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民族一項具有悠久曆史的、科學的體育項目。練習太極拳能幫助我們鍛煉身體,健全體魄,堅強意志,提高工作效率。對于某些體弱及患病的人,有幫助恢複體力,促進疾病痊愈的功能。
太極拳符合生理要求。太極拳是一種較好的保健運動。為什麼能起到保健作用?太極拳是一種全身的柔和運動,着重思想即意念的訓練,由大腦有意識地指揮身體活動。練習時要求必須全身松開,不得有僵滞之處,故能全身氣血流暢,身心歡快,達到健身的目的。
太極拳也符合力學和心理學要求,這兩點主要表現在太極拳的技擊功能方面。力學表現在拳中的重點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平衡而能破壞對方的平衡。在破壞對方平衡時要根據對方的心理表現而變化。大概這就是他深受人們歡迎的原因吧!
練太極拳必須掌握太極拳的基本要領,才不會把太極拳打成一種另一形式的體操。
現在學習太極拳的人,大多數都是從練太極拳的“盤架子”開始。往往練習三四個月就說已入門徑。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嚴格按照太極拳的基本要領和步驟一步一步地進行練習。
第一步,應先練好樁功。像馬步站樁、川字步樁和一字立體樁等。然後,把這些基本工夫練到相當程度後,才能學習拳式。而一勢一式的練習,非經數月不可,直至各勢各式完全純熟後,再合起來成為全套太極拳。
太極拳的架子許多人隻知為一套,不知一套裡面還有高、平、低三種。初學時為高架子,再學平架子 (又稱四平架,即眼平、手平、腳平、裆平),最後學低架子。
三種架子之中又分大、中、小三種。
大架子,要求姿勢開展,合乎身體的要求; 中架子,要求各勢動作不應有太過或不及之處,且能綿綿不斷,始終如一;小架子,要求各勢緊湊,動作靈敏而迅速。在這三種架子中,小架子最難。每一招式皆發寸勁,故前進、後退時步子很小,手與腰腿尤須一緻。學這三種架子需要很長時間,決不是一年半載所能收到成效的。初學時,隻能學一手或兩手,不能學得過多。學多了,則姿勢既不能準确,又容易走入油滑的途徑,有失太極拳之正義。除戒速成外,又忌用力。所以過去練拳的人說,“不應快,快則傷氣,本來無力而強努力則傷血;如氣、血俱傷則能引起内傷,發生疾病。”如練的得法,雖一招一式也能得到其益處。反之,練的不合乎要求,即使每次盤全套架子數遍也不會收到成效。
練拳時必須舌抵上腭,唇齒相合,以鼻呼吸,身體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頭正頂懸,裹裆收臀,上下成一直線,落步分清虛實,處處力求圓滿,周身輕靈,眼神視手指之前方。呼吸自然; 上下左右相系,無思無慮達于心平氣和之境界。而沉氣松力,須時時注意,因氣沉則呼吸調和,力松則拙力消除。每勢都要求外面形式順,而内部舒适毫不強硬。如此自能胸膈開展,氣血調和,對于身心有莫大功益。反之,如姿勢做得不夠正确以至距離原則甚遠時,則氣滞胸膈,浮而不定,既不能得到益處,疾病反由此而生。所以一套太極拳架子至少非得學習半年不可,半年之後,尤須經教師數度詳細更正,也非得一年不可。
練拳可比作寫字,次數多則式式勢勢正确;又如臨帖摹寫,次數愈多則字迹愈佳。所以,欲切實練工夫,每次盤架子須有三遍 (即三套),因第一套為了舒展筋骨,在一遍以上方能增進工夫。養身者則可以不拘,每次半套也可。在練拳時自第一手至末一手,動作迅速與否,均須求其均勻,不可先快後慢或先慢後快,更不可有缺陷、凸凹、斷續的地方。勢勢能連續不斷,呼吸能自然,内外能一緻,尤須不加思索任其自然的練習。練至全部純熟之後,可将全套各勢改為左式(即反式),例如動作為右手的改為左手,左手改為右手,右腳的改為左腳,左腳的改為右腳,左轉的改為右轉,右轉的改為左轉,倘能将全套的左式架子練至綿綿不斷和右邊一樣的時候,那麼功夫就更進一步了。因左右均能練習則無偏重之弊,再練右式時更覺得興味濃厚,此是欲求深造的學者必須知道的一件事。此外,還可以把雙手分開來練,先練左手或右手都行,因還要輪換着練,所以不分先後,但必須左右式反複練習,以熟練為主。若照這種程序來練的話,那麼,一套太極拳架子可以變成為六套了。
