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通訊員 黃穎
梁思成、林徽因是20世紀中國建築設計師中的翹楚,他們一生緻力于保護古建築,并設計了不少家喻戶曉的經典現代建築。9月28日,“中華營造·梁思成、林徽因”文獻展覽在建築博物館(中國建築科技館)開展,中國營造學社以及梁思成、林徽因珍貴文獻展品首次走出清華大學,來到江城武漢與市民及遊客見面。
梁思成、林徽因在中國營造學社手繪的古建築圖紙集中展示
走進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部梁思成、林徽因的生平紀錄片。雖然在許多的文人故事中,林徽因與徐志摩、林徽因與金嶽霖的交往會被大量演繹,為後人津津樂道。但從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梁思成、林徽因既是生活中的愛侶,也是工作中的戰友,他們共同開創了中國古建築研究體系,一起創辦了東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兩個建築系。
展廳圖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聖殿正立面圖
展覽大量展出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在中國營造學社繪制的古建築手繪圖紙,作品中的泛黃、水漬都是曆史的痕迹,因為原件看不清楚内容,展覽中選擇用電子圖片進行了再現。梁思成、林徽因對全國近200個縣城的2000餘個古建築項目進行的考察。在“匠心·尋遍中國古建築”這個展廳中,讀者可以看到他們在這些地方留下足迹的圖文呈現,如:薊縣獨樂寺、寶坻廣濟寺、洪洞廣勝寺、五台山佛光寺、晉祠、永壽寺雨花宮、古城正定、大同、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應縣木塔、趙州橋等。
林徽因寫給女兒梁再冰的信,飽含家國情懷
梁思成、林徽因均出自名門。梁思成的父親是梁啟超,林徽因的父親是林長民。這兩位飽受中國傳統文化熏染的士子,在走向世界、擁抱西學後,以自己的見識和眼光,将他們的溫暖、仁愛、勇敢、責任、眼界帶給了子女。其後,梁思成、林徽因又将這種人格的力量傳遞給了子女。
林徽因給梁再冰的信
林徽因給梁再冰的信,還附上了行程手繪圖
梁思成緻“聶榮臻将軍市長”的信(部分)
本次展覽中有一封特别的信,是林徽因女士給女兒梁再冰的信。這封信寫作的背景是怎樣的呢?1937年6月下旬,林徽因與梁思成到山西五台山地區考察,發現了當時國内最古的木構建築佛光寺。興奮的餘溫還未散去,此時的他們卻不知,很快生活将會翻天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于7月中出山後才知道發生了“七七盧溝橋事變”,急忙繞道平綏線回到北平。不滿8歲的女兒當時正随大姑母和表姐、表哥等在北戴河海濱過暑假。
匆忙中,林徽因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的開頭唠叨了旅程和生活,而後寫道“我們這裡一時也很平定,你也不用記挂,我們希望不打仗,事情就可以完。但是如果日本人要來占北平,我們都願意打仗,那時候你就跟着大姑姑那邊,我們就守在北平,等到打勝了仗再說。我覺得現在我們做中國人應該要頂勇敢,什麼都不怕,什麼都頂有決心才好”,雖是家信,卻飽含濃濃的家國情懷。
觀衆從展覽中也可以清晰看到林徽因與梁思成的筆迹,一位較灑脫,一位較工整。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