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14:23:36

煉形,顧名思義就是盤好太極拳的架子,要把架子盤到完全合乎标準,整個行功過程一氣貫通,無有缺陷、凹凸和斷續。反之,若行功過程中還有缺陷、凹凸、斷續,或者自己還覺得有不順遂、不自然之處,那就是煉形還未到家。拳論雲:“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即是此意。

那麼,為何太極由煉形開始呢?人們平日裡,内用其心、外役其身而不知調理與補養,以至于精氣神逐日耗損,而後疾病生焉,衰老随焉,其皆由妄想散漫而至于斯。若欲恢複健康,隻有靜心養氣之一途,但是一般人大都精氣已損,由于生理的影響,内心很難平靜,以至于靜心養氣之不可得。鑒于此,三豐祖師創太極以令人收拾身心,使人之心意聚于行功走架,漸漸身不妄動,心不妄馳,而精得以固,氣得以伏,健康可得。所以煉形的核心是外收形體,内固精氣,其重點在固精,實為道家内功築基的方便法。丹經雲:“靜其身則精與情寂,身不動則精固而水朝元。”即是此義。可見,煉形是太極内功的基礎和築基功夫,不得此則精不能固,精不固則情不得降伏,而依然歸于散亂,那麼功夫也隻能流于武技,而不能上通于道。

有人說,練太極可以不要重視架子,不要在意外形,單從心意上找就可以了,這是不全面的,或者說對于初習者是誤導,因為這種觀點忽略了太極的修煉次第,前後倒置。盤架子是築基功夫,就像蓋樓一樣,如果地基不造好,如何能夠建成萬丈高樓呢?即便是煉氣和煉意,也需要形體這個載體。一個人長時間坐姿不正确、不端正,肯定會覺得腰頸部麻木和酸痛,而一個人睡覺姿勢不科學,一定會導緻打鼾或噩夢連連,這都是由形體錯誤引起氣血運行不暢所導緻的。至于說太極是神意功夫,要“重意不重形”,那是在基礎打好之後的更高要求。鮮有基礎不牢固,而能功臻化境的。

初層功夫分調形、練形、忘形和無形,具體要求是武禹襄祖師的“身法十要”,即涵胸、拔背、裹裆,護肫、提頂、吊裆、松肩、沉肘、騰挪、閃戰。對武禹襄祖師提出的“身法十要”,除了郝月如先生曾留有文章解讀外,很少有人對其系統解釋,這裡先引用郝先生的解讀,再加以筆者的理解,希望能對讀者有一定的啟發。

身法十要

1.涵胸

解曰:心以上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兩肩略向前合,謂之涵胸。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氣。

涵胸,也有叫“含胸”和“空胸”的,但都沒有“涵”字用得妙。“涵”不但有虛、含、空之意,還有涵養、孕育之意。涵胸不單是說胸部在外形上要含進去,而更主要的還在于養氣。在煉形階段,每個形體标準都具有特殊的内功含義,而非單指形體。胸部,内部主要是心和肺,心藏神、肺主氣(後天氣)。涵胸其實就是虛心和煉氣,涵胸同時也是在實腹,從内在講就是要凝神(心)入氣(腎),調合水火,氣沉丹田,隻有如此才能激發先天之氣。所以涵胸不是人為地刻意去含胸,而是氣沉下去後的自然結果,要從松沉中去體會。《悟真篇》說:“虛心實腹義俱深,隻為虛心要識心。莫若煉鉛先實腹,且教守取滿堂金。”可以說,這是整個道家内功和太極修持的總綱。涵胸的内義在虛心,心虛才能氣沉丹田,才能涵養本源而生鉛。鉛者,水中真陽,真一之氣也。得此氣,方可水返生金(丹)。金丹者,堅固圓滿也。世人往往實胸虛腹,心火外炎,氣海空虛,實為速死之道。葉士表說:“虛其心,實其腹,虛心養氣,實腹養丹。”可證此意。可見,涵胸主要在虛心沉氣,所謂“氣沉丹田神貫頂”也。

在練功中體會涵胸的時候,要注意避免駝背。涵胸的關鍵是氣沉下去,并非形體的扣肩、縮胸(圖3-1),這是錯誤的。涵胸還要和“開胸順氣”相互配合,涵胸與開胸看起來矛盾,實際是相互融通的。所以孫祿堂先生講“扣者,開胸順氣,陰氣下沉,任脈之理也”。若一味開胸,忽視了扣,則氣沒下沉,就會集聚在胸間(圖3-2)。所以,要沉氣,要做到思想放松,然後胸有往兩側延伸、打開的感覺,兩肩如同延長後再内裹一般,自然下垂,則氣自然沉下(圖3-3)。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

