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郭文曲作
二十四節氣不僅影響自然萬物,對于人體健康尤其是兒童養育也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順應自然規律,才能保持健康、防控疾病。為了促進兒童健康、減少養育焦慮,不久前我和北京出版集團父母必讀雜志社合作出版了《崔玉濤:藏在24節氣裡的96個健康細節》,這本書以中華傳統的二十四節氣為時間軸,通過闡述節氣特征、兒童發育特性,結合目前家庭養育狀況,從疾病防控、營養保障、運動保健、心理引導四大方面給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指導。
從事兒科臨床工作30多年來,我見過不少有育兒焦慮的家長。其實,育兒就等于“育家長”,也就是說,家長要建立正确的育兒理念,這樣就不會過度焦慮。
育兒沒有标準答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以前我常常想和家長說,聽我的,這麼做肯定沒問題。後來我漸漸發現,每個人的背景、生活習慣等都不一樣,不能要求家長完全按照所謂的“标準答案”來。
例如孩子吃輔食這個事,很多家長希望我們出一本輔食書,列出早晨、中午、晚上吃什麼,他們照着做。但實際上,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食物喜好,比如喜歡吃辣、清淡等味道,偏好面還是米等食物種類。孩子是家庭的一員,進食習慣應與自己的家庭相符,也應符合我們生活在中國的國情,如果按照某本書或純西方方式喂養孩子,有可能導緻孩子今後對自己家庭喜好的食物味道和種類接受不良。
特别想提醒家長,千萬别營造一個過度适應孩子的世界,而要讓孩子去适應這個世界。近年來,我國發展迅速,10年前、20年前的育兒經驗有些在今天可能已經不适用了,因此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必固守老一輩的育兒經驗,而要靈活調整,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如何知道孩子養育得好不好?家長需要定期記錄孩子的身長、體重、頭圍等體格生長數據,包括孩子幾個月會翻身、什麼時候會爬等情況,為孩子繪制生長曲線。記錄孩子的生長狀況盡可能數字化,比如圖片、視頻,這些資料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孩子的生長狀況,一旦發現異常,醫生可以借助這些資料更好地尋找原因。
了解這些後,各位家長再對照自家孩子,如果孩子生長發育指标正常,吃得好、睡得香、玩得好,還有什麼焦慮的必要呢?
(本報記者王美華采訪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