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要控碳

為什麼要控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5 13:14:52

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王成棟

為什麼要控碳(雙碳十問②問格局)1

【采訪嘉賓】

于貴瑞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究員、中科院院士

陳耀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趙樂晨四川省生态環境廳總工程師

從全省區域發展格局來看, 川西北人口稀少、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偏低。這裡似乎并不是減碳重點區域。但在各類學術論壇及政府部門會議中,川西北卻是四川碳達峰碳中和的熱點區域。

要解開這個“反常”的現象,首先要弄明白:川西北為何要減碳?川西北減碳的路徑是什麼?難點為何?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發揮重要作用的川西北,又将如何重構全省區域發展格局?帶着這些問題,川觀新聞記者梳理了相關科研成果,并走訪了相關專家,試圖找出答案。

偏僻一隅為何事關全局?

四川的碳達峰碳中和能不能實現,川西北是重點地區之一

川觀新聞記者:從四川全局來看,川西北地區的人口密度、工業化水平均偏低。在這個背景下,川西北地區還要減碳嗎?

趙樂晨:四川的碳達峰碳中和能不能實現,川西北是重點地區之一。

從路徑上說,降碳既要做好高碳能源、高碳經濟的“減法”,也需要做好低碳能源、低碳經濟的“加法”。在這兩個領域,川西北都具有突出的優勢。

目前,川西北地區的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生态系統,每年可新增碳彙(新增固碳)900萬噸左右,減碳作用十分突出。同時,川西北的水能、熱能等等零碳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富集,還有依托獨特的氣候條件、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等,展生态文化旅遊等低碳經濟的潛力。

于貴瑞:準确的說,四川減碳必須帶上川西北,而且優先考慮川西北。這關系到四川能否實現碳收支平衡。

學界公認,一個區域能否實現碳中和,不光是看排了多少碳,還要看吸收了多少碳。兩者數量隻要接近,或者實現某種程度的平衡,就能達到碳中和的目标。世界上最大的碳存儲和碳循環,是以森林為代表的陸地植被在光合作用中完成的,俗稱森林碳彙。這是實實在在的固碳,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減碳方式中最為經濟和可行的方式。比如,靠植樹造林吸碳,固碳一噸的成本也不過10美元。工業手段固碳,目前成本隻能做到九十多美元固碳一噸。兩者相比,植樹造林要可行得多。

甘孜和阿壩兩州現有森林面積1.16億畝,還有具備固碳能力的草原3億畝左右,分别占全省五成左右和九成左右。同時,還有大量的宜林宜草區域等待綠化。這是四川其他地區沒有的先天優勢。

陳耀:當然要!因為這對于四川今後的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一般認為,對于一個區域的碳中和進程能産生重大影響的三個變量,比重從高到低是能源結構、固碳能力和生活方式。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

當前,國家賦予四川最重要的戰略任務,是與重慶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去年,雙城經濟圈内的GDP總量隻占了全國總量的6%左右,要想達成國家賦予“新的動力源”等戰略定位,今後雙城經濟圈必然要經曆産業、人口的聚集,進一步聚集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這自然會帶來能源需求提升與碳排放的增加——目前來看,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能源結構還會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裡維持下去。這樣一來,作為清潔能源材料基地的川西北,重要性不言而喻。

怎麼減碳?

重點還是清潔能源開發,但必須配套差異化考核新機制

川觀新聞記者:三位提到的都不是傳統意義的“減碳”,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麼,在川西北減碳的行動,重點是什麼?

