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晉商是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商幫的

晉商是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商幫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15:42:47
中俄原始貿易的曆史背景

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出的和平使者蘇武,被匈奴單于無理扣留,并流放到遙遠的北海去牧羊。蘇武對大漢王朝忠貞不貳,在那個荒涼的不毛之地,孤苦伶仃地與羊群相伴了19個春秋之後,奇迹般地回到了闊别已久的故鄉。不辱君命的忠臣,用自己的青春演繹了千古絕唱——蘇武牧羊。因為有無數像蘇武這樣的忠臣,大漢帝國迅速崛起,成為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盛世。蘇武當年放羊的地方叫北海,今天叫貝加爾湖。恰克圖就坐落在貝加爾湖附近。18世紀後期中國的當權者是康熙皇帝,康熙八歲登基,在位61年,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二任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登基時定名号為康熙,康是安甯的意思,西是興盛意思。果然,康熙皇帝雄心勃勃,勵精圖治,短時間内迅速恢複農業生産,發展手工業,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把中國帶入了曆史上的又一個盛世。其出色的治國安邦能力,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普遍認同。但是一直困擾着這位年輕皇帝的是邊疆的穩定問題。西北邊陲準噶爾部的噶爾丹在沙皇俄國的慫恿和暗中支持下,多次發動叛亂,破壞國家統一,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分裂問題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任何國君都不能小觑。

統一後的清朝北疆地域圖

中俄貿易的曆史新起點——中俄貿易的興起

1727年,中俄兩國簽訂了《布連斯基界約》,1728年,雙方又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前者劃定了中俄中部邊界,是雙方政府認定的具有法律意義的邊界。後者則是兩國政府在互惠互利原則的基礎上,根據雙方經濟的互補性特點,以政府名義制定的跨國貿易規則。有了這兩則協約,中俄邊境開始出現安定局面,兩國跨國貿易逐漸興起。恰克圖,這個邊陲小鎮,從此入了史冊。中俄跨國貿易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商隊貿易,即中國商隊把貨物從内地運到莫斯科進行交易,俄國商隊則把貨物從俄國内地運到北京進行交易。一種是邊境貿易,即中俄雙方隻要把貨物運輸到中俄邊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跨國貿易就算完成。《恰克圖條約》簽訂後,中俄經濟貿易形成了商隊貿易和邊境貿易兩種形式并存的格局。後來邊境貿易憑借其交易便捷和成本低的特點,漸漸取代了商隊貿易。從1756年起,俄國就不再派商隊到北京,一切經濟談判和交易都在恰克圖完成。中俄雙方根據《恰克圖條約》的規定,在邊境開辟了兩個固定的貿易場所,一個是恰克圖,另一個是楚魯海圖。楚魯海圖,内蒙古額爾古納市西部,滿洲裡東北,現屬于蒙古人民共和國,地理位置相對偏僻,遠離曆史形成的中俄通商中心路線。

而恰克圖則是中俄兩國商人跨境經濟貿易的必經之地。距西伯利亞各個城市都很近,交通便利,人氣旺盛,俄商非常願意去恰克圖進行貿易,恰克圖互市成為18世紀和19世紀中俄貿易的主要通道。恰克圖,俄文的意思是有茶的地方,這個被稱為西伯利亞漢堡和沙漠威尼斯的商業城市分為北市和南市。北市是由俄國政府投資新建的貿易城,當地人稱為恰克圖。貿易城規模并不大,隻有35間木屋,24間商鋪和一座倉庫,但是談判、交易、倉儲、餐飲、住宿等功能卻一一應俱全。

商人們租用這些商鋪從事貿易活動。恰克圖市場于1728年9月5日首次開始,由此開啟了綿延兩個世紀之久的中俄恰克圖貿易。兩年後,中方在貿易城對面建立了買賣城,這就是南市。不同的是,俄國政府投資新建供商人租用,屬于政府搭台商人唱戲,南市卻完全是山西商人自行投資建設。山西的這些國際倒爺,憑借多年在商業江湖上練就的超級适應能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興建了具有俄羅斯風情,适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木結構商鋪和住宅。

