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高溫天氣下,成都人的餐桌上有什麼?最愛吃什麼?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目前,蔬菜供應一直處于平穩水平,此外,肉類、水果、水産等貨品也很豐富。市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正在不斷指導商戶,疏通省内外來貨渠道,保證每日蔬菜平穩供應。”
位于雙流白家的成都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承擔了成都市區80%的生鮮農産品,據悉,近期,市場蔬菜日均可供應量約3500噸,肉類日均供應量500噸,水産海鮮日均可供應量約1000噸。
成都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
莴筍依舊是成都人最喜愛的蔬菜,日均交易超300噸
早上九點多,鄧氏蔬菜的老闆鄧澤倫帶着自己的車隊進入場内,5個大型貨車裝載了幾十噸的新鮮蔬菜。搬運了幾十箱用來展示的蔬菜品類後,他們已經汗流浃背。他對記者說,如果買家需要的量大,就可以和他們直接去貨車上搬,這樣可以減少對蔬菜的損耗。
成都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
由于市場24小時營業,所以無論白天還是夜晚,成都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都處于繁忙中,供貨車和進貨的運貨車在場内來來往往,喧嚷的叫賣聲不絕于耳,空氣雖然有些悶熱,但還是能聞到新鮮的果蔬香氣。
記者了解到,淩晨4、5點左右是蔬菜批發最集中的時段,大量的運貨車都會開進場内,一箱一箱的新鮮果蔬被裝載到貨車上,又被運送到市區的各個餐館、菜市等。肉類的批發從淩晨1點多就開始了,因為相比蔬菜,半頭半頭的豬肉還需預留更多的處理時間。
目前市場蔬菜日均可供應量約3500噸,肉類日均供應量500噸,大概有2000頭豬;水産海鮮日均可供應量約1000噸。
哪類果蔬是消費者最喜歡的呢?記者發現,莴筍依舊是成都人最喜愛的蔬菜,日均交易超300噸,大白菜日均交易120噸,蓮白60噸,另外空心菜也比較受歡迎。水果方面,西瓜拔得頭籌,其次,葡萄也深受消費者喜歡。此外,水産類最受歡迎的是花鲢、白鲢、草魚、鉗魚,日均都在10噸左右。
晚上收割,白天售賣
從收割到運輸全程不超過24小時
“把最後幾箱搬上去,咱們就開車了。”淩晨兩點多,商販楊輝在阿壩州的莴筍田地旁和農戶經過三四個小時的忙碌,終于将50多噸莴筍收割完畢,并裝載上車。為了保障蔬菜的新鮮,楊輝表示,他們都是卡着時間在幹活,一般晚上十點多就開始收割工作了。
淩晨五點多,楊輝就帶着自己的車隊趕到了市場,加入銷售大軍中。下午4點多,楊輝還有一些莴筍沒有賣完,“你來看看,有優惠了,看你買多少”。
楊輝告訴記者,有時候賣得快,中午十二點多就收攤了,主要是看市場需求和菜品的質量。對于近期的高溫天氣,楊輝表示:“降水少、地幹,莴筍品質還是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鄧氏蔬菜是市場裡蔬菜銷售量較大的一家,大概每天可以賣出70多噸的蔬菜,主要涵蓋了油麥菜、生菜、花菜、西蘭花、番茄等。其中,油麥菜和生菜每天可銷售35-40噸左右,花菜和西蘭花15噸左右,番茄10多噸。
成都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
為了保證高溫天氣下蔬菜的新鮮度,商販在收了農戶的蔬菜後會第一時間将蔬菜運往冷庫,進行打冷處理,然後再包裝。鄧澤倫告訴記者:“我們從收割打冷包裝,再到運輸到場,控制在24小時以内。”
據了解,鄧氏蔬菜主要供應外地菜,有的菜品來自雲南、甘肅等地,所以運輸時間一般會比較長。此外,像絲瓜、豇豆這類易壞蔬菜,還會有專門的冷藏車進行運輸。
成都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近期高溫天氣持續,但由于蔬菜種植的區域化特征、運輸保鮮水平的提升,農産品價格并沒有太大波動,并且市場積極引導商戶,疏通四川省内外來貨渠道。除了蔬菜供給商的管理協調,市場在防疫工作上時刻保持警惕,有序開展市場交通疏導、路口三碼(健康碼、場所碼、行程碼)及核酸檢測陰性報告查驗、全場消殺等多項工作,既堅決落實防疫舉措又全力保障城市菜籃子供應穩定。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實習記者 胥婷 圖據成都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
編輯 譚王雨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