圖3-2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3

圖3-3

在運用中,如果對方将我兩手都推至身後,我無法得勁(圖3-4)。若我挺胸用拙勁相抗,則對方很容易将我發出(圖3-5)。若我放松,兩手下沉,同時上身前探,保持涵胸與氣沉丹田,則對方的勁将落空(圖3-6)。然後,我脊背後靠,氣往下沉,兩臂就勢前掤,則敵将被發出(圖3-7)。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4

圖3-4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5

圖3-5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6

圖3-6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7

圖3-7

2.拔背

解曰:兩肩中間脊骨處,似有鼓起之意,兩肩要靈活,不可低頭,謂之拔背。

拔背和實腹一樣,是涵胸的結果。能做到虛心空胸,自然氣沉丹田,脊背上拔,即老前輩常說的“背如鍋蓋”。有一點需要注意,拔背不是駝背,不是彎腰;否則,即為病态。拳法中的肩背,在八卦中屬于艮卦,所謂“艮覆碗”,同時兼凹與凸,在太極就是涵胸與拔背。隻有做到脊背上拔而不刻意緊張,才能真正做到“力由脊發”。武式所傳《太極體用歌》裡也說:“勁由脊中發,膀臂到指尖,伸筋與拔骨,坐腕展指端。”這是太極中心勁法的獨特之處,《太極拳法諸論》中說:“心勁法是練之以通其背筋,而以心勁佐其周身之力。”充分點明了虛心拔背的關系。另外,脊背在道家内功中屬于夾脊關,此處是升陽補虧的關鍵竅穴,能确切地做到拔背,對于補足身體虧損之精氣,具有很現實的意義。

在體會拔背的時候,很多人容易做成挺胸(圖3-8),這是錯誤的。在體會拔背的時候,要注意以下要點:脊背後靠,而不是仰頭挺胸;下巴微收,豎項,頸椎後拔上豎;耳朵尖照肩膀尖(圖3-9)。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8

圖3-8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9

圖3-9

在應用中,拔背常和涵胸配合用來走化對方施加在我身上的勁力。略舉一例,對方在推手中,兩手按在我胸前(圖3-10)。我可以通過涵胸、拔背将對方的勁力吸引吞化,讓對方的勁浮起,如此,對方必然不得勁(圖3-11)。我再加以“打回勁”,對方必被發出(圖3-12)。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0

圖3-10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1

圖3-11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2

圖3-12

3.裹裆解曰:兩膝着力,有内向之意,兩腿如一條腿,能分虛實,謂之裹裆。

裹裆,又叫合膝掩裆、圓裆。從外形上說,就是在太極的行功中,要做到膝蓋内合、裆部内合、兩足内合,尤其兩腳不可絲毫外撇,是葛傳太極的獨特之處。從内在看,裹裆的真義在提肛溜臀,也就是吊裆。提肛可以鎖閉精關,激活陰蹻,補虧複壯。溜臀可以做到尾闾中正,所謂“尾闾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可見,裹裆實為提肛溜臀,貫通督脈的關鍵。溜臀,要臀部肌肉放松;提肛,其要點在提氣,而不是刻意地收緊肛門附近的肌肉。這些隻有在不斷地體會中方可真正領會。

裹裆是做到周身合力,以及“全力法”的重要前提。在裹裆時,兩胯要有往前延伸并内裹之意(圖3-13)。在運用中,做到了裹裆,即便不用手,也可以通過步法、身法将對方發放出去。假設對方打來,我來不及用手去接,可以通過步法走邊門,通過步法去奪位,以胯為接觸點來發放對方。(圖3-14、圖3-15)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3