兩城之間用木栅欄相隔,正中地點立有高約十尺的界樁,一面标俄文,一面标滿文。人們習慣地把地跨兩國的兩座小鎮統稱恰克圖,恰克圖國際貿易市場的雛形初步形成。開始時,恰克圖市場不征稅,中俄雙方隻在各自境内征收關稅,是世界上最早的保稅特區。後來楚魯海圖市場被棄,俄國單方面對從恰克圖進入俄國的中國貨物征收高達30%的關稅,打壓中國商人。中國政府曾經提出強烈抗議,并先後三次關閉恰克圖市場,兩國頻發貿易戰争,中俄貿易的摩擦,表面上看是《恰克圖條約》由中俄蒙三種語言文字表述的差異性帶來的意義和争端。實際上根本原因是沙俄政府的貿易保護主義思維作祟。由此可見,盡管有了《恰克圖條約》,中俄貿易并非風平浪靜。中國通過恰克圖出口俄國的主要商品是棉布、絲綢、生絲、煙草、陶瓷和茶葉。俄國出口中國的主要商品是毛皮、呢絨和牲畜。恰克圖市場的開設使中俄貿易發展迅速,幾年間貿易額增長70%。道光年間中俄貿易占俄國對外貿易的一半以上,而恰克圖貿易又占其對中貿易的一半以上。

18世紀以來,歐洲人對中國的茶逐漸産生了興趣,并發展到每日必茶的地步。因此茶的需求量大增。最後中國出口俄國的茶葉占到中俄全部貿易的70%以上。乾隆年間買賣城交易茶葉隻有4萬多斤,到光緒年間僅磚茶就達到2040萬斤。俄國人花100萬拿到茶,轉手一賣就是260萬,能翻1.5倍。離譜的高利潤率賺的俄商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據說俄國商人在恰克圖,經常拿着望遠鏡瞭望從中國來的商隊,從在望遠鏡中看到商隊,到商隊抵達恰克圖,仍需3-4天的行程,但俄商從商隊所托貨物的形狀,就能夠知道這支商隊帶來了什麼貨物,多少貨物。等商隊到達恰克圖,迫不及待的俄商已經把準備交換的貨物準備停當。

晉商是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商幫的(千年雄關聚俊傑)1

恰克圖地理位置

原始運輸工具——晉商架牛車、趕駱駝,趟出中俄貿易線

中俄貿易的路線主要是著名的張庫恰商道,即張家口、庫倫、恰克圖商道。由張庫商道與滬洽商道兩部分組成,是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齊名的陸上國際貿易要道。當年中國商人依靠駱駝和牛馬,從張家口市北的大境門出發,沿溪溝登旱鬧灞,經張北縣、康保縣和化德縣,穿越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和蘇尼特右旗沙地,到達二連浩特,從二連浩特再進入蒙古國紮門烏德,然後途經賽音山達、喬伊爾、庫倫宗卡拉,法爾漢、蘇赫巴特爾市,最後抵達俄羅斯聯邦布裡亞特共和國,恰克圖全長約4500米,整條路線全部是沙漠,戈壁草原、沼澤和山地。地廣人稀,山河阻隔,朔漠漫漫、荒草萋萋,數千米的古老商道上,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是被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和木輪牛車,從張家口到恰克圖走一個單程,駱駝走需50天,往返一趟三個半月,牛車需70多天,往返一趟則需要五個月。駱駝适合秋冬季,牛車則适合春夏季。從秋天農曆九月開始,一直到冬季,這段時間适合駱駝運輸,因為草原逐漸進入枯草期,牛獲取飼料比較困難,難以承擔長途跋涉,而駱駝則耐饑耐渴,隻要提供一定量的枯草,就能夠解決飼料問題。

駝隊之所以晝伏夜行,主要是為了讓駱駝能夠在白天尋找到足夠的枯草吃。一般情況下,每峰駱駝可馱重400斤左右,每15峰為一隊,每十隊為一房。一房駝隊約有150峰駱駝,配以20匹馬,供商人、翻譯、镖師和駝工騎乘。一房駝隊可馱運6萬斤左右的貨物。駝工為防止駱駝掉隊,一般在每隊的頭駝和尾駝脖子下各系一個銅鈴,駝隊叮叮當當,浩浩蕩蕩,駱駝昂首挺胸,深一足、淺一足。聳動的駝峰起伏在蒼茫夜色,駝鈴叮一聲铛一聲,悅耳的鈴聲回蕩在荒山野裡。