趙樂晨:川西北地區碳減排應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加快推進,将驅動水泥等建材生産需求增加。二是随着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居民取暖、出行等生活用電用油需求增大。三是綠色能源和生态碳彙需要重點關注,充分發揮低碳優勢。

具體來說,川西北的減碳之路,首要還是做大做強清潔能源産業,有序推動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和多能互補,拓展能源外送通道和能力。其次是鞏固和提升生态系統碳彙,用好全省最大牧區和高原泥炭沼澤地,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和區域碳普惠機制。最後,是結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做大生态文化旅遊和高原特色農牧業。

于貴瑞:在清潔能源有序開發之外,還要全力遏制生态惡化的趨勢,鞏固穩定川西北地區既有的陸地生态系統。這直接關系到這個生态系統的碳吸收能力。

這些年來,川西北地區的濕地和草原退化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絕大部分是粗放型發展方式帶來的。所以,不僅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治标,還要從轉變發展方式入手想辦法治本。

治标,主要是植樹種草、禁牧限牧,修複地表生态。這一塊,四川已經堅持了20多年,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治本,就是發展路徑轉型。這一點比較難。我注意到,在川西北,各縣的人均草場面積隻有三四百畝,隻有内蒙古等其他牧區的十分之一左右。這麼小的草場要讓農牧民緻富,很難不出現過度放牧的問題。所以,要想辦法引導農牧民往旅遊業等其他行業轉型,給森林草原和濕地減負。

陳耀:注意考核的差異化。

随着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行動的推進,以地區為基礎的碳排放考核方案很快就會實施。但這個考核肯定要分區分類實施。川西北和四川,都是以水電等清潔能源為主導的能源結構。這意味着,現有的碳排放量已經是盡可能壓縮的結果,也是領先全國的水平。在以後考核減碳的過程中,自然不能和其他地區一刀切、一個樣,要分區分類實施,考核内容要有所傾斜和側重。例如,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川西北部分地區的碳排放也會随之增加。但隻要在合理的範圍内,就不應該一票否決。

要注意什麼?

川西北減碳,戰略上要守住生态優勢,戰術上要更加“講科學”

川觀新聞記者:川西北是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和生态紅線區。在這樣的區域減碳,應該注意什麼?

趙樂晨:從宏觀來說,川西北地區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若爾蓋草原濕地兩大重點生态功能區和大熊貓國家公園的重要部分,也是長江和黃河上遊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必須要守住生态優勢,這是前提。

從微觀來看,川西北自然保護地多而廣,生态紅線面積占比高,綠色能源開發利用和外輸通道建設可能受限。同時,各類生态系統碳彙價值實現路徑單一,生态補償機制尚不健全。此外,生态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受交通制約大,資源禀賦和低碳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充分、困難多。

所以,川西北在減碳過程中,必須要築牢生态屏障,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一方面,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嚴格“三線一單”硬約束,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資源開發規劃,推動項目合理布局和資源有序開發;另一方面,實施嚴格的生态環境保護,加強草原、濕地、森林等生态系統保護,推動大熊貓、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推動污水、垃圾、農業農村環境治理。

于貴瑞:第一個,要做好頂層設計,特别是要構建與四川乃至全國碳達峰碳中和相适應的功能區劃和生态紅線。四川的生态紅線在2018年前後劃定後,因為國家公園體系建立等做過一次調整。眼下,考量減碳的需要,這些規劃還要做更科學地調整。

第二個,要科學作為。川西北的生态脆弱,有些看起來減碳的措施,往往帶來的後果是增加碳排放。比如,川西北草原部分地區降雨偏多、植物生長高度依賴現有的光熱來源,在搞太陽能開發時,不能照搬照抄新疆和内蒙古在沙漠地帶的集中連片光伏發電模式。因為新疆和内蒙古的沙漠地帶降雨不多,地表沒有植被,搞集中連片的光伏能減少蒸發,對治沙有利。

陳耀:我隻做一個提醒:清潔能源領域,不要急着做增量,而是要用好存量。

比如,在水電領域。經過多年的高強度開發後,川西北的水電開發強度已經是全國最前列,存在着發電企業棄水現象。比如,大渡河幹流已經有8座水電站已經投産,總裝機量在1110萬千瓦左右,算上正在建設的電站裝機容量,已經逼近大渡河的總可開發容量隻有3000萬千瓦上限。不提生态環保因素,光是潛能來看,下一步再去做加法已經很難了。但另一方面,四川省内還存在着時段性或者區域性電力供應不足。