圖3-13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4

圖3-14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5

圖3-15

4.護肫

解曰:兩肋微斂,取下收前合之勢,内中感覺松快,謂之護肫。

所謂護肫,是與涵胸相應,兩肋内涵,中焦略有涵斂之意,有周身運動以“中”為本之意,也有行功走架,肘不離肋之意。護肫是武式太極拳特别強調的内功修煉之法。

護肫,在形體上要從兩個方面去體會。其一,要體會兩解曰:兩肋微斂,取下收前合之勢,内中感覺松快,謂之護肫。

所謂護肫,是與涵胸相應,兩肋内涵,中焦略有涵斂之意,有周身運動以“中”為本之意,也有行功走架,肘不離肋之意。護肫是武式太極拳特别強調的内功修煉之法。

護肫,在形體上要從兩個方面去體會。其一,要體會兩肋向兩側延伸并内裹;其二,要體會兩臂、兩肘内合、護肋之意。當把裹裆、護肫練到純熟,一舉一動,無論架勢緊湊還是開展,都可做到周身皆有合意,做到六心合一,周身可由任一點接手發放。

這裡舉一個肩靠的例子。肩靠不是用肩膀去撞對方,那樣很容易失去重心并落空。當對方打來,我可以挒勁接手并引進落空對方之勁(圖3-16、圖3-17)。同時,我由側面向前進步,在對方勁力落空之時,我的肩膀正好貼住對方的肩肋。要注意,不是去撞擊,而是在引化之時,我順勢貼住對方。太極拳打實不打虛,絕對不是去生拉硬拽和撞擊(圖3-18)。如此,我腳下往前寸步,兩肩、兩肋、兩胯一合,則對方必然跌出(圖3-19)。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6

圖3-16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7

圖3-17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8

圖3-18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19

圖3-19

5.提頂解曰:頭勁正直,不低不昂,神貫于頂,提挈全身,謂之提頂。

提頂又叫“頂頭懸”、虛靈頂勁。實際是指神貫頂,而不單是說外形。如果刻意為之,反而不得要義。先說說外形上如何做到,其實很簡單,做到“耳尖對肩尖,鼻尖對心尖,兩眼對兩腎”,自然就做到了頂頭懸,而不必刻意擡頭上拔。再說從内在做到神貫頂也很簡單,做到涵胸實腹、提肛溜臀、尾闾中正,則自然“氣沉丹田神貫頂”。

關于提頂,這裡再講一講虛靈頂勁。太極拳的神打、意打,其實就是講的虛靈頂勁,太極拳練到周身通透後,氣一沉,神即貫頂,内勁自然發出。從外在表現看,往往是眼神一貫,勁即發出,對方便傾跌而出。同樣一個動作,提頂後神意的方向、角度不同,勁力也是截然不同的。

這裡舉一個野馬分鬃的例子來說明。假設我以野馬分鬃肩靠拿住對方的勁,我往後看的眼神方向不同,領勁不同,決定了我的靠勁也不同。我先以眼神看我胸前偏後的方向,然後發靠勁,對方是向我的正前方跌出(圖3-20、圖3-21)。我再以眼神看我的右肩方向,然後發靠勁,對方是向我的前側方跌出(圖3-22、圖3-23)。從此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神的領勁不同,技擊的結果也不同。

圖3-20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0

圖3-21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1

圖3-22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2

圖3-23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3

6.吊裆

解曰:兩股用力,臀部前送,小腹有上翻之勢,謂之吊裆。

吊裆要和裹裆結合起來理解,做到裹裆,自然有提肛溜臀,尾闾中正之感。在行功中,尾闾随呼吸開合不斷地在後斂與下垂如懸吊間轉換,内腎與外腎亦在呼吸開合間不斷地收斂與虛懸,而小腹則随着腰部和胯部的轉化不斷地内涵與外腆。合則尾闾、腰腎、小腹與兩胯俱合而收斂,開則尾闾略下墜,腹部略腆,而腰腎虛懸。

這裡略舉一個應用的例子來說明吊裆的作用。假設對方封住了我兩手、兩臂及上身的所有勁路(圖3-24)。我的腰部以上無法再進行反應,隻有後退。如果我退,對方肯定會跟進,則我敗得會更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可以通過松腰、吸胯引化對方的勁力(圖3-25),如此對方的勁力落空後,我沒有了逼迫的勁力,随即上步,同時尾闾下墜,小腹腆起,六心合一,用“全力法”将對方發出(圖3-26)。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4