牛車運輸主要為春夏兩季,一般是春天農曆四月出發,8月底秋季時回歸,因為牛需要一路走,一路放牧,而這兩個季節,草原水草比較豐茂,牛車運輸靠的是牛,車為木輪車,一頭牛駕一輛木輪車。駕牛車的牛主要是以糧食和酒糟為飼料的糟牛,糟牛膘肥體壯,耐渴程度僅次于駱駝,每輛牛車可裝貨500斤左右,一個人一牛車。牛車隊一般每百輛為一房。為了安全,常常是樹頂房子結伴而行,數百輛牛車在獵犬的衛護下枝枝桠桠,綿延數裡,牛哞犬吠,威風淋漓。

晉商是如何成為天下第一商幫的(千年雄關聚俊傑)2

駝隊

晉商在中俄貿易中的壟斷地位——憑一己之力獨扛中俄貿易大旗

張庫恰商道的起點是張家口,張家口蒙語叫做卡爾甘,意思是貨物進出的口子。張家口是張庫洽商道的南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清朝中國北部著名的旱碼頭,尤其是其北端的大境門,是旅蒙旅俄山西商人的貨物集散地。中俄貿易全盛時,張家口有商号4100家,幾乎是清一色的山西幫,年貿易額達一億五千萬兩白銀。山西有模有樣的商家,大部分在張家口都有生意。商号以茶莊為主,其中祁縣渠家設有長裕川、長盛川、大益川、大昌川等商号,是晉商茶莊的大哥大。

山西商幫均持有朝廷頒發的特别通行證——龍票。有了龍票,山西商人就能在中蒙俄邊境縱橫馳騁,暢行無阻。在晉商各路豪門中,國際貿易做得最風生水起的當屬常氏。常氏集團的大本營設在張家口,其連鎖店分為德字号序列和預字号序列,德字号,主要有大德川、大德美、大德昌等。預字号,主要有大德裕、大升裕、大全裕、大美裕、大昌裕、大永裕、獨慎裕等。常家作為恰克圖最大的茶商。在買賣城的一街三巷,每條巷子都有其生意,西向有大全裕,中向有大升裕,東向有慎獨裕。

常氏集團的生意,曆經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七朝長達150餘年。耳濡目染,使得常家後裔不乏商業奇材。20世紀20年代,外蒙古策劃脫離中國圖謀獨立時,時任中國銀行張家口分行行長的常家後裔常一恒,敏銳地覺察到時局動蕩暗藏的風險,果斷的把庫倫等地的幾百萬巨款迅速轉移回内地,保全了财富。而晉商大鳄大盛魁則反應遲鈍,損失慘重,全部資産被宣布獨立的外蒙勢力沒收,東家和掌櫃氣得哭都哭不出來了。

山西商人視财富為神,但張家口老百姓心中的神是駱駝和牛馬。當時中俄貿易主要依靠陸路運輸,陸路運輸的主要工具是駱駝、牛車和馬車。旱碼頭的形成需要優越的地理位置,暢通的道路和足夠的運輸工具。商人們之所以聚集張家口,一是因為此地地處京、冀、晉、蒙四地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二是道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三是此地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交彙地,曆來有馴養牛馬、駱駝等牲畜的習慣,有豐富的運輸力量。張家口被稱作駱駝城,是因為當地人飼養駱駝形成了氣候。據史料記載,光緒年間,張家口有一百多家養駱駝的,每家都飼養一百峰到二百峰駱駝。

宣化郝家世代飼養駱駝。他們買了一百多畝地,飼養了一千多峰駱駝。張家口普通老百姓每戶人家養三五峰駱駝成為常事。而與張家口鄰近的商都縣,到清末民初,仍然有牛車近萬輛,靠牛闆車維持生計的商戶有近600戶,當年人們頂禮膜拜的牛王廟至今香火猶存,由于張家口儲備了豐富的駱駝牛馬等運輸力量,是商人們對張家口情有獨鐘,而商人們聚集又是運輸工具的需求進一步加大,一個良性循環的商業格局自然而然的形成。

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沒有張家口豐富的駱駝、牛馬等利益飼養業,就不會有千裡商業古道上氣勢如虹的駝隊、馬隊和牛車隊,就不可能實現橫亘兩個世紀之久的陸上跨國貿易,就不會有山西商人名垂青史,馳騁歐亞的商業絕唱。這正是茫茫歡迎關注,本人近期将持續深挖晉商成功之道,為那些奔波在掙錢之路上的朋友提供參考,未來本号将深耕成功人士的賺錢思維,願與大家分享!

#青雲計劃##頭條熱門##曆史故事##曆史冷知識##我要上頭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