學習推手也有他特有的步驟。在學好了太極套路後就可以學習推手了。學習推手先是學定步推手,然後學活步推手,再逐次學習大捋、刀、劍、黏杆、散手 (即亂采花)等。照這個規矩練習,沒有數年純功夫是不能學完上述各項拳械的。學習太極拳必須從緩而進,才能成功,這是總的要求。對于初學定步推手法的棚、捋、擠、按四手時,大半不能連貫圓滿,須跟随教師或較自己高明的人,經常在一起打輪劃圈至純熟後,再由教師口授棚、捋、擠、按四手的意義。四手能一一分清,練至綿綿不斷的腰腿能旋轉如意,黏化均能順手, 然後可學拿勁、發勁。這個時候需要找一個對手互相研究練習,先練一種拿勁或發勁,千萬不可一勁未通又練他勁,更不可同時練習數種,須知一勁能通,任何勁都能通達,若一勁學不好其他勁也不會學好的。在未練拿勁、發勁之前,須盡量讓教師或較自己高明的人任意拿發,視其如何引己,如何拿己,如何發己,拿發之地在于何處,拿發之時間早遲,拿發之方向正隅,均須以身實地試驗,作為悟解之門徑,萬不可求之過急。
定步推手法在太極拳基本功夫中要占首要地位,推手練至相當程度後,又不可專與一人推練,應與多人推練,因人與人多不一樣,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性格溫和,或有手剛、手柔、勁大、勁小、藝淺、藝深之别,均須推練。倘不知如此練習,那麼便會遇到熟悉的人能拿能發,不熟悉的人則不能,照這樣作下去絕不會達到高深的程度。
其次,活步推手法,要求手、腰、腿三部動作一緻,在前進後退時,不可發生粘黏勁忽續忽斷的現象。練大捋黏杆、散手等時也不應有此現象發生。自己的手或杆子,至少要有兩部分須與對方黏住,若黏不住時,則聽勁容易中斷,同時也容易使敵乘機來擊,于是神經感覺也不能練得靈敏,須要依着粘、黏、連、随四個字的方式方法練習,練至出手或發勁時能使對方不覺為止。
至于散手必須分開單練,不如此則不能随時應用。此外對于手法、身法、步法尤當注意。步法應進或退,手法宜高或低,身法宜正或側,均先求自己的姿式順遂而不背。手法之發出當含有圓形,往返須有折疊。步法之落地,或前或後,或正或斜,當使身體中正,且有封閉敵身之用意,而自己之進退當有升降、上下起落之勢。除以上三法外,當求姿式正确,着法純熟,重心虛實應分清楚,内勁圓活,能補能瀉(補氣瀉力)。如僅求懂勁,專門用功于不規則推手,雖練習很長時間,但仍然疲弱未見顯著成效。這是因為練習姿式容易,而内勁比較難練的緣故。
欲求達到高深的地步,必須有以下幾種精神才能成功。
1、有恒心:練習太極拳非有長性、有耐性不可,尤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在初學太極拳時不如花拳繡腿能引人入勝,所以性情暴躁的人多不能堅持。學習太極拳應該每天練,一年到頭地練,一年接一年地練,直練到不練太極拳就感到身上難受,這就變得習慣起來。千萬不能今天十二分努力,而明天便一式也不練,一曝十寒,這是永遠學不好的。
2、不松懈:不管嚴寒酷暑都不能間斷,甚至在緊張而繁忙的學習或工作時間,也必須抽出幾分鐘時間來練一練,經常不斷地練才會得到它的好處。
3、要專心:學拳的人都有一個通病,便是貪多,今天練了太極,明天想練八卦,後天又想練形意。要知道各種拳理本來相通,一通就百通。為了強健身體,逐日練習一套,這便很夠了。否則一樣不精,就是學了一百套也是沒有用的,反之精通了一套也就等于精通了百套。
4、不躐(音獵,超越之意)等:練功,甯可漸進萬不可過急,以緻欲速不達。拳術的功夫是快不來的,練一天是一天的功夫,學一天有一天的成績。要想躐等而進是萬不會有的事。象拳式中,上一式子未熟,要強習下式,姿勢未達到準确,又求用法,推手未全,從事大捋,刀劍未精,貪學紮杆,諸如此類,以緻乖謬成型,反緻一無所成。須知萬丈高樓要從平地起,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築成的。一切事都是這樣,學太極拳也不例外。
除上述數點外,還應請有經驗的老師做正确的指導。凡事都是"先入為主",如果在初學時即走了彎路,那麼想拐回來再走正路往往要費很大的功夫。
在練拳或學拳時,想要知道所作的姿勢是否正确,可以拿自己身體來試驗。在作一姿式時,如感覺身體上部胸背等部都很舒适,而下身腿部特别吃力,這就是說明了姿勢正确,反之如感覺上肢僵硬有力,胸、背部又有截氣和瘀悶不舒的現象,下肢腿部不覺吃力,并且有浮而不定等狀态發生,這就是姿勢不夠正确的表現。這也就是衡量姿勢是否正确的尺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