圖3-24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5

圖3-25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6

圖3-26

7.松肩

解曰:以意将兩肩松開,氣向下沉,意中加一靜字,謂之松肩。

松肩,又叫“沉肩”,但“沉”字确沒有“松”字講得到位,松是手段,沉是結果。做到松肩,是太極拳入門的基礎,是具備太極拳技擊功夫的重要環節。肩是上肢的根節,也是連貫手臂與上身的關節,因此練好、練通肩關節是做到“行氣如九曲珠”的關鍵。因為松肩,才能沉肘;沉肘,才能真正地做到氣沉丹田;上中下三盤氣路暢通,才能做到勁力轉換傳輸無礙。《内功經》說:“前任後督,行氣滾滾;井池雙穴,運勁循循。”其中,“井”是說肩部的肩井穴,“池”是說肘部的曲池穴。可見,任礎,是具備太極拳技擊功夫的重要環節。肩是上肢的根節,也是連貫手臂與上身的關節,因此練好、練通肩關節是做到“行氣如九曲珠”的關鍵。因為松肩,才能沉肘;沉肘,才能真正地做到氣沉丹田;上中下三盤氣路暢通,才能做到勁力轉換傳輸無礙。《内功經》說:“前任後督,行氣滾滾;井池雙穴,運勁循循。”其中,“井”是說肩部的肩井穴,“池”是說肘部的曲池穴。可見,任督的貫通和肩肘的貫通在内家拳的修習中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舉一個推手勁法的例子來更好地體會松肩、沉肩的用意。當對方兩手托住我的手臂,把我的肩往上托,并加擠勁時(圖3-27),若我以硬勁對抗,我很難和對方兩手抗衡,很容易被對方擠出(圖3-28)。若我不用硬勁,不去對抗,周身放松,肩膀松沉,周身之勁合于肩膀,則對方無論如何用力,都無法托起我之肩膀(圖3-29)。此時,我若打一對勁,則對方必然跌出(圖3-30)。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7

圖3-27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8

圖3-28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29

圖3-29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30

圖3-30

8.沉肘

解曰:以意運氣,行于兩肘,手腕要能靈活,肘尖常有下垂之意,謂之沉肘。

沉肘,一般也叫墜肘,但“沉”比“墜”說得透徹。因為墜更多的是一種動作的過程,容易讓人流于刻意,而失去了太極拳自然的特性;而沉更多的是說一種感覺和趨勢,能夠讓人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肘部的行功要求。在太極的行功中,如果能夠時時感受到勁道的下沉和下塌就對了;反之,如果覺得勁力僵滞或勁道上浮就錯了,這是還沒有松到位的結果。松柔,則自然沉厚;松肩,則自然沉肘。此為一定之理。就像我們提重物一般,如果使勁很大,就會感覺自己的勁道往上拽拉;如果放松,隻是讓手指保證重物不滑落,那麼就會感到重物牽引胳膊往下沉墜,而兩足也會感受下踩和下塌的勁意。隻有找到這個感覺,才能真正做到“兩肩松開,氣往下沉,斂于脊背,勁由脊發”。

沉肘,在推手中也是有特定用處的,太極拳的“拉不動”與沉肘就有着很大的關聯。在此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沉肘的作用。我自然站立,假設對方兩手拉我一臂(圖3-31),我若與之較力,由于對方是兩手同時拉我,很容易就能把我拉動(圖3-32)。如果我不與對方較力,我隻是做到松肩、沉肘,肘部有意識地往下沉,周身與肘部的下沉之勁合住,另外通過松沉将周身之氣勁沉到腳下,如此則對方無論如何拉我,都很難拉動(圖3-33)。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31

圖3-31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32

圖3-32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33

圖3-33

9.騰挪

解曰:有動之意而未動,即預動之勢,謂之騰挪。

騰挪,是太極的身法和移動,形容太極身法之輕靈和移動之随順。其中,“騰”是說内合與換勢,所謂“換勢似鷹”“形如捕兔之鹄”;“挪”是說開展與移動如同燕子抄水般迅捷。郝月如先生說的“有動之意而未動”,更加鮮明地指出了騰挪主要是從神意上領悟。比如,葛傳武式太極拳中的上步攬雀尾、扇通背等式過渡動作,就體現出神意的騰挪,意在形先,神通身外。(圖3-34、圖3-35)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34

圖3-34

太極拳招式金剛起勢(太極拳功夫之初層功夫)35

圖3-35

10.閃戰

解曰:身、手、腰、腿相順相随,一氣呵成,向外發出,勁如發箭,迅若雷霆,一往無前,謂之閃戰。

閃戰,是在實戰運用中要做到虛靈與快捷,要退中有進、化中有打;要做到周身一家,上下相随,前後相随,左右相随,無有斷續、凹凸之處。“閃”不是躲閃,而是形容像閃電一樣迅捷,要讓對手感受到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另外,要領會“閃戰”,還要認識到一點,太極拳在技擊中沒有絕對的走化,也沒有絕對的攻擊。在實戰中,要做到“化打合一”,走化要輕靈,打發要迅捷;左退則右進,右退則左進;化中寓打,打中寓化。

