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往往難得一見"反關脈"。
近日在筆者在臨床中碰到一位病人,胡某,女,65歲,口苦伴失眠3月。切脈時,發現左右手脈位不見搏動,後仔細觸摸檢查,其脈背反于正常的寸關尺部。參加中醫臨床工作三十多年還是第一次碰到。故今錄而記之,與同道分享!
按:所謂"反關脈"是由于其手腕部動脈背反于正常的寸關尺部位,故稱“反關脈”。而脈從尺部斜向虎口腕側的叫“斜飛脈”。反關脈,斜飛脈可見于一隻手,也可見于兩隻手。
寸口脈的寸關尺三部是通過走行于腕關節内側的桡動脈的跳動來測定的。從解剖學上看,桡動脈一般走行于腕關節桡骨内側而上至魚際,桡骨處為關,上為寸,下為尺。但也可因生理性的變異或外傷等而他桡動脈反行于腕關節的背而,因而動脈的位置也相應在寸口,即桡骨的背面。由于其背反于正常的寸關尺部位,故稱“反關脈”;脈從尺部斜向虎口腕側的叫“斜飛脈”。反關脈,斜飛脈可見于一隻手,也可見于兩隻手。反關脈,斜飛脈的部位,取法與正常寸關尺所反應的意義相同。由于其多半屬于先天性桡動脈畸型,因而并沒有什麼殊特的臨床意義。



另外,值得提示的是,現在尿毒症血透病人在建立血管通路時,常常在一側前臂行自體動靜内瘘術,而這側的寸口脈往往切脈不到。此時臨證應該注意分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