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自駕去巴林左旗,路上看了遼中京和玉龍沙湖後,驅車沿丹錫高速往北,上G303(大通道)往巴林左旗所在林東鎮,到林東鎮已經晚上8點多。找旅館,9點多才吃晚飯。
第二天一早,出林東鎮南,緊挨着城邊就是遼上京遺址,四望寂寥,殘垣隐現,一片荒原,應該是近幾年保護的結果,原來的住戶都遷出去了,一批國保呀。
遼上京,當時又稱臨潢府,據說是因其南臨潢水而得名,潢水即今天的西拉沐倫河。要說這地名是純漢化的。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耶律神冊三年(918年),上京始建,至遼天慶十年(1120年),上京被金人攻陷。共經曆202年的烽煙滄桑。
有點殘破的遼上京文物保護所。
一條公路穿過遺址。
幾頭牛悠閑地啃着不高的草。
近幾年數次去壩上、内蒙,飽覽壩上風光之餘,還兩次去了元上都遺址,一次元中都遺址,錫盟正藍旗的元上都遺址要說是大名鼎鼎了,2012年申遺成功,成為世界文化遺産。雖然名聲很大,但你要說能看到什麼可真談不上。殘垣荒城衰草一片。但就是這樣,那年夏天還是特地去了張北元中都遺址。10月去了遼上京和遼中京。要看什麼?但你實實在在站在那兒的時候,看到是一段曆史,一段草原人的縱橫史,一段中華文化的融合史。
可能元上都2012年申遺成功的激發,從2012年,赤峰市和巴林左旗成立了遼上京和祖陵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領導小組,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2013年,遼上京考古遺址公園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遺迹中一個略高的台地上,一方石碑記載曆史。
遺址北部是皇城,南部是漢城,平面略呈“日”字形,總面積約5平方公裡。
許多工人拿着洛陽鏟在工作,一聊才看他們的帽子上标着洛陽考古勘探公司。工人說,幾年前他們在元上都遺址工作了好幾年。現在他們開始勘探遼上京。
有遼一代,及盛時國土面積有現在400多萬平方公裡,差不多相當于現在咱國家半個國土,比當時并存的北宋面積還大。契丹的名聲遠揚,還創建了自己的文字,但隻經過200多年就不複存在了。細細查了一下,通過現在DNA技術确定契丹人後裔有兩枝,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系,為契丹人後裔。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上一個達斡爾網站,隻言片語中頗有被“異族”同化的傷感。其實看史書,契丹人稱為是炎帝之後。那當與漢民族同出一源。所謂之現在中國人,都是民族融合的結果,啥是純種的漢族?但文明文化的融合是大勢所趨呀。
匆匆而過,林東鎮裡還有遼上京博物館,這遺址附近還有一座塔。沒有去看一看,留點遺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