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找美食?老合肥人大手一揮,指向了紅星路。
記憶裡的紅星路一面是老鐵門、紅磚房、平平無奇的老式居民樓,一面卻是合肥最早的潮店街、書店街、小資街、塗鴉街、美食街···
與紅星路僅隔着一條長江中路的步行街,如今仍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而路這邊的紅星路,如今隻能在僅剩的一些老店身上還能尋得到當年的繁華景象。
就這樣,天氣大好的冬日下午2點,在紅星路邂逅了一處老合肥人的甜點秘密基地
/ 質樸之下,是十幾年不變的味道/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糕點二字似乎已經直接和法式、精緻、下午茶等詞聯系起來了。
而這家門頭樸素,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開在菜市旁的糕點店,在老合肥人心目中卻是個“掃地僧”式的存在。
棕底黃字的招牌,一間小鋪,簡單的兩個玻璃櫃台,幾乎沒什麼裝修,就連糕點都簡單的放在最不講究的鐵盤子裡。
店裡的糕點都是按斤稱算的,基本沒有什麼包裝,都是拿袋子簡單的裝一下。但口味确足夠秒殺很多店。
慕名而來的新客人往往因為門頭太不起眼,來來回回在這條街上尋個幾遍才能注意的到。
可就是這樣一家隐藏在街邊門樓裡的小鋪子,已經成了街頭巷尾不可代替的經典味道。
開店至今正好14個年頭,生意仍然好到出爐就空盤。
/ 嘗了一口 就再難忘記 /
“奶酥蛋糕今天還有沒啊?給我稱兩塊,我要靠邊上的啊~”
“奶酪餅幹也來一盒,我家孫子早嚷嚷着想吃了···”
下午三四點鐘門口就開始熱鬧起來了。
來買糕點的,有搬走了還特意跑回來的年輕人;還有旁邊紅星路幼兒園剛放學就被香味勾過來的小饞蟲;還有出來散步剛好經過的老人。
在這裡,糕點的n種打開方式,每一樣都給這寒冷的冬日添了點暖意。
奶酥蛋糕
就是這塊蛋糕,一賣就是十幾年。現在還是來店的客人進店必買産品。
常常出爐的瞬間就被搶沒了,想要吃得到就隻能再等上一兩個小時。
酥皮下包裹的蛋糕,是小時候才能吃得到的味道。雞蛋的香味混合着奶香,每一口都是真材實料的感覺。
酥皮是這塊蛋糕的靈魂所在。黃油,雞蛋和面粉手工打制成的奶漿均勻的鋪在做好的蛋糕上。
烤箱裡烤上幾十分鐘,出鍋的瞬間奶香四溢,趁熱的時候吃,口感最好,外皮酥香,内裡松軟。
這樣的味道,就是在寒風下等上2個小時,也是值得的。
奶酪餅幹
就是這麼一小塊奶酪餅幹,徹底的将我征服了。
說是餅幹,但餅幹卻隻有薄薄的兩片,用作上下托底,中間便是讓人“半酣味尤長”的奶酪。
老闆生意做了那麼多年,最是看重實在二字。除了奶酪分量實在,用料更是實在。
取名奶酪餅幹,用的就必須是純奶酪,一點别的東西都不加,像這樣的大塊奶酪,一天就能用上一箱。
奶酪多到餅幹都要支撐不住,一口咬下去,唇齒間全是絲滑香醇。
來買餅幹的老客都是一盒一盒的買走,一次吃不下就放在冰箱裡冷藏着,也能放上一兩天的時間。
幾塊餅幹搭配一壺清茶是再好不過的了,被奶酪餅幹和茶香充斥的午後時光,連空氣都多了絲閑适的氣息。
蛋黃酥
剛出鍋的蛋黃酥橙黃圓潤,光澤誘人。有豆沙餡和蓮蓉餡。
老闆說,裡面的蛋黃都是隔壁菜市買來的,回來自己剝出來的蛋黃,不買成品蛋黃,雖然價格高不少,但吃起來肯定不一樣。
從和面到擀制再到裹起酥餡兒、包蛋黃、進烤爐、刷蛋液,做成一個蛋黃酥單是工序,來來回回就好幾道。
後邊操作間好幾個學徒一刻不停的忙活着,手裡動作麻利又不慌亂。
有朋友和我說過,甜嘟嘟的蛋黃酥是他外婆最愛的蛋黃酥。以前常買給他吃,現在外婆年紀大了,隻要路過他也總會買些給外婆送去。
牛角包
店裡賣的最好的幾種糕點,其中就有牛角包的存在。
吃過牛角包的人,就會知道這隻牛角包與别家來說,是不一樣的。
奶味更重,而且外皮更酥。老闆說這是因為他家的牛角包會比别家多加點黃油,吃進嘴裡更是酥軟。
南瓜包
南瓜面包最是受老年人的喜愛。還有加豆沙餡兒和不加餡兒之分。
芝麻餡的口感偏甜一點,芝麻很香,吃起來有沙沙的口感。不加餡的更适合血糖高的老人吃。
奶酪包
奶酪面包口感偏硬一點,外面塗得奶酪也全都是上好的安佳奶酪。個頭很大,一個也絕對管飽,很适合當早餐吃。
泡芙
一個個小巧玲珑,裡面填滿了奶油,安佳動物奶油更加安全健康,口感香而不膩。
剛烤出來的時候外皮會松軟一些,待稍涼後口感會偏硬一點,但都是同樣的好吃。
/給你一段過去的時光/
紅星路就像是合肥鬧市中的一片淨土,還保留着過去的面貌。
這些店依舊用着最老舊的招牌,但卻保持着最難忘的口味,一家家一鋪鋪門前都排滿了人。
午後的太陽暖暖的照在紅星路上,四五點鐘幼兒園一放學,整條街熱鬧的像是老者和孩子的狂歡趴,年輕人反倒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了。
老闆和顧客熟絡的打着招呼開着玩笑問着好,從陣陣笑聲中,看見了生活的本來面目。
挑一個陽光大好的早上或午後吧,帶着重要的人,早一點來到這條街,讓時光從一塊奶酥蛋糕開始倒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