煉形的四個階段

1.調形

訣曰:

初練太極須調形,上下相随六合功;

自修還需師父領,千錘百煉方為真。

這個階段的主要修習内容是學習拳架,調整生活習慣和矯正拳架。我們平時生活起居形成的行為習慣與太極運動的标準有較大差異,初學太極拳的時候一般都會感覺比較吃力,覺得處處不合規範,認為太極拳很難學習。學習太極拳架一方面要調整日常行為規範,讓自己的生活行為合乎太極自然之理;另一方面,通過練好拳架,做到收拾身心,凝神調息,為太極内功修習打下基礎。練好太極拳可以改變、調整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改善一個人的身體狀态。所以調形階段一方面調的是生活習慣,一方面是通過“學習—矯正—再學習—再矯正”的多次重複,掌握合乎拳理拳論的太極拳架,這其中包括自調和師調。自調就是自己在練習過程中,根據師傳要求,自行體悟,多從腰腿求之,有不順遂之處,多思考、多實踐;師調則是多和老師交流,多給老師演示自己的架子,不怕出錯,不怕丢人。調形階段會持續在整個煉形層次中,一般需要至少1~2年的時間才能真正完全掌握所有的太極拳動作。這是從拳法繼承的角度來說的,而不是指一般普及性太極拳教學。

2.練形

訣曰:

形器乃是神氣舍,煉之堅固精乃全;

能剛能柔太極相,筋骨強健五髒實。

練形就是在調形的基礎上苦練拳架,邊練邊調,邊調邊練。在完全掌握拳架的各項規範和要領後,再用1年的時間苦練拳架,每天保證完整地盤3~5遍拳架,慢慢就會達到純熟,舉手投足間自然合乎身法十要,這樣才算打下了太極的基礎。練形和調形一般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

在練形的過程中,包括兩種功夫。第一是内壯,也就是強壯筋骨、堅實五髒。有人會說了,太極拳以松柔為本,如何能夠做到抻筋拔骨、強壯筋骨呢?實際上,在松柔中,同樣可以做到抻筋拔骨、展筋騰膜。練習太極拳要做到松而不洩,要在身法十要的基礎上,放松外在肌肉,有意識地從内在延展筋骨,體會内勁從根節沿筋骨節節貫串,體會筋骨内在的延長、拉伸。此時切記不要使用僵勁,肌肉不可緊張,要保持周身放松。這樣才能做到内氣“收斂入骨”,營衛筋脈骨骼。第二是松柔,也就是松柔空靈,柔弱無骨。能内壯,才能有掤勁,才能有立木勁;能周身松柔空靈,才能走化外力。在體會松柔的時候,要首先精神放松,每一動都要去體會周身各個關節的空,尤其是腰腿、肩胯要松、要靈,當整個拳架達到十要随心、骨節空靈時,就有了進入“全體透空”的基礎。在此還要體會三心空——胸心、手心、足心的空,能做到三心空,對體會周身的松柔,事半功倍。

3.忘形

訣曰:

十三總勢終是妄,得意忘形是竅要;

道是無形卻有形,六合十要内裡藏。

忘形并非真正把拳架都忘掉,而是在拳架練習純熟并完全合乎身法十要之後自然形成的一種境界。這個時候,練習拳架無需考慮,自然在舉手投足間合乎要求,合乎規範,練習中也可以超越原有拳架順序,随意組合并練習,但無論怎麼練,都不會違背拳理和拳論的要求。

4.無形

訣曰:

無形無相透體空,應物自然且不迷;

氣定神閑伏氣機,翻江播海克愚頑。

無形是太極與生活融合後形成的境界,達到這個階段,生活中行住坐卧皆遵循太極拳理,一切行為合乎身法十要。周身異常警覺,一遇觸動即可快速做出反應,且處處合乎太極。到此境界,行則閑庭信步,立則磐石落地,坐則氣定神閑,卧則龜胎鶴息,動則靈貓捕鼠。可謂太極即生活,生活即太極。

注意:忘形和無形兩個階段是煉形成功後,結合煉氣和煉神自然形成的兩種境界,已不是太極的初層功夫,由于與煉形有關,所以放在煉形一節中一并述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