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節就在眼前了,四五十戶人家的小村子,整整回來了60來輛轎車!連安徽的高速都堵的一動不動了。聽着是不是想到了網上熱議的農村攀比成風,為了面子貸款買車,買了車放家裡加不起汽油......
拜托,都2022年了,咱能别那麼小氣好嘛!
我的老家之前也說過幾次,是在皖北的一個小鎮邊上的農村。标準的北方平原農村,經濟條件一般,村民的收入除了很少的種地收入,大多都是在外務工的收入。近十來年大家在外打工,都還是掙了一點錢的。
從我有清晰記憶開始,大概1995年左右吧,也是中國發展開始快速發展的二三十年,我們老家各家的交通工具經曆了三個大的轉變,也見證了老家發展的不同時期。
第一階段:牛力車、人力自行車時期
這主要是我開始記事的時候,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輛自行車,那時候犁地種地還是要靠牛的,所以有的時候也會用牛拉車。過年走親戚都是騎自行車或者步行,還好那時候親戚都不是很遠。
這個時期,村裡出去務工的并不多,大家都是以種地收成為主,還有就是家裡樣的豬、牛、羊、雞鴨鵝等換點錢花。
第二階段:摩托車、機動三輪車時期
千禧年之後吧,一直到2015年或者再晚兩年,最開始農村開始流行的是農用三輪車,這個車有幾個非常實用的好處,那就是農忙時可以拉莊稼、幹農活。逢年過節可以拉着一大家子走親戚,空間上很寬裕,而且駕駛很簡單。
這一時期的中後期同時流行了摩托車,我記得當時是有一年家裡有幾個結婚的家裡買了摩托車,然後慢慢的村裡家家戶戶都購置了摩托車。其實這個摩托車相比三輪車,用途上并不大,這一時期很多人都開始出去打工了,所以基本也都是在家放着,隻有過節回家才騎幾次。
三輪車、摩托車的流行規律上差不多,都是有幾戶人家買了,其他人家看到,陸續都買了。這個階段确實有相互攀比的成分,特别是摩托車的流行,就是有人結婚女方陪送了摩托車,那後來結婚的也都會陪送。家裡沒有婚嫁的看人家都有了,自己也跟着買了。
第三階段:轎車時代的到來應該是從2015年左右開始,雖然我在外地回來家的時間不多,但是從我媽嘴裡也聽到很多家裡的家長裡短。現在二層小樓加一輛4輪轎車不僅是婚嫁的标配,也是普通家庭的标配了。
原因也很簡答,近些年大家在外打工,甚至有的都是舉家外出打工,一家三到四口人掙錢,所以經濟條件好了很多。再加上現在轎車下鄉等優惠政策都很多,一些國産車也很便宜,幾萬塊錢都能買一輛車,所以家家都買車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自家買了車,有的閨女回家過年,也會開着車回去,所以四五十戶的鄉村,開回去60多輛車也就不奇怪了。
那過年開車回去到底是不是為了炫富或者攀比呢?這個問題,至少我的經驗告訴我不全是。若說攀比,那是别人有,你沒有,你也要買,這有攀比的成分,現在大家都有了,談不上攀比。至于說炫富,這個也不明顯,農村貧富差距也是有的,但是不是那麼的明顯。也有開幾十萬豪車回去的,但是屬于少數,大多都是10萬左右的家用車。
因此,現在過年大家開車回家,不全是因為攀比或者炫富,其實更多的是為了方便。現在火車票、機票的難買程度大家都懂,再者現在很多都是舉家外出打工,坐高鐵、飛機這個費用可能比開車要高。
還有就是回家走親戚的需要,現在工廠啥的放假都很短,以前是一天隻走一家親戚,現在很多一天都要去幾家了,盡快走完親戚,休息兩天又要出發去打工了,節奏快了,開車會方便很多。
轎車走進千家萬戶,也對我們的道路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然類似最近安徽高速備受吐槽的現象會經常發生。
祖國發展好了,我們的小家也更好了,期待中國早日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人民安居樂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