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又稱冬節、長至、亞歲等,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俗語有“冬至一陽生”,此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地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長,這以後随着地球的公轉,太陽直射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的白天逐漸變長,正所謂“冬至日頭升,一天長一針”。
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 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自冬至開始,我們正式進入“數九”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但都生動形象地記錄着冬至到來年春分的物候變化。
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冬至大如年”,足以見古人對冬至的重視。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因地域不同,各地的冬至飲食習俗存在着諸多差異。
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标配”。冬天天寒,容易凍着耳朵,而餃子形如“耳朵”,人們覺得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
南方人喜歡在冬至這天阖家團聚、圍爐夜坐,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其樂融融、團團圓圓。
俗諺有雲,“冬至馄饨夏至面”。在冬至這天,浙江杭州、嘉興、紹興一帶的人常食馄饨。這個習俗在宋朝時已經頗為流行了。
在浙江台州,擂圓是冬至的重頭戲,“圓”意味着“團圓”“圓滿”。擂圓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溫水揉成面團,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圓子揉圓,煮熟後放在豆黃粉裡滾拌,因為這個過程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圓起名叫“擂圓”。
在今天,嘉興人大多選擇吃桂圓燒蛋過冬至夜,而平湖則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這是甜蜜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鄉愁的味道。
喝冬釀酒,是蘇州人冬至入冬儀式的開始。冬釀酒釀造程序複雜,釀酒師傅一般在10月底就得動起來了,糯米兩次發酵後再壓榨、冷卻、過濾,最後加上腌制的桂花、栀子,冬釀酒才算大功告成。
此外,冬至時節,天氣寒冷幹燥,容易導緻鼻咽幹燥、皮膚缺水,易上火。可食用荸荠、藕、蘿蔔、白菜、柚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今天,記得早點回家,
和家人們一起團聚過節!
附:
2021-2022年冬天數九天時間表
2021年一九時間: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2021年二九時間: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2022年三九時間: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2022年四九時間: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2022年五九時間: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2022年六九時間: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2022年七九時間: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2022年八九時間: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2022年九九時間: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來源:綜合浙江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