性,或有辛竄之性,易灼傷血絡或行氣動血,比如胡椒、辣椒、羊肉、狗肉、燒酒,各種出血性疾病如流鼻血、吐血、咯血、痔瘡出血、便血、尿血、月經量多等不宜食用。
07 發滞氣之物:
具有難消化、滞澀阻氣之性,壅塞氣機,妨礙髒腑運化,如蓮子、芋頭、薯類、豆類、糯米等。食積、癥瘕包塊、脾虛之人不宜食用。
同理,在西醫上其實也有很明顯的飲食禁忌,主要來自于各種疾病的忌口,尤其是慢性疾病——
01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各種升糖水平高的食物,如富含澱粉的米飯、面食、粥等食物,甜品、含糖量高的熱帶水果等。
02
痛風患者,要避免各種高嘌呤食物如海鮮、豆制品、高湯、菌類、海帶紫菜等。
03
過敏體質的人,首先要注意避免各種過敏原,其次海鮮、水産、蛋奶等容易導緻過敏的食物也要注意。
04
腸胃功能不大好的人群,要避免蔥姜蒜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粗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西芹等,糯米、油炸食品、燒烤、堅果等難以消化的食物,也要少吃。
05
腸癌和食管癌患者,要避免紅肉和腌制肉類,但是可以吃一些白肉和優質蛋白,補充營養。
總的來說,忌口不等于什麼都不吃,而是對症下藥,對症忌口。一個健康的人,完全應該多吃肉蛋奶,而忌口,隻是一種調理方法和治療方法。不要讓忌口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和營養,人類體格的強壯,離不開肉蛋奶等優質蛋白組成的“發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