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與腰椎相關的各種疾病大家一定不陌生,可是有誰真正了解這些疾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究竟我們的腰是個什麼結構?怎麼就會得這些病的?
隻有真正了解了這些才能讓我們正确認識疾病,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最重要的是有效避免疾病的發生,本期科普就帶大家認識認識腰椎。
1.脊柱的結構是什麼?椎骨都有什麼主要結構?衆所周知,我們後背的那一根脊柱自上而下貫通人體頭部到腰骶,承載着我們上半身的重量,是人體的中軸。
脊柱并不是一根骨頭,它是由好多塊骨頭像摞積木一樣摞列而成,這些骨頭叫做椎骨,在每相鄰的兩個椎骨之間都有一個軟骨墊相連接,這個軟骨墊就是椎間盤(下圖的灰色部分)。
脊柱共分為四個部分,如圖所示:
淺黃色部分為頸椎,該部分的間盤叫做頸椎間盤;
橘黃色部分為胸椎,該部分的間盤叫做胸椎間盤;
綠色部分為腰椎,該部分的間盤叫做腰椎間盤。
每塊椎骨的形态和結構類似,但又有區别,我們以腰椎為例,如下圖所示:前方最寬大厚重的部分叫做椎體,是主要承重的部分,後方有許多凸起的骨性結構與前方的椎體共同圍成了一個較大的孔叫做椎孔,每一節椎骨羅列在一起就把這些椎孔組裝成了一個大的管子,這裡面走行的就是我們的脊髓和神經。
在椎骨後方的上下部分都有小關節突與鄰近的椎骨構成穩定的連接,使脊柱整體更加穩定。剩下其餘的突起部分都是脊柱周圍肌肉和韌帶的附着部位。
2.腰椎間盤的結構是什麼?漫談腰椎的生理功能。說起腰椎間盤大家肯定第一反應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所以對這個概念都不陌生,這腰椎間盤的作用就大了,椎間盤的形狀與脊柱的生理彎曲相适應,對脊柱具有連接、穩定、增加活動範圍以及緩沖震蕩的彈性墊作用。
椎間盤也不單單是一整塊的軟骨,它的結構是由軟骨闆、纖維環、髓核三部分組成,這個結構就好像兩片薄煎餅中間夾着一個煎蛋。
軟骨闆就像是兩面薄煎餅,是夾着椎間盤上下的兩個片,緊貼着相鄰的上下兩塊椎骨,質地堅韌,中央部的纖維環和髓核就像是煎蛋的蛋清和蛋黃。
髓核(蛋黃)位于椎間盤的中央部,是一個含水量很多的彈性膠狀物質,可以減少運動時頭部與脊髓的震蕩。
纖維環(雞蛋清)位于髓核四周,将髓核層層緊密包繞,纖維環質地堅韌結構緊密,能幫助脊柱承受較大的彎曲和扭轉負荷。
所以,椎間盤是個好東西,幸虧有了椎間盤,我們才能夠運動的舒适且自如。
研究表明 :在胎兒時期椎間盤結構形成以後,其血液供應來自周圍組織,椎體的微血管穿過軟骨闆進入椎間盤内為在椎間盤供給養料,但在出生後,這些血管逐步閉鎖,至12歲以後完全閉鎖,再無血管進入椎間盤,自此以後,椎間盤的營養緊靠周圍滲透供應。
這就決定了椎間盤容易退變的特性(退變可以認為是老化、變脆弱的意思),而且椎間盤一旦受損或退變後難以修複!
3.什麼是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是好東西,可它又是如何突出的呢?突出了又會如何呢?
帶着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一下腰椎間盤周圍的結構:上面提到,在脊柱的結構中,椎管裡面走行的脊髓會在脊柱的每一個節段發出神經支配身體的感覺和運動。
而神經在出椎管的位置恰好經過椎間盤的後方,如果椎間盤出現什麼問題卡壓到神經根,那可是疼得不輕!
腰椎間盤的結構特點是後方相對薄弱,這樣,腰椎在退變老化或經受不恰當的運動和外力以後,腰椎間盤纖維環很可能在後方逐漸變脆弱,髓核就會向後方将這個脆弱的部分頂出一個“突出的鼓包”,雖然此時後方的纖維環沒有破裂,但這個“突出的鼓包”就會卡壓到後方的神經根;再嚴重一點就是纖維環自後方破裂,中央的髓核将會從破裂的纖維環處突破出來,就像破壞了煎蛋後方的蛋清,蛋黃從破裂處流出來了一樣(如圖)。
上述的這些病理表現就叫做腰椎間盤突出!而這樣的突出恰好卡壓到了從這裡走行的神經根,所以就會引起腰疼、腿疼、腿麻、無力等症狀,這樣的疾病就叫做腰椎間盤突出症。
(1)外力作用
較常見的誘因是外力作用,最重要的一個誘發因素就是彎腰提重物,因彎腰會向後方擠壓髓核,容易導緻後方纖維環破裂,髓核向後方突出壓迫神經根,這也是很多患者急性發病的誘因。在準備提重物時正确的做法應該是将腰部挺直,蹲下拿好重物後起立。
(2)職業因素或生活習慣
職業因素或生活習慣,久坐或經常彎腰起立負重的職業(司機、搬運工人、舉重運動員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坐姿不正确,坐不直使腰部後弓彎曲,經常久坐久蹲,彎腰做家務,彎腰洗頭等),這樣的人會使腰椎間盤的受力顯著增加,且腰椎間盤後方持續受擠壓力,逐漸損壞後方纖維環,每天纖維環都損壞一點,髓核向後突出一點,慢慢的腰椎間盤突出就形成了,逐漸出現腰疼和下肢的放射痛,如再不注意,直到有一天纖維環突然破裂髓核突出,為時已晚!
總之,彎腰不好,盡量避免彎腰。
(3)突發的外傷因素
突發的外傷因素:各種體育運動或體力勞動,突然用力不當,用力過度把“腰閃了”,實際上就是突發的纖維環破裂間盤突出。
各種運動各種姿勢下腰椎間盤承重情況的區别。
這是Dr. Nachemson在1976年發表在SPINE雜志的文章中的圖片。
對于一個體重70Kg的人體,身處不同姿勢下腰椎間盤所承載的重量。平躺時腰椎負荷最小,約為25千克;側躺時腰椎負荷約為75千克;站立時腰椎負荷為100千克;坐姿時上身直立腰椎負荷為140千克。
但是不論站立還是坐着,前傾的姿勢會讓腰椎負荷大大增加,站立時身體前傾,腰椎負荷增大到150千克;坐姿時身體前傾,腰椎負荷接近200千克!坐姿前屈且手持重物的情況下,腰椎負荷接近300千克!
這是因為,上身前傾時,頭、軀幹和上肢的重量會集中在腰椎這一個支撐點上,腰椎間盤承載的壓力最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