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脫貧戶産業增收典型案例

脫貧戶産業增收典型案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9 10:02:36

脫貧戶産業增收典型案例(貧困戶種花增收走出)1

楓香坪村一位村民在為紅花玉蘭剪枝 鐘新 攝

中新網宜昌3月7日電 (鐘新 董曉斌 宋勇 楊威)3月6日,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仁和坪鎮楓香坪村6組,61歲的貧困戶彭華玉談起2016年的收入,有些激動。

五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屬武陵山支脈,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平均海拔1100米,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山區縣,也是湖北28個國家級連片貧困縣市之一。

彭華玉和老伴李子堂因病緻貧,老兩口以前種4畝玉米,一年收入僅2500元。2011年,五峰開始推廣種植紅花玉蘭。去年,經過對接紅花玉蘭種植專業合作社,彭華玉老兩口流轉了兩畝土地,種植了一畝紅花玉蘭苗圃。

按照協議,合作社請彭華玉老兩口管理一畝苗圃約3萬棵,每棵支付管理費0.2元,土地流轉每畝600元。“去年僅種花的錢就拿到了6000塊。”彭華玉算了算賬,去年收入将會比往年翻3倍多。

脫貧戶産業增收典型案例(貧困戶種花增收走出)2

五峰縣内正在陸續盛開的紅花玉蘭 周星亮 攝

2004年,植物學家在五峰首次發現紅花玉蘭,後确定為全國獨有的珍稀物種。而在楓香坪村,因紅花玉蘭而改變的家庭也不隻彭華玉一家。

“一周前我才賣掉了300多棵幼苗,6200塊錢,相當于我們家過去五年的淨收入總和。”72歲的楓香坪村村民張傳遨說。張傳遨腿部殘疾,老伴體弱,家庭貧困,是靠種植紅花玉蘭才讓家庭狀況有了改觀。

楓香坪村書記嚴華介紹,不同的農戶有不同的種植模式:缺勞力的,将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每畝年收600元;貧困戶種苗圃,每畝年收6000元;種中型苗木,3年長成,合作社按每畝1萬元收購;種大型苗木,5年長成,合作社按每畝1.1萬元收購。

五峰縣委書記陳華表示,五峰紅花玉蘭産業的崛起并非偶然。近年來,五峰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聯合科研機構,使紅花玉蘭成活率從30%提高到90%,生長周期縮短了一半,花期延長,抗寒、抗旱等性能提升。

“五峰紅花玉蘭”也已成功注冊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并選育了5個紅花玉蘭新品種,制定了2個國家林業行業标準,申報了2個嫁接專利。2016年,紅花玉蘭産業誠信聯盟成立,苗木銷售網絡廣布全國。

與此同時,五峰将紅花玉蘭作為農民脫貧緻富支柱産業,出台補貼政策,鼓勵貧困戶種植,對每個貧困戶給予每畝300元的補助,合作社統一提供種子、化肥及技術支持,并保底收購。

目前,該縣共有5000戶農民種植紅花玉蘭,帶動2000多貧困戶脫貧。“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内,五峰将發展紅花玉蘭合作加盟基地達到1萬畝以上,依據當前市價估算,總價值達數億元。”五峰縣長萬紅說。(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