四川是千河之省,每條河流的降雨量和來水量年際變化肯定是不一緻的。如果能夠做到調度一盤棋,肯定能夠相互補位、最大程度減少棄水,最大程度降低電力供應短缺帶來的影響。如果再把目光放大一點,省級層面能實現水電能和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無縫對接,那樣清潔能源發揮的效益會更大、更好。

未來是什麼樣子?

作為清潔能源供應方和實現碳收支平衡的重點區域,川西北和其他區域聯系會更緊密

川觀新聞記者: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講,雙碳會給川西北乃至四川的既有區域發展格局帶來什麼改變?

趙樂晨:這個還是基于可再生能源是實現碳達峰目标、碳中和願景的戰略支撐來判斷。

四川水能高度集中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江”流域,太陽能主要分布在阿壩、甘孜、涼山和攀枝花“三州一市”,風能在攀西地區、盆周山區開發條件相對較好,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分布均與人口集中、城鎮密集的四川盆地逆向分布。川西北綠色能源禀賦好、産量較大,對綠色載能産業具有吸引力。總體看,雙碳目标約束、引領下的這種深刻變化将會對優化産業格局産生越來越明顯影響。

區域經濟加速重塑下,四川應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做優做強傳統優勢産業,堅持以低碳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轉型升級。二是圍繞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綠色低碳産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鍊、延鍊、補鍊,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三是推動将綠色低碳資源禀賦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川西北地區要抓住戰略機遇,進一步拓展電力輸送通道和網絡,提升既有通道利用率,助力全省乃至全國降碳。

于貴瑞:我覺得這個影響有兩個領域。首先,對于川西北來說,伴随着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川西北地區會因為産出固碳能力而獲得大量的收益。因為,不管是用于直接碳排放權的交易,還是政策層力度越來越大的生态補償,都會改變當地的發展條件。其次,更直接的影響是,會影響四川的産業布局,特别是高排放産業的布局。比如,2016年前後開始的環保風暴,讓不少産業從沿海地區轉移向中西部生态環境容量較高的區域。而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川西北地區肯定具有先天的優勢。

陳耀:某種程度、某些領域上有所改變,但不會颠覆現有的格局。不會打破既有的區域經濟格局,但各個經濟區之間的聯系會更加緊密。

一個省或者一個區域的發展格局變化,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城鎮格局和産業局的調整與重組。雙城經濟圈的戰略牽引力這麼強,今後的成渝地區的産業聚集度、人口密度、城鎮化水平都會大幅度提升,這毋庸置疑。但這也帶來了能源供應雙方,以及區域之間減碳排碳互動程度的增加。而且,碳達峰與碳中和是對重大生産力、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資源布局的再次優化。所以,川西北與其他經濟區的密切程度會大幅提升。

先說生産力。随着科技的進步,部分産業,特别是高新技術産業對于穩定的清潔能源需求更加旺盛。能源取代交通等其他因子,成為影響産業布局的首要因素。比如,十多年前,誰能想到貴州,以及四川的甘孜、雅安、涼山這些地方能和大數據聯系起來。但清潔能源富集的先天優勢,卻給了這些地區的這樣的産業。再比如,新能源汽車,等于是從天而降給了甘孜等地的锂礦開發。

再說重大基礎設施。很多地方的經曆都證明了,一個水電站,一個礦場,能讓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産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如,宜昌,在三峽工程建設後,整個城市的發展速度和軌道,全部都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成了湖北的副中心城市。

最後是公共資源。這裡講的公共資源,有可能是科研單位,也有可能是高校、醫院等等。這些公共資源是要起到長期作用的。

為什麼要控碳(雙碳十問②問格局)2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