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時腹腔内視野的建立方法有注入CO2的氣腹法和腹壁懸吊法。兩種方法各有千秋,應靈活使用。
氣腹法
1、氣腹法的腹腔穿刺
患者取15Trendelenburg體位,于臍下1.5cm處弧形切開皮膚,分離皮下組織,顯露腹直肌鞘,并用兩把Kocher鉗将其提起,于兩鉗之間以Verres氣腹針穿刺腹腔(圖1)。
穿刺時要注意表示頂端組織抵擋指示器的變化,并用左手握住Kocher鉗。
通過生理鹽水注入試驗來判斷穿刺針是否位于腹腔内(圖2),沒有血液逆流、注入生理鹽水沒有阻力、拔除注射器後穿刺針内的生理鹽水被迅速吸入腹腔,即可判斷穿刺針位于腹腔内。
接着,連接氣腹機,開始以低速注入CO2。待腹腔内壓達1~2mmHg時,确認穿刺針位置良好後,切換成高速注氣。如果腹腔内壓很快升至5mmHg以上,則可能是穿刺針位置不當,應重新穿刺。
重新穿刺還不能糾正時,應立即采取小切口開腹。另外,腹腔内壓在3mmHg左右時,穿刺針頂端可能抵住大網膜,此時可拍打腹壁或将穿刺針稍稍拔出少許。既往正中開腹手術的患者,可遠離開切口瘢痕,作小切口進腹,直視下插入Trocar,接着行氣腹操作。
圖1:Kocher鉗提起腹直肌鞘,Verres氣腹針穿刺腹腔
圖2:生理鹽水注入試驗
2、氣腹法的并發症
氣腹針、Trocar穿刺可能帶來的并發症包括大血管、腸管損傷等嚴重問題。據報道,氣腹腹腔鏡手術的并發症主要是皮下氣腫和通氣功能障礙,這是因為在早期腹腔鏡手術時将腹腔内壓設定過高。
氣腹對循環呼吸有一定的影響,通常将腹腔内壓設定在8mmHg,對循環呼吸影響不大。但對高齡患者和心髒功能有問題的患者,将腹腔内壓降到6mmHg較好。
3、要點與盲點
氣腹針穿刺時,手術感覺針尖阻力,注意指示器的變化,在臍附近進行穿刺。
對呼吸循環系統有風險的患者,可設定低腹腔内壓(5~6mmHg)。
腹壁懸吊時要注意鋼絲穿刺部位(胸骨前)、Trocar位置和麻醉中的肌松狀态。
腹壁懸吊法
懸吊法可分為皮下懸吊法和腹壁全層懸吊法,已有特制的器械。懸吊法的優點是吸引、縫合、結紮等操作的感覺與開腹手術完全一樣。懸吊器械如圖3所示。
方法是:于臍上緣和右肋緣的皮下分别穿過1根鋼絲(直徑1.2mm),套在手柄上,向上提起,然後固定在支架上,也不費多少時間。皮膚和胸壁在中線連接最緊密,因此,右肋緣皮下的穿刺應盡量靠近中線,這樣可獲得良好的視野。
通常在氣腹下行LC,隻在急性膽囊炎和膽總管結石手術時應用懸吊法。急性膽囊炎的分離操作免不了有些出血,出血後定向感差,而且需不停地吸引,若在氣腹下手術,視野很差,需反複充氣,延長了手術時間。應用懸吊法,即使不停地吸引,也不會對視野造成影響,不妨礙分離操作,這樣就可縮短手術時間。
另外,膽囊壁肥厚時,分離膽囊床可産生大量煙霧,影響操作。此時,若用帶吸引器的電刀,邊吸引邊分離,手術就顯得相當順利。膽總管切開時應用懸吊法的優點是可以和開腹手術一樣,使用膽道手術器械(取石鉗、膽道鏡、持針器等)。取石和縫合操作的感覺也同開腹手術一樣,确實能縮短手術時間。
圖3:腹壁懸吊的器械
小結
氣腹法盡管能保證腹腔内有較開闊的視野,但術中産生的煙霧會妨礙視野。懸吊法的缺點是腹腔内視野和鉗子操作性比氣腹時差,特别是術者的感覺。在了解了兩種視野制作方法的優缺點後,靈活使用非常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