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中表現曆代名人的形象,自商代以來便有之,通過紀念性的肖像畫,發揮“成教化、助人倫”的作用。“成教化,助人倫”目的是強調繪畫的社會文化功能,尤其是道德教育的意義。
諸葛亮身為德才兼備的賢臣名相,其形象自三國兩晉開始便不時出現在繪畫中,元、明兩代尤其突出。那麼在衆多的古代畫像中,這位名垂青史的蜀相都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過呢?
最早繪制諸葛亮圖像,是在諸葛亮謝世不久。根據現存文獻記載,劉禅“诏為亮立廟于沔陽”,這時候諸葛亮去世才28年,據此判斷,勉縣武侯祠中應該有諸葛亮畫像或塑像,且應該和真實的諸葛亮形象差距不大,但此祠明代以後曾多次大修,存有的諸葛亮雕塑肯定不複最初的模樣。
兩宋時期雖然也沒有諸葛亮畫像傳世,但有不少關于諸葛亮畫像的文獻記載,比如唐朝杜甫《詠懷古迹》中提到“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逃難入川的杜甫肯定在武侯祠看到了諸葛亮遺像。宋代蘇轼也曾寫有《諸葛武侯畫像贊》,面對諸葛亮畫像發出感歎:“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龍也!”這些文字記錄雖然對畫作本身語焉不詳,但無疑表明了諸葛亮在唐宋是有畫像存世的,這對于後世的肖像創作,或許有着一脈相承的影響。
元 趙孟頫(傳)《諸葛亮像》
紙本設色 61.2cm×45.6cm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明兩代的畫作中諸葛亮的形象開始頻繁出現,而且不僅僅局限于單純的肖像畫,其他表現形式,諸如人物畫、山水畫中也常有諸葛亮的身影。
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諸葛亮畫像出自元朝著名書畫家趙孟頫之手。(一說是元代畫,但不是趙作。)所畫乃諸葛亮未出茅廬之前的形象,隻見他手持如意,憑隐囊而坐,悠遊自在。
關于諸葛亮的樣貌,《三國志》中記載其“身長八尺,容貌甚偉”,而人們最為熟悉的“羽扇綸巾”形象,其實是魏晉時期名士的标準裝束,羽扇、綸巾、鶴氅都是當時名士的常用之物,到後來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傳播,這三點特征更是成了諸葛亮的專屬形象。不過即使“羽扇綸巾”是标志,不同曆史時期的畫家們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有據可查的諸葛亮肖像畫中,流傳最廣的要數清代南薰殿所藏品,這個版本也成為了後人畫諸葛亮的重要參照圖。
南薰殿的500多幅圖像中,關于諸葛亮的畫像有兩幅。其一為闊達16平方尺的鴻篇巨制,是畫在一幅縱192厘米、橫95.6厘米的大絹上,所畫諸葛亮為全身像,“有須,綸巾缁衣系裳”。畫心分别有明人朱棡和吳從敬題寫的像贊。
明 佚名《諸葛亮像》(南薰殿本)
絹本設色 192cm×95.6cm 藏于國家博物館
其二為冊頁,與周公、姜太公、揚雄、歐陽修、蘇洵、王安石、黃庭堅等45位周秦至兩宋的名賢合為一冊,每頁縱一尺三寸七分,橫一尺,為半身像,設色,畫像右上側題有“蜀漢丞相忠武侯諸葛亮”。
《諸葛亮像》(清殿藏本)
在明代以來衍生出的有關諸葛亮的肖像畫幾乎都和南薰殿所藏的兩畫接近,反映出他們均來自于同一源流。
所流傳的諸葛亮畫,大多是祭祀用的肖像畫,在沒有照相技術的古代,畫卷作為所祀先人的載體被放置祠堂。前文所提到的最廣為流傳的南薰殿藏本,便是最典型的祭祀性畫像,這一類畫中的諸葛亮神态、形象大同小異,隻做細微的改變。
除了祭祀用的肖像畫外,以諸葛亮為繪畫題材的部分古代繪畫還具有觀賞性特點,如明代朱瞻基的《武侯高卧圖》。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雅尚翰墨,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無不臻妙。這幅《武侯高卧圖》是朱瞻基三十歲時所作,并賜給老臣陳暄,反映出明朝前期,君主求賢若渴的心情。圖中的諸葛亮敞胸露懷,頭枕書匣,仰面躺在竹叢下,舉止疏狂,表現的是其出茅廬輔助劉備之前,隐居南陽、躬耕自樂的形象,在整體意境和人物情态方面頗得元人意韻。
明 朱瞻基《武侯高卧圖》
紙本墨筆 27.7cm×40.5cm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朱有燉的《孔明讀書圖》和張大千等人的《出則為孔明圖》則表現出另一種狀态。躬耕南陽、在卧龍崗上悠然自得的諸葛亮既是懷才不遇的象征,更具有韬光養晦的涵義;而為政之暇讀書的諸葛亮,則是勤政多謀的政治家的代表,具有激勵、鞭策與警示的意義。
明 朱有燉《孔明讀書圖》
絹本設色 134cm×54.4cm 藏于首都博物館
張大千等繪《出則為孔明圖》
紙本設色 117cm×68cm 藏于吉林省博物館
除此之外,還有更具觀賞性的、以諸葛亮故事為原型創作的山水畫。如明代早期浙派繪畫的代表人物戴進的《三顧茅廬圖》。該畫描繪了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來到深山柴門前,欲拜訪諸葛亮,而書童站于門前,婉轉謝絕三人的求見。除此之外還從俯視的角度畫出了端坐于草廬中、搖着羽扇、神色淡然的諸葛亮,并且在展現出“三顧茅廬”故事情景的同時,通過大量的筆墨渲染幽深的山林,襯托出諸葛亮遠離塵嚣、隐居山林的氛圍。
明 戴進《三顧茅廬圖》
絹本設色 172.2cm×107cm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代中期的山水畫家謝時臣的《諸葛亮像》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山石草木襯托人物形象、烘托隐居氛圍。雖然隻是描繪諸葛亮隐居山林的情景,而且除書童外,并無其他人物出現,但實際上還是一幅代表其典型風格的山水畫。作者有題一篇像贊,可知是三顧茅廬之前的諸葛亮形象。
明 謝時臣《諸葛亮像》
紙本設色 292cm×100.4cm 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現存的諸葛亮形象多集中于明朝,這與明代文學家羅貫中創作了《三國演義》不無關系。《三國演義》在朝野中的廣泛流傳,使得長期深居史書的諸葛亮進入大衆視野。
時至今日,“身長八尺,容貌甚偉”的諸葛孔明因為影視作品和繪畫創作,有了更多不同的形象表現。無論是祭祀性的肖像畫、觀賞性的全身像,還是宴賞雅趣的山水畫,還有許許多多精美的蜀相遺風等待大家的觀賞。
參考文獻:
朱萬章.(2011).繪畫中的諸葛亮形象鑒考.(eds.)美術學研究(第2輯)(pp.81-98).東南大學出版社.
THE END
出品/四川省巴蜀畫派促進會 編輯/黃秋霞 審